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疟疾宣传材料

来源:九壹网


疟疾的防控知识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

病因

1.传染源:疟疾病人及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按蚊。

3.人群易感性:人对疟疾普遍易感。

症状

潜伏期: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

1.间日疟: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⑴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

⑵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

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

⑶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

2.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

检查

1.血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2.疟原虫检查。

⑴血液涂片(溥片可厚片)染色查疟原虫。

⑵骨髓涂片染色查疟原虫,阳性率较血片高。

3.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可达90%。

预防措施

1.消灭蚊子。主要措施是搞好环境卫生,包括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发展池塘、稻田养鱼业,室内、畜棚经常喷洒杀蚊药等。

2.搞好个人防护。包括搞好个人卫生,夏天不在室外露宿,睡觉时最好要挂蚊帐;白天外出,要在身体裸露部分涂些避蚊油膏等,以避免蚊叮。

3.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是消灭蚊子,防止被蚊子叮咬。清除蚊子幼虫孳生场所及使用杀虫药物。个人防护可应用驱避剂或蚊帐等,避免被蚊虫叮咬。彻底消灭蚊子。主要措施是搞好环境卫生,包括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发展池塘、稻田养鱼业,室内、畜棚经常喷洒杀蚊药等。

迁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