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支持策略
我园是一所成立不久的幼儿园,园中大量的年轻教师对幼儿数学领域缺乏完整性、系统性接触与了解,投放的游戏材料、内容以及游戏目标不能满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我园目前幼儿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沉浸式研讨活动:大班区域活动中支持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一、以调查访谈为载体,聚焦现实问题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全体教师进行访谈与分析,了解我园老师当下对幼儿数学学习的组织能力。
问题一:你认为幼儿数学课程的核心经验是什么?
14人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运用,4人认为是运算、图形、空间、测量等, 4人认为是数概念,4人提出通过游戏组织,还有老师认为是数学经验、数学能力、数学活动等。
问题二: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有哪些?(可列举各年龄段的学习内容) 小班:大小、顺序、颜色、认识数字、图形、匹配、排序
中班:匹配、规律、相邻数、分类、2-6分成、目测10以内数群、排序 大班:1-10分成、加减、相邻数、单双数、空间认知、运算、序数、测量统计、左右、规律、轻重、分类、目测数群、排序
问题三:你觉得幼儿数学应该怎么教?(如教学方法、通过什么形式来完成等)
游戏教学18人,操作学习11人,区域学习10人,情境性学习9人,小组学习7人,生活中学习5人,集体活动2人、讲解2人、练习1人。
结合问卷分析和日常观察,我们发现:老师们数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从传统的集体教学转变到区域、小组学习中,从偏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转变为激发幼儿参与数学的兴趣,如游戏教学、情境性学习等,但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描述不清晰,理解模糊,对各年龄段的目标把握不精准;数学学习操作材料平面为主、内容单一;幼儿在数学区域中主体性不明显,深度学习不够等。
二、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厘清核心经验 1.查找翻阅幼儿数学学习核心经验相关内容
我们以《指南》《纲要》为准绳,翻阅、参考、借鉴系列幼儿数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发现《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等不同的书本上有不同的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表述。
2整理归纳各年龄段幼儿数学学习的目标、内容
我们组织骨干力量收集、查阅、整理、归类,列出幼儿数学学习的核心经验、达成目标与学习内容。
三、以游戏情境为媒介,优化区域活动
幼儿数学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引发的,是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等互动的过程中的学习。我们从马上要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先行,从老师们最认可的数学学习的组织形式——区域游戏入手,开始推进研究。
(一)区域环境可视化,渗透核心经验
幼儿数学学习中环境创设是数学核心经验渗透的很重要的一条途径,环境创设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区域设置成半封闭半开放式,为幼儿创设独立思考、同伴交流的空间利用墙面或橱柜背面作为数学主题墙,拓展数学区的内在价值。区域中的主题墙无声地显示着各种核心经
验,如游戏区中的地垫以红白红白模式的排列,“能量加油站”中的篱笆是高低高低的模式,建构区中4又小脚印表示可以进4位小朋友游戏,这是数概念的学习。
(二)目标要求层级化,促进深度学习
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发展差异、数学发展的不同水平,同一活动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适合其发展的要求。如游戏“有趣的路线图”,在底板上随意摆上两个地点,表示起点和终点,然后在纸上用箭头摆出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①看路线摆放箭头(通用箭头的使用);②看路线摆放箭头(方向箭头的使用);③计数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有多少格子);④同一起点终点,有多少种不同路线?计算不同路线的距离;⑤通过比较、计算找出最短距离的路线;⑥相同的距离有几条不同的线路;⑦统计某一条路线中不同方向各自的距离,如向上2格,向右3格等。一开始一个小朋友自己玩,熟悉后可两个小朋友或多个小朋友一起玩。幼儿在用箭头绘制方向、路线、位置过程中,用数字或其他方式表示统计得出的路线长短,习得图形、空间方位、比较、数运算等核心经验,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又让老师了解和掌握到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不同水平。
(三)游戏材料立体化,激发主动探究
数学学习不仅是完成纸面的任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数学课程的中心。将平面转向立体,将单一游戏与班级一日活动进行组合。如“我的家在哪里”:一开始,老师设置的是一张平面图片,给幼儿一张任务单,上面显示第几排第几个,孩子兴致不高。改进后将平面图片改成立体小区楼层,每个孩子都有一间房。①将数学区的学习任务单放在房间中,幼儿自行从房间中取出对照完成;②结合签到,不固定房间,幼儿每天入园后随意抽取一个房间号,送到自己房间上;③任务单与一日生活相联系,有区域学习、生活服务、劳动养成等,均由幼儿绘制。游戏中幼儿数运算、序数、空间方位等核心经验得到提高,与一日生活的整合让数学真正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四)游戏内容情境化,引发操作兴趣
先期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班级游戏内容指向单一,各游戏之间相对独立,幼儿为了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无趣地操作材料,如汽车车牌、小动物过桥、运动会等游戏,游戏目标为学习相邻数、分合及加减,各游戏之间并立存在,无任何关联,游戏时幼儿少有兴趣。调整后,加进任务单、闯关情境,幼儿选择游戏后,就会领到相应任务单,要求闯过三关游戏才能获得最终胜利,得到奖励,幼儿在操作、记录并用语言向老师和同伴描述学习过程和体验的同时,数概念、数运算等能力逐步提升。
(五)收拾整理自主化,内隐数学目标
“游戏时间到了”,当老师发出这样的指令时,幼儿一阵忙碌。如何让幼儿快速有序地将所有游戏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收拾整理完毕,其间隐发着核心经验的学习,如分类、计数、量、图形、空间等。如材料的归类收纳,对应摆放,是分类的学习;有的游戏材料较为丰富,要收纳在封闭的盒子或橱柜中,幼儿在整理时就尝试如何在较小的空间收纳进足够多的材料,在不断的尝试中,上下、左右、宽窄、粗细等量的比较经验得到巩固。
幼儿数学经验的习得主要依靠日常实践,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幼儿多感官的感知、动手实践操作来完成。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着数学,不仅仅在区域活动中,更要让数学核心经验的学习在一日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处处可见。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