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与公路 设计・ -._ L.. Cj 同 速铁路路基级配碎石层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杨陈承,苏 谦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 1) 【摘要】 采用稳态比较法,考虑一维导热,对高速铁路埋入式连续桩板结构路基级配碎石层的导热系 数进行了测试。试验于常温条件下进行,考虑了密度、级配、含水量三个影响级配碎石层导热性能的主控因 素。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层在不同条件下导热性能变化较大,采用合理的碎石级配,能够有利于对埋入 式连续桩板结构温度荷载的控制。标准级配下,级配碎石导热系数为0.579 W/(m・K)。 【关键词】 高速铁路;埋入式连续桩板结构;导热系数;稳态比较法;级配碎石 【中图分类号】U213.1 郑西客运专线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采用了埋人式 【文献标识码】B 连续桩板结构,温度荷载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与变形是设计计 算以及使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埋入式连续桩板结构完全 埋入级配碎石层中,研究级配碎石层的导热特性对于桩板结 构温度场的确定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文献 表明 ,温度场主要有日照引起的温度场、骤然降温引起的 温度场和年温变化引起的温度场。级配碎石是一种非均匀 多孑L散体介质,南非均匀多孔介质的性质可知它的导热包括 图1试验装置示意图 1.2试验方法 3个过程 :(1)固体骨架中的导热;(2)孔隙气体介质中的 导热;(3)孔隙和骨架之间的耦合传热。由于级配碎石内部 结构十分复杂,其内部发生的热传递过程与传统的均匀介质 中发生的过程有很大的差异,各类参数随着实际多孔介质内 参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有关“冻土导热系数试验” 的方法,本试验采用稳态比较法。当试验箱内温度场达到稳 部几何结构的不规律性而出现容积范围内的不均匀性和不 确定性。实际多孑L介质的温度与热流分布是不均匀和不连 续的 ,内部结构是影响温度分布和热量传递的主要因素。 为了深入研究级配碎石层的导热特性,参照《土工试验方法 定状态时,该系统为一维稳态传热问题: q=A・△ =A 0・△To=eonst (t) 式中:A、 。分别为级配碎石层和石蜡的导热系数;AT、 AT 分别为级配碎石层和石蜡试样箱中的温差。由式(1)可 得级配碎石层的导热系数计算公式为式(2): A:A 0‘△ 0/AT (2) 标准》(GB/T 50123—1999) ,设计了一套粗颗粒的导热系 数测试装置,并对不同密度、不同级配、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级 配碎石层的导热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期为埋入式连续桩 试验过程中,为了减少环境温度的影响,试验箱内的温 度尽量控制在室温附近(室温为27℃~30 ̄C)。每个试验从 开始控温到试验箱内的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一般需要8~9 h, 以同一时刻试验箱内相同点的温差不超过0.5 ̄C作为温度场 稳定标准。具体控温条件见表1。 表1试验温度控制条件 试验序号 左侧温度(℃) 右侧温度(℃) 温差(℃) 板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必要的热力学参数。 l试验装置与方法 1.1试验装置 设计的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主要南恒定控温系统、测 温系统和试样盒组成。保温箱的内部尺寸为130 cm(长)X 45 cm(宽)×45 cm(高),四周采用厚度为10 crtl的硬质聚胺 脂泡沫板作为保温材料。试验箱两侧的水箱可加热并作为 试验热源,从而使箱两侧形成可以控制的温度差。试验材料 1 70.2 29.3 40 9 2 68.3 30 38.3 3 69 28 41 4 68.6 29.3 39.3 5 70 28.6 41.4 选用现场提供的级配碎石,试样设计厚度为25 cm,试验中填 装在左侧试样箱中。右侧试样箱填装的是石蜡,作为测量导 热系数的标准对比物质,其导热系数为0.29 W/(m・K),并 且假定该值是不随温度而变化…。为了使试样箱、恒温水箱 之间紧密接触,其问设置5 mm的铝板作为热传导媒介,以使 试验箱内实现一维传热。试验采用的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 [收稿日期]2009—05—26 [作者简介]杨陈承(1982~),男,四川自贡人,在读研 究生。 为0.1 oC,布置在距试样箱壁2 em处。共设置4个传感器。 四川建筑第3O卷2期2010.04 67 铁路与公 路设计-- 2试验结果分析 2.1导热系数与温度变化关系 标准级配不同密度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2 所示。 本身缝隙填充不太大时,其导热性能变化不大。但是在本试 验中含水量过大时(含水量达到9%时),导热系数增大1.4 倍左右。由于级配碎石这种传热特性,在埋人式连续桩板结 构的应用中,应该注意控制好碎石的级配以达到对桩板结构 温度应力的控制,还应加强对碎石层的排水处理,防止其积 水过多造成级配碎石导热性明显增强,使其对埋入式连续桩 板结构造成危害。 3结论 (1)级配碎石试样温度变化在初期较快,随着时间的增 加温度变化趋于平缓,约8 h以后可达稳定。标准级配下的 时间间 (h1 级配碎石导热系数为0.579 w/(m・K)。 ◆一l 传感器—◆一2号传感器 (2)对比不同密度和级配试样温度变化规律可发现,随 — 一3弓f§感器—夺一4 传感器 图2不同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着密度增加,温度变化加剧,即试样导热系数随着密度增加 而增大。 由图中温度变化可以看出,级配碎石试样(1,2号传感 (3)当含水量发生变化且含水量较小时,孑L隙水对于级 器)温度变化在初期较快,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变化趋于平 配碎石本身缝隙填充不大,其导热性能变化不大。但当含水 缓,约8 h以后可达稳定;比对试样——石蜡(3,4号传感器) 量过大时,导热系数明显增强,增大到1.4倍。 的温度变化规律类似,但由于其导热系数较小,所以其温度 (4)埋入式连续桩板结构路基设计中,选择合理的级配 的变化较缓慢。另外,对比不同密度试样温度变化规律可发 碎石层厚度和级配,使其起到较好隔温效果,能够对埋人式 现,随着密度增加,温度变化加剧,也即试样导热系数随着密 连续桩板结构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度增加而增大。 2.2导热系数与级配及含水量关系 参考文献 试验中获得的不同级配和不同含水量下试验箱内温度 场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导热系数变化如图3所示。 [1]张建明,盛煜,赖远明.铁路道碴层导热系数测试研究[J].冰 川冻土,2003,25(6):628—631 竺 [2]李/l,J JI,施明恒,张东辉.非均匀多孔介质有效导热率分析 ● 皇 一l粒径满足高速铁路标准 一粒径小于高速铁路标准 [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27(4):644—646 一粒径大于高速铁路标准 [3]李小川,施明恒,张东辉.非均匀多孑L介质中导热过程[J].东 一粒径小于规范标准 一粒径人丁规范标准 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5):761—765 拳 曲 [4]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s] [5]王铁行,刘自成,卢靖.黄土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的实验研究 [J].岩土力学,2007,28(4):655—658 图3 不同级配碎石导热系数随含水量变化 [6]付春雨.混凝土梁桥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研究[D].西南交通 当级配碎石的含水量发生变化,且含水量对于级配碎石 大学.2006:6—7 ! . ! . . .. . .尔 不 乖 奈 乖 乖 希 零 乖 希 (上接第66页) 客运站导向标识系统中标识界面的可视性 标准设计,2008(3):121—124 做了简易的分析,定黾的分析了标识设置高度、文字大小及 [2] 张伯明.交通标识汉字识认性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993 文字间距等问题。同时,本文也指出不同的字体对标识信息 (2):2O一46 的表达能力也有影Ⅱ向。但对于标识色彩、造型等方面因素本 [3] 杨久龄,刘会学.GB 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应用指 文并未探讨,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02 [4] 何玉莲.公共环境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7 参考文献 [1] 陈军.铁路旅客列车设置静态标志信息系统的探讨[J].铁道 68 四JII建筑第30卷2期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