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12期 2011年l2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HuBei TV University Vo1.31,No.12 December.2011,023 ̄024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创新教学改革探索 徐 颖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内容提要]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贸易业务的开展也随之改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 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管理的技术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是-f]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具 体操作过程的学科,是-f]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 学改革的创新有助于更好的满足行业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1)12.002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长期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和世 界很多地区有相当长久的贸易往来,但从近两年公布的数据 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程度日益加深,金融危机正 从发达国家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对全球实体 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加剧,特别是对于外贸依存度额较高的中 国的外贸行业打击很大,在外贸环境日益变化的今天,企业 对于外贸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传统的多而 泛,而是少而精,精通外语、外贸、国际商务等知识,熟知 贸易业务流程,了解外贸单证处理技术,掌握国际贸易实务 知识、外贸英语函电技巧,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应 用型人才成为企业需求的热门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 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必 修课。通过学习,有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基本素 养和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工作的努力方向;有助学生对企业 从事国际贸易能力的分析,正确判断国际贸易形势,把握国 际贸易动态;具备对国家宏观外贸政策措施的分析和运用能 力及政策措施调整的预见能力;熟悉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和 国际贸易规则,具有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纠纷等相关贸易问 题的能力。同时,作为专业先导课程,也为后续开设的外贸 单证、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专业技 能的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近几年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取得较大发展,但仍 然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其中主要表 现为很多毕业生不具备一般外贸用人单位要求的基本操作 技能。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尝试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实 践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 学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缺乏互动与 交流、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实践教学与国贸 实际业务相脱节、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职业能力 为本位,对《国际贸易实务》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重新审视,进行大胆改革实践和探索, 才能推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整合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珠三角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 调查,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 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员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 一、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 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13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 鉴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我们在课 程设计上突出了工学结合的专业特色,与外贸企业合作进行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根据市场化对于岗位工作 的要求,我们将外贸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了 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培养良好的英语交际和实用能力 为基础,以培养外贸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的实际业务工 作为重心,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业务操作服务过程中完成教 学。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倡导学生 在项目活动中学会国际贸易合同的分析技巧。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我们在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班级具 有良好的学风,成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较强。经过 段时间大学生活的熏陶,其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有 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经过之前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 的理论基础,需要更加深刻、系统的进行课程学习。针对以 上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背景,根据工作业务技能需要,依据 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教学采用了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仿真实操、课证融合等多 种教学方法。通过布置外贸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将任务进行 项目化分解,穿插单据案例进行解析,由学生扮演国际买方 或卖方模拟进出口业务实施过程,最终将上课内容与国际商 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的考证内容相结合,以考促改、以考 促练,使学生毕业获取“双证”,顺利实现就业。 在教学过程中变“以教师为核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引导为辅”。在教学活动安排中,由学生自主完成分角 色业务实训,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教师则 以引导、答疑、评估等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 现“教、学、做”相结合,实现“学中练、练中学,业务训 练完整化,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理念。 同时,在教法上也进行了创新,采用“立体化”的理论 教学与“自主性”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1.理论教学采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采用课堂讲授、小组 讨论为主,并配合参考资料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对 于学生难于理解的教学目标、课程等抽象的内容则采取多媒 体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实现抽象知识具体化;对于 教学实施、课外活动组织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运用项目导 向,从而降低难度,增加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自主性”的学习方法 如在涉及角色扮演、模拟实操等实践教学环节时,通过 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的方式,只给出基本资料,练习和业务 一操作均由学生根据规范自主确定,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 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 创造性。 [收稿日期]2011.10.23 24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第12期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1.教材的创新 与普通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相比较,高职类教 材在教学内容上工作 针对性更强,案例更丰富,有些教材甚至详尽地附录了 外贸单据样本,特别是近两年出版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 系列教材在内容更新与精简、案例分析的题量和质量、教学 目标实用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出版教材质量良莠 不齐, 内容与形式不能体现高职特色,尤其是随着当前国 际贸易形势的迅速发展,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也在发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UCP600和 1NCOTERMS 2010的颁布,对于信用证的处理技巧方法及 贸易术语的内容有了修订和变化,但书面教材内容相对滞 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 轨,以“课本为本”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这就 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变 化和外贸业务最新动态,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的 实效性和针对性。 除了教材之外,教学辅助材料的收集对于开展课程教 学,完成各种教学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近两年来我院组织 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收集、整理有关课程涉及的单、证、 表、案例、工具书、参考书等实物资料和数据资料以及教学 软件、教学光盘、录像带、录音带等,与企业专家一起编写 了《国际贸易实务工学结合教材》,教材的编写以项目驱动 为核心,用实例贯穿教材始末,精心设计了实际开发中要解 决的问题,将案例化成知识点,将丰富的企业项目开发经验 和企业岗位工作规范渗透在教材的每个项目中,实现知识点 的多重循环,巩固和加深学生从应用角度对知识的理解和应 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台阶,从而层层递进地掌握系统实施 的全过程,注重实效性,时效性,遵循认知规律,适合我院 及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的需要。 2.网络的运用 依托学院CRP数字化信息教学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实 现教学资源共享,带动专业群和相关专业建设,并通过学院 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逐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共享范围, 更好地为企业和同行服务。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提 升课程的品质和内涵,延伸课堂。通过QQ群、课程网站、 教师博客等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件、文献等参考资料,实 现课程资源共享,为师生之间的互动答疑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也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网上外贸业务拓展 现在网络外贸的开展已经普遍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获取订单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使得传统贸易和网络信息能在 客户端得到紧密结合。通过网上贸易平台可以集合大量的国 外买家和卖家资料,使用专业人士进行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服 务也能更好的满足国内企业对电子商务最大的诉求,对口海 外买家信息,从而间接推动出口增长。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启 发学生,以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福步 外贸论坛,跨国外贸论坛等为依托,让学生充分了解网上资 源分享和网下专业服务的营销方式,模拟进行网上外贸推广 与操作,使学生更好的满足就业的需要。 4.实践实训仿真化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的突出手段,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构建符合技术应用型、 实用型高等教育的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具有区别于普通 院校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实训体系的 内容应做到与实际国际贸易业务一样,采用相应的“仿真” 实验室与校外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组成的“全真”国际贸易实 训基地相结合的实践实训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实 践实训,以培养符合一线岗位工作的实用性人才的要求。 目前,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时数的比重,逐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的 建设,引进了Simtrade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平台。学生可通 过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强化外贸单证制作的准确性和规范 性;通过外贸实训平台中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 行以及进口地银行等不同角色的扮演,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 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和相互间的互动关系;熟悉国际贸易 中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具体运作方式;领会外贸公司控 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各种方式和思路;了解供求平 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规范操 作流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增强创新和团队精神。与此同时,依托校外实训 基地的优势,定期指派学生赴广交会、外贸公司、海关等单 位参加实习实践,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熟悉外贸业务工作 流程,关注专业外贸前辈的工作方式方法,给他们今后工作 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建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 模拟实验室,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同时不断修订实践教学大 纲,编写实践教学资料,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 的管理监督与考核,逐步采取能力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水平考 试相结合的方法。 5.双语教学的开展 将双语教学融合于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 力,培养学生用国际标准、统一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国际贸易专 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6.实施以赛带训 继续重视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 节,保证技能竞赛能够紧密围绕市场发展的紧缺职业进行, 积极探索“赛训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组织学生积 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不仅为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 渠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利条件,更为学生展 示自我风采、实现专业提升创造良好平台;这种“以赛带训”、 “以赛促学”活动的开展,既能丰富教学教研活动的内容及 形式,又能激发教师学习、研讨、探究的热情,有效地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 四、考核手段的改革 在考核手段方面实行多点、多方式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顶岗实习评价 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按照一定的权重形成学生的成绩。 1.过程性评价,围绕出勤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 表现等多方面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鼓励学生按 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任务。 2.以证代考,要求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使 课程教学与外贸单证员、跟单员职业考证科学地衔接起来,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现学生的高就业。近三年来, 我院组织学生共400余人参与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平 均通过率90%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实践性成果评价,在教学中的每一个实操项目教师 多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完成质量记录成绩,作为每学期总 评成绩的依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 学过程。 同时,定期进行实务性的实践活动和顶岗实习,协助校 外实训基地单位的业务部门制作真实的外贸单证,由指导老 师和校外专家共同打分和点评,根据完成质量给予奖励分。 [参考文献】 【1】严复雷.新国际贸易环境下外贸体制改革研究 .西南科技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张纪风.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云南 财贸学院报(会科学版),2008,5. 【3】王健,冷柏军.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实践与决策[1哪.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