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之队列队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xx小学的体育教师xxx,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体育水平二阶段中的队列队形内容。
第一部分说课标,首先是教材的课程目标: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将小学体育的课程目标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增强学生的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根据课标的要求,具体到队列队形内容的阶段目标为:
1.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练习,在动作练习中体验身体的正确姿势;
2.培养集体协同动作的能力,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准确性,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3.根据动作的变换,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4.在集体活动中,体验群体活动的乐趣,与同伴友好交往和合作,增强集体意识与观念,养成服从集体、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5.在游戏中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安全活动意识。
其次,内容标准
课标中将教材的内容标准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
(一)运动参与领域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1.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2.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3.使学生对队列练习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运动技能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获得运动技能的基础知识,掌握队列队形的动作术语、口令及动作要领;
2.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单的队列队形动作,如向右转走、齐步走、跑步走的互换等;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
伤害;
(三)身体健康领域包括四个方面:
1.在队列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学生的身体能力;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及多种游戏发展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3.具有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可以描述自己和同伴的身体特征;
4.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四)心理健康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
2. 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3.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的方法调控情绪,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五)社会适应领域包括
1.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第二部分说教材
(一)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点:
1、载体多样化,由于小学阶段不编写学生的课本,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挂图、幻灯片、卡片、音像资料等多种载体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2.教材内容具有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学习内容要符合儿童的要求,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练习的动作也应该是他们所熟悉的,这些来自于生活的教材内容,游戏性强。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将教材内容的介绍与教学案例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会学习的指导者,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及目的: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编写体例包括课程概述、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运动实践、学习评价四个方面。 课程概述包括小学体育课程的沿革历程和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内容要求。 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部分主要是结合学生的身体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健康理论知识传授。 运动实践内容强调了“游戏性”、“活动性”所有的教材内容都是示例性的在各章节内还撰写了教学案例。 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组内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大部分。意在掌握教学的组织程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本教材编写目的体现在三个“充分”:
1.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反映该水平的目标体系;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3.充分体现教材的弹性和选择性,突出教材内容的示例性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基础常识, 基本活动, 游戏。
基础常识包括:(1)、“我们的身体”常识内容 ,使学生能认识自己的身体,大致地说出身体某些部位的简要功能。 (2)、“高矮与胖瘦”常识内容 ,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清楚地描述自己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3)、“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常识内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体育活动方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基本活动包括走跑、跳跃、投掷、球类、技巧、基本体操、韵律七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基本活动的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游戏包括走跑游戏、跳跃游戏、投掷游戏、小球类游戏。游戏教材是由一定的情节动作、比赛规则和结果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既是体育教学的内容又是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基本活动和游戏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本活动的兴趣,并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在知识的横向整合上,我将从基础常识和基本活动、向右转和向右转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基础常识和基本活动的整合,通过基础常识“了解我们的身体”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形成健康的意识。根据课标的要求,作为基本活动内容之一的队列练习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二者的整合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其次,向右转和向右转
走的整合,向右转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同时有一定的锻炼价值。而向右转走就是发展学生灵活性,快速反应能力的练习,所以做好向右转练习对向右转走的的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两者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能够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纵向上整合,我主要以走的教学进行阐述,小学体育教学共分三个阶段,1.2 年级为水平一阶段。3.4年级为水平二阶段,5.6 年级为水平三阶段。
根据课标的要求,走的教学在水平一阶段主要学习简单的齐步走,跑步走,水平二阶段学习跑步、齐步互换,错肩行进,水平三阶段学习向左(右、后)转走,行进间裂、并队走等。 整个学段体现了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的特点。
第三部分: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个方面
教学建议我将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知识的呈现形式三方面进行总结
一、教学方法
课标中对教学方法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1.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2. 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课标的要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研究适用于队列队形教学的教法,例如,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分层教学、游戏教学等。同时,要重视研究学法,例如,自学自练、合作学习(包括结伴、小群体)、创造学习等。
2.不仅要讲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讲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应根据学习过程的变化,采用相应的
手段,使教法与学法不断变化,使学生的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学习的条件始终处在“新、异、变”之中。
3.“不仅要讲究学会,而且要讲究会学”,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从教师控制下被动地“学会动作”,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会学动作”,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想象,进而能自主学习、创造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推选一名常务组长,其余成员轮流做轮值组长,充分发挥了组长的作用,组长负责课上的组内整队、合作学习、分组练习、讨论及评价时的组织工作,进而培养学生喊口令、指挥队伍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在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上,课标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可采用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特别在1~6年级的低、中年级,主要是打好体能的基础,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采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
队列队形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该项内容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的始终。由于动作变化不大,内容简单,多练了反而会引起厌烦情绪,所以在教学中我将队列队形和走跑游戏的教学搭配起来,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的呈现形式
根据课标中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这一要求,针对水平二的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玩等特点,我采用儿歌的形式进行知识的教授,提高了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动员了想象力,使学生记得住要领的同时,保持学习的兴趣,练习的热情。比如在教授“立正”的时候,在讲解完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学生边练习边学说顺口溜:你不动,我不动,两手贴裤缝,抬头又挺胸。这样学生既不感到疲劳
和呆板,又能集中注意力,同时富有情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是评价建议:
课标中要求体育教学的评价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三个方面。
基于对课标的理解认识,我认为在评价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和组内互相评价是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行的综合评定。随着学生学段的升高,应更加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作用。
2合理运用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角度、多元化的衡量全体学生,要使学生明确评价目的,重过程、重态度、重进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现评价的公正、公平。培养一个民主的课堂气氛。
3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的顺序性,第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第二步组内互相评价, 教师这个权威最后才能评价, 避免学生附和的心理,便于学生发表自我意见。所以要合理运用权威。
最后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标中指出:“积极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本册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在队列队形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体育委员、小组长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包括两个方面:
1、发挥体育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在队列队形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田径场上的各种线,如跑道线、草坪线等,便于学生保持队伍整齐。
2.制作简易器材,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胶带、纸和沙子制作投掷物等。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在最初教授向右看齐动作时,可以降低难度要求,利用场地上的直线让学生体会看齐时观察的目标。
(四)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首先,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课外泛指早晨上课前、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我们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大课间锻炼活动,在做操时、来回的路队上都对队列动作起到练习巩固作用,并且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每年一次的秋季运动会上的入场式,也让学生体会到了队列练习的重要性。
其次,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我们学校每年四月份都组织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军训,队列队形练习是军训的重要科目,要充分利用学生军训这一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军姿给人的挺拔、骄傲、自豪的感觉。
(五)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 网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教学中我会继续不断的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探索方法、积极实践,追求活泼、民主、充满乐趣的高效课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