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来源:九壹网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和环节,通过课堂提问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了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标签: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领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思维的拓展,故提问时应注意问到点子上,即切入课题,围绕课文的重点来提问,击鼓要击到鼓点。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抓住文章的“鼓点”——关键词句进行质疑,一些推动情节的词句、内容结构照应的关系句、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句子、中心句等都是可质疑的关键词句。抓住了这些词句,就等于抓住了学习的关键。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描写细腻、内容丰富、感情色彩浓重的文章,但在某些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神态、物体描绘等方面也留下了空白,给学生提供了遐想、品味、补白的空间。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空白点”精心设计“补白式”的提问,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强化问题探究性

對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尚未建立,认知水平较低,因此他们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吸收教材的知识点和精华,难以掌握其内在的深层思想价值。于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和详细叙述,就变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在长期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防止学生进入学习的误区和死胡同。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的要点展开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三、抓住问题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打开其联想的闸门,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能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究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整个问题的设计呈现出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的趋势。教者首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语,然后从“撞”这一训练点切入,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体会“撞”与“磕、碰”之间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撞”中所蕴含的“勇敢”品质。在此基础上,教者设问:“那么,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吓唬秦王,为什么呢?”针对这一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围绕各自观点热烈争辩。这样一来,教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争辩能力、表达能力。

四、坚持问题整体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一些教师进行了点名提问的方法,这样也就使得其他学生只能观看,并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去,甚至还认为教师提问不到自己就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等。加之一些教师喜欢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学困生,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正是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两极分化等问题。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教师要坚持从整体性的角度上出发,保证问题的全面性,同时还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保证问题设计的难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结语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但在这其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求,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教师问题的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氛围,这才是我们最终寻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 娟.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研究[J].开心(素质教育),2017(4): 32.

[2]吉春亮.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J].情感读本,2017(30):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