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视觉中的红屋顶》教案及教学反思

来源:九壹网
初中美术备课表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 :赵成伟 备课时间2014 年3月6日 课 题 第4课《视觉中的红屋顶》 授课时间 4月7日~4月18日 课 型 造型·表现 课 时 第1课时 授课班级 初二1~8班 内 容 设 计 教 学 目 情 感 与 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态度目标 自己的情感。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标 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本课 教学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与传统主义画派的区别。 重点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对物象的感受。 难点 分析 方 法 与 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 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了解现代绘画过程目标 的艺术语言。 知 识 与 能够了解西方绘画的历史发展,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西方能力目标 绘画风格与技法。 教 具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准 备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二、出示图片: 教 学 过 程 你能给《蒙娜丽莎 》尝试添加一些东西(如胡子等),使其更有趣吗? 3分钟完成 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的速写作品。 “在现代西方艺术史上就有一位大胆创新的的现代派艺术家,在达芬奇的肖像名作上(印刷品)进行改变,创造了一种新的形象。”展示杜尚的《L·H·O·O·Q》和《蒙娜丽莎 》。 我们今天就来感受现代派和现代派的作品: 古典主义画派:尊重客观,不用主观的态度及夸张的线条和色彩做艺术方面的表现。 印象派:注重对光和色得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 现代派: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创造新的表现方法,体现创新精神。 媒 体 运 用 视频短片 投影仪 作品图片 第16 页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 学 程 序 三、小组比一比(分析评价现代派作品的绘画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媒 体 运 用 小组以合作方式分析课本作品,看看哪组更能 合理的对作品进行评价。 第一组:《蓬图瓦兹的红屋顶》 《蓬图瓦兹的用明暗突出物体的外形,以几何形概括房屋的红屋顶》 结构,省略细节,注重块面秩序。 第二组:《街》 《街》 用点、线、面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体现韵律和 节奏感,房屋有如童话。 第三组:《塔楼》 《塔楼》 用线条构成画面,用平面处理物象,物体和谐 共存,具有天真、稚气之美。 第四组:《生动的风景》 《生动的风景》 用线、面的几何化来概括物体,色彩使用单纯, 作品有一种装饰美感。 前面我们欣赏了以描绘《蓬图瓦兹的红屋顶》 这个题材为主的美术作品,他们都是西方绘画 大师的杰作,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了解了许多艺媒体课件 术流派和他们各自的艺术特点,我们知道了西 方绘画史的发展脉络,从古典主义画派到印象 派再到现代派。特别是现代派包括众多的艺术 流派,有野兽主义:代表人物 马蒂斯;表现主 义: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立体主义:代表人物 毕加索;未来主义等等。这众多流派虽然他们 的绘画风格迥异,艺术特点不同,但是他们有 一个相同点,就是绘画语言-点、线、面、构 图、色彩。 画家使用的线条、色彩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 品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充分表达画家的主观感 受和对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在认识。 媒体课件 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象空间和联想 思维。咱们再来欣赏几幅作品,你们说说他们是属于哪个画派的作品。 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运用所学的现代派绘画语言,改画一幅景物。 第 17 页

作 业 与 课 堂 评 价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用心体会,在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新奇而又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 板 书 设 计 第4课 视觉中的红屋顶 风格: 创作的基本方法: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教 学 回 顾 与 反 思 1、环节流程“头实后虚”。 从一开始的图片导入,再到对书本中的三幅作品进行比对,这一流程果断而且贴近课题,对接下去的环节起了个好开头;但后面环节的设计却直接抛开了课题,“红屋顶”没了,欣赏过程中也是在重复前面的东西,意义不大。 2、活动过程存在许多不足。 为了增加课堂氛围,也为了加强学生对立体主义艺术特点的认识,加入了一个吉它拼贴活动。在分割时,剪的线条太单调,缺少线条的变化;也没有考虑到吉它本身颜色与黑板的一个对比,导致视觉感不突出;学生拼贴过程中对于物体的构图没有讲到,导致整个活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不在反思中进步,就在反思中“沉沦”。 第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