1适用范围
地下通道、涵洞等结构物底板施工。
2基本规定
基础结构下应设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宜为C15级,厚度宜为10~15cm。 模板的制作、安装与拆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008)的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本节质量标准要求。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及要求
3.1.1 认真审核图纸,测量精确定位,查阅规范满足其要求。砼强度配合须提前检测确定。
3.1.2 施工组织设计经审定批复,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 3.2材料准备及要求
3.2.1施工需具备的相关文件、图纸等资料。 3.2.2 施工模板、防水、商品砼等施工材料。 3.3 主要机具
混凝土泵车、振动棒、抽水机、吊机、小型压实机等。
4 作业条件
4.1现场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已建立,明确了工区施工负责人。已完成对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对作业层队伍进行全面技术、安全、质量、环保内容的交底。
4.2 测量放样已完成了,设置控制桩标明轮廓,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
4.3设计图纸及文件已审核,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并对技术员及班组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低。
4.4开挖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降至开挖面以下50cm。临时的排水设施已做好,并应通至市政桥涵等顺利排出。
4.5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已得到批复,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施工机械满足施工进度及质量的要求。
5施工工艺
5.1工艺流程
基底验收—→铺设垫层—→施作防水—→模板及底板钢筋绑扎—→底板砼浇筑—→养生、验收。
5.2操作工艺
5.2.1基底交验
当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时先以自检的方法检测基底,应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基岩岩性是否与设计相符,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及时疏干基坑积水,确保基面干燥。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基底交验,交验合格后施工砼垫层,尽早封闭基面。
5.2.2钢筋施工
5.2.2.1钢筋的进场及加工
1)按施工图及技术规范进行钢筋制做。钢筋原材出厂合格证,原材试验报告单及焊接试验报告单等质保资料有关数据,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 钢筋加工要先标样,然后加工成品,成品挂牌堆放并标注钢筋编号、规格、根数、加工尺寸、使用部位,经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3)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所有钢筋骨架采用焊接,焊接的焊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焊接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
项目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 箍筋尺寸 表5.2.2-1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mm) 范围 点数 ﹢5 每根(每一类1 用钢尺量 ﹣10 型抽查10% 0 且不少于5用钢尺量,高、宽各12 ﹣3 根) 点 5.2.2.2钢筋的绑扎
钢筋设置在同一截面内的焊接接头必须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为受拉区不超过50%;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每一施工单元施工同时考虑下一单元钢筋接头分布必须符合上述原则。
表5.2.2-2 钢筋成型与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配置两排以上受力筋时钢筋的排距 受力筋间距 箍筋间距 保护层厚度 允许偏差(mm) ±5 ±10 ±20 ±5 10 检验频率 范围(m) 点数 2 2 2 2 检验方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5个箍筋间距量1尺 用尺量 5.2.3混凝土施工
1)底板施工时,先将基坑底部清理干净,对局部超挖部分当基面为砂、土类时用砾石、砂等填充,当基面为岩石时则用素混凝土回填;为保持基底无积水,基坑放坡开挖段在结构侧面挖排水沟疏干,背贴式施工段在底板下设泄水盲沟。
墙体与围护结构背贴处对基坑围护结构的接触面要进行凿毛、清洗处理,如有渗漏须提前进行堵漏;施筑完C15混凝土垫层后,清洗底板与围护结构的接触面,局部有漏水时,采用注浆堵水和局部埋管引水;垫层混凝土表面,要求平
整,无突出物,以免损坏防水板;当垫层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铺设防水板浇注50mm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并在保护层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封头板安装工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使用防水混凝土,考虑到抗裂要求,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商供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前,边墙及其他部位作好标高控制线,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根据以前施工经验,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确保地下通道防水效果的关键,因此浇筑时应加强技术人员的旁站和监督制度,认真捣固,初凝前收水抹面,初凝后润湿养护。
2)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方法为洒水养护,通过间隔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润湿。防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待终凝后及时养护。结构养护期不少于14d,以防止硬化期间产生干缩裂缝。在混凝土结构适当位置设置测温孔,确保养护期间混凝土内外温差低于25℃,并采取有效温控措施,以防止水化热过高,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
6质量标准
6.1主控项目
6.1.1 钢筋品种、规格和加工、成型与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钢筋按品种每批1次。安装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查钢筋试验单和验收记录。 6.1.2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班或每100m31组(3块),少于规定按1组计。 检验方法:查强度试验报告。 6.2一般项目
6.2.1混凝土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蜂窝、麻面、缺边掉角现象。 6.2.2钢筋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允许偏差 范围( 点m) 数 ±10 1 ±20 ±10 ≤10 ≤10 ≤5 ≤L/1000净跨径且<10mm ≤5 2 2 2 2 2 2 2 项目 地道底板顶面高程(mm) 地道净宽(mm) 墙高(mm) 中线偏位(mm) 墙面垂直度(mm) 墙面平整度(mm) 顶板挠度 检验方法 用水准仪测量 用钢尺量,宽、厚各1点 用钢尺量,每侧1点 用钢尺量,每侧1点 用垂线和钢尺量,每侧1点 用2m直尺、塞尺量,每侧1点 用钢尺量 用2m直尺、塞尺量 20 现浇顶板底面平整度(mm) 注:L为人行地道净跨径。
10 6.2.3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与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6.2.3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
无筋混凝土 环境条件及工程部位 在普通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的混凝土 在严寒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的混凝土 加水泥25kg/m3。
最大水灰比 0.65 0.60 最小水泥用量(kg/m3) 250 270 钢筋混凝土 最大水灰比 0.60 0.55 最小水泥用量(kg/m3) 275 300 注:表中水泥用量适用于机械搅拌与机械振捣的水泥混凝土;采用人工捣实时,需增
7成品保护
7.1 混凝土浇筑完应确保湿养7~14d。 7.2 强度未满足施工作业要求前禁止施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