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是一个上承下达的阶段,以小学阶段规定的内容为基础,开展初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同时还要注意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关规定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不能单纯地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它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要想开展好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育观念,要以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来组织学生学好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社会实践。因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开
第 1 页 共 4 页
设,所以初中生不再是“零起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小学时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以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的教育观念相结合,来引领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 二、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课程衔接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认为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刚刚升入初中,需要从各方面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初中的教学模式和小学的又大不相同,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初一新生中,很多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玩游戏的,就是上网聊天的,对于课程没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对于这种思想,一是不能放任自流,否则会扰乱课堂秩序,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二是不能绝对控制,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失去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来创新教学,从小学课程的以兴趣为主过渡到培养学生的操作性、技术性,最主要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吸收知识的能力。 三、做好学情调查,进行分层教学
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在信息技术素养基础上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已较熟练基本的操作,有的还停留在最基础的开关机和打字上,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协调,会导致部分学生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在开学初给学生一个缓冲期,让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的学生更深地理解操作的原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迎头赶上。缓冲期过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层教学,以
第 2 页 共 4 页
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发展的需求,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选择操作练习内容、自主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把分层教学真正贯彻到教学中来。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的教学方法要和小学的有所区别,小学生因自制力差,活泼好动,所以小学教师在授课时多偏重于讲解和示范,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记和练习。从初中起,学生在学习时就需要增强主观能动性,进行的多是自主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大教学方法的创新力度,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任务驱动法:课堂上,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通常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自主地查阅书籍、讨论交流或动手操作来完成任务。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一是要适量,考虑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二是要有可行性,难度不能太大,探究度不能过深;三是要具体,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明确任务内容;四是要有总结,有评价,有反馈。
(2)合作学习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的独立性越来越高,有些问题可以脱离教师的指导来自行研究,但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困难还是比较大的,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之上。
(3)伙伴教学法: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年龄较小,很多学生对教师有畏惧心理,以至于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敢提问,针对这个问题,
第 3 页 共 4 页
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伙伴教学法,即让小组内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主动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从两个方面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是指导者,指导者会因自己的责任所在而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内容,促进他本身的理解。二是被指导者,可以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可以问得更透彻,研究得更明白。 五、师生关系的培养
进入初中后,师生关系要有明显的转变。小学生对教师是一种全面的依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完全遵从教师的指导,初中生则慢慢地开始独立,有自己的思想,教师要以引领、扶持的方式来教导学生,让学生慢慢消除依赖心理。身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为信息技术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邬家炜.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3]杨淑筠.对“课堂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结构和基本概念的认识[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5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