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家畜)环境:是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2、适应:是指生物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反应。
3、习惯:是指动物对重复刺激的感受知逐渐有所降低的过程,是动物适应外界环境比较初级的阶段。
4、风土驯化:是“习惯”的发展和深化,是动物经过长期的复杂的生理调节而逐渐适合于新环境的过程。
5、应激:动物机体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6、应激源:凡能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一般情况下,应激源大部分为外界因素。
7、温热环境:由气温,气湿,气流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空气环境,它主要通过热调节方式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发生影响。
8、大气:包围地球表面的一层深厚空气(2000—3000Km)。
9、对流层: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一切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9—17Km) 10、气象:对流层发生的冷热干湿风霜雨雪等各种物理现象。 11、气象因素:决定气象的因素。如气温,气湿,气流,降水等。 12、天气:气象因素所引起的各种大气状况。 13、气候:某地方多年和综合的天气状况。
14、小气候: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生物活动引起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15、体热平衡:恒温动物为维持体温恒定而保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
16、可感热 :它们散发的热可使畜舍气温升高,故将这些散出的热量称为可感热 17、潜热:蒸发散失的热量称为潜热。
18、等热区:是外界环境的一个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家畜依靠物理调节足以维持体温稳定,勿需动用化学调节机能,因而代谢处于最低水平。 19、临界温度:等热区的下限叫临界温度 。
20、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射线与某一具体地点的水平面所构成的最小夹角。 21、年较差:最高月平均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22、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实际水汽压
相对湿度(%)= —————————╳100% 饱和水汽压
23、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量,可以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24、饱和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压达到最大值时,称为“饱和水汽压”。
25、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而使空气达到饱和,这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26、风向玫瑰图:
27、贼风:就是一股温度较低而且速度较大的气流。 28、有效温度(ET):亦称实感温度,它是根据气温,气湿、气流三个主要气象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础而制定的。
29、光周期:光照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规律变化称之为光的周期性,简称光周期。 30、光钝化:动物处于持续的长光照明负荷下,会产生对光不敏感之现象,称为“光钝化”,亦称“光不感受性”。
31、光照强度:即照度,指物体被照明的程度,单位(1M2面积的光通量为1流明时的强度为1Lx)。
32、水的暂时硬度:是指把水煮沸后可除去的硬度,因为水在煮沸时,水的重碳酸盐放出二氧化碳变成碳酸盐而沉淀。
33、水的永久硬度:是指水煮沸后不能除去的硬度。
34、耗氧量(COD):以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称为耗氧量,它可以作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种间接指标。
35、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质被需氧性细菌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愈多,水的生化需氧量就愈高。
36、游离性余氯: 对饮水进行氯化消毒时,水中细菌及各种杂质要消耗一定量的氯。这些氯在水中的消耗量,总称为水的需氯量。为了保证饮水的安全,加到水中的氯量,不仅要能保证杀灭现有的细菌,而且还要能剩下一部分游离状态的活性氯,以杀灭继续侵入水中的细菌。余氯是用来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一项指标。 二、简答:
1、 适应包含哪些内容?
适应包含表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两个方面:(1)、表型适应:包括:行为适应、生理适应、形态结构适应。(2)、基因型适应: 就是遗传适应。 2、应激反应可分为几个阶段?
典型的应激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动员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生理、生化和行为变化。 3、应激与适应有何关系?
4、在畜牧业生产中怎样正确运用和控制家畜的应激? (1)加强选种工作选育:1)可在应激条件下进行个体表型选择,选育抗应激能力强的个体。2)引进具有抗应激基因的品种。(2)控制畜舍的环境因素1)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2)通风良好,舍内空气新鲜,经常清除粪便,防止氨气含量超标3)保持舍内安静4)降低饲养密度(3)科学饲养,加强管理根据畜禽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杜绝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养人员固定,定时定量饲喂,充足供应饮水断喙、断尾、防疫、转群等工作要在晚上进行,尽量轻拿轻放(4)应用抗应激药物和添加剂包括添加维生素类、有机酸类、微量元素和药物 5、阐述应激的机理。
受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并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等完成。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生殖激素也起着一定的协调节器功能。
6、等热区温度对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实际意义?
意义:一般在等热区特别是舒适区内,家畜的生产力、饲料利用率和抗病力都较高,饲养家畜较为经济。了解影响各种家畜等热区或临界温度的因素,给指定不同畜舍的适宜温度和改善饲养管理措施以及为畜舍建筑的卫生要求提供了理论依据。
7、就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讲,高温和低温相比,哪能一种对家畜危害更大?为什么?怎能样防止?
8、哪些因素能导致家畜的散热增多?怎样防止?
9、太阳辐射对家畜的热代谢可产生哪能些影响?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10、了解畜舍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畜牧业生产的意义。
11、高湿度和低温度相比,哪一种对家畜危害更大?为什么?怎样防止? 12、为什么冬季舍内防潮比较困难?
13、通风在家畜的热调节上有什么直接和间接意义? 14、试述温热环境因素对家畜的综合影响。
温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家畜在自然条件下生活,必然受到温热诸因素的影响。气温、气湿和气流是三个主要的温热因素,气温是其中的核心因素。如高温、高湿无风——最炎热天气,低温、高湿、大风——最寒冷天气因此,评定某一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时,应综合其它温热因素来考虑。
15、光照对家畜作用的机理,对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有何影响?
16、光照的生物节律是怎样形成的,生物节律在畜牧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由于生物节律周期性变化受到气候因子有规律的季节性与昼夜变化的影响,动物在行为和生理上相应出现有节律的季节交替和昼夜变化。
作用:1、协调体内代谢:由于生物的节律性,可以及时地把相互依赖的代谢过程相结合。2、协调机体与环境的变化:能量消耗和被毛特点的年周期变化,是对温热环境年周期的适应,协调了机体与环境的变化过程。 17、红外线对家畜有何作用?
(1)红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照射仔猪、雏鸡、羔羊和病畜,提高其成活率。(2)红外线具有消肿作用。(3)红外线具有镇痛作用(4)色素沉着,红外线还能加强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的杀菌作用。(5)不良影响1)影响动物体热调节机制,使胃肠道对特异性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2)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变性,引起全身反应。3)波长600~1000nm的红外线可穿透颅骨,使脑内温度升高,引起日射病。4)波长1000~1900nm的红外线照射眼睛,可引起羞明、视觉模糊、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眼病
18、紫外线有哪些生物学作用?为甚麽可以用红斑的生物学剂量作为测定动物每天需要的紫外线照射剂量?
(1)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的皮肤会出现潮红,这一现象称为红斑作用,红斑作用最强的波长是254nm和297nm (2)杀菌作用(3)抗佝偻病作用(4)色素沉着作用:色素沉着就是动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皮肤和被毛颜色变深的现象。(5)增强免疫力和对传染病抵抗力(6)增强气体代谢作用(7)光敏性皮炎(8)光照性眼炎与癌(9)提高畜禽生产力
19、家畜高山病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提高家畜对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 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低气压导致组织缺氧和血液中二氧化碳缺乏,同时与温度和湿度下降,紫外线过强等因素有关。
20、试述畜舍空气中氨和硫化氢浓度增加的原因。对家畜有何危害?
氨对家畜的危害:1、刺激作用;2、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 ;3、使机体的抵抗力减弱 ;4、氨的浓度增高时,可直接引起接触部位的化学灼伤,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出血,甚至因呼吸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
硫化氢对家畜的影响:1、强烈的刺激作用;2、影响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缺氧;3、麻痹呼吸中枢神经。
21、二氧化碳在畜舍环境卫生评定上有何意义?
它的含量表明了畜舍的的通风状况和空气的污浊程度。当CO2含量增加时,其他有害气体含量也可能增多。因此CO2的浓度通常被作为检测污染程度的可靠指标。 22、畜舍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为甚麽对家畜产生有害作用?有哪些影响?
微粒对家畜健康的影响:1、微粒落在皮肤上,可与皮脂腺,汗腺分泌物以及细毛、皮屑,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发痒,发炎。 同时使皮脂腺和汗腺管道堵塞,皮脂分泌受阻,致使皮脂缺乏,皮肤变干燥,龟裂,造成皮肤感染。当汗腺泌受阻时,皮肤的散热功能下降,热调节机能发生障碍,同时使皮肤感受器反应迟钝;2、大量微粒落在眼结膜上,易引起尘性结膜炎;3、微粒对机体的最大危害是通过呼吸道造成的;4、害物质的微粒能吸附氨,硫化氢以及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其危害更为严重。 23、防止和减少畜舍空气中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的措施。
预防和消除有害气体的措施:畜舍中的有害气体包括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消除舍内有害气体必须采取综合措施。①从畜舍卫生管理着手,应及时消除粪尿污水。不使它在舍内分解腐烂。②从畜舍建筑设计着手,在畜舍内设计除粪装置和排水系统。③注意畜舍的防潮:氨和硫化氢都易溶于水,当舍内湿度过大时,氨和硫化氢被吸附在墙壁和天棚上,并随着水分透人建筑材料中。当舍内温度上升时,又挥发逸散出来,污染空气。④舍内地面,主要是在畜床上应铺垫料,垫料可吸收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其吸收能力与垫料的种类和数量有关。⑤必须合理组织通风换气,以消除舍内的有害气体。⑥使用吸附剂⑦科学使用添加剂,配制全价平衡日粮,提高机体对氮、硫的沉积量,尽量减少粪便中氮磷的含量。
为了减少畜舍空气中微粒,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设施方面①选址时注意远离尘源工厂②布局时注意饲料相关建筑远离畜舍③使结构利于通风换气,必要时考虑畜舍内安装空气除尘器2.环境方面在牧场周围种植防护林带,在场内道路两旁的空地上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粉碎饲料的场所或堆积干草的场地应远离畜舍。3饲养管理方面①饲喂湿拌和颗粒料②在更换或翻动垫草时,应趁动物不在舍内时进行③禁止在舍内擦拭动物和干扫畜舍地面④保证舍内有良好的通风换气,及时排出舍内微粒
减少畜舍空气中微生物的措施:1、选好场址并注意防护;2、注意畜舍内的防潮; 3、减少舍内灰尘;4、建立健全各种防疫制度,防止疾病发生:(1)、新建的畜舍,应进行全面、彻底、严格的消毒,方可进入家畜。(2)、引入的家畜必须隔离和检疫,确保安全后,方能并入本场畜群。(3)、畜牧场及畜舍各进出口设置消毒池和消毒槽,对进出畜牧场和畜舍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应换上工作服、鞋,经消毒后方可进入。(4)、防止场外动物进入场区,外来人员、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5、改进生产工艺:生产中尽量采用“全进全出”,彻底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6、及时清理,搞好畜舍卫生; 7、定期消毒;8、绿化。 24、简述水的卫生学特性。
(一)、物理学性状:水质的物理性状包括水的温度、色度,浑浊度,嗅和味等项。(二)、水的化学性状:pH值、硬度、氮化物 25、如何选择水源?
(1).水量充足(2).水质良好(3).便于卫生防护(4)技术经济上合理、取用方便,净化消毒设备简易,基建及管理费用最节省等。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应优先选择地下水源,特别是深层地下水。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在地面水丰富的地区,也可选用水质较好的地面水作为饮用水源。
26、畜牧场应如何掌握使用应用水的卫生标准?
27、水质分析中,为什么要分析“三氮”?“三氮”的卫生学意义。P81 28、如何进行水的人工净化与消毒?P84 29、土壤卫生对畜牧业卫生有何重要的意义
30、根据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砂壤土是比较理想的土壤,为什么?P86
31、在土壤的化学成分中,应特别注意哪些化学元素?它们对家畜有何作用? 32、噪声对家畜有何不良影响?如何预防?P89
影响: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2对生产机能的影响 3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降低噪声可做以下措施:①选好场址,避开噪声源,尽量避免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的干扰。②合理规划牧场:汽车、拖拉机等噪声大的应远离畜舍。③种植树木:树木可吸收和反射噪音,畜舍周围大量植树,可使外来的噪音降低10DB以上。④选择噪声小的机械:选择机械设备时应选择性能优良、噪声小的机械设备,装置时,应注意消声和隔音。
33、家畜的维持行为有哪些
家畜自身启动和终止的个体行为,它包括肉体和精神两部分。包括采食、饮水、休息、排泄、护身、舒适、探究和游戏。
34、什么是行为缺失?
行为缺失:在现行管理条件下动物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必要行为,是剥夺的结果。 35、什么是动物福利?评判动物福利的标准有哪能些?
最基本的动物福利制定标准(亦可称之为五种自由)①免于缺乏营养、饥饿与于渴的福利;②免于疾病与伤害的福利;③免于生理上及心理上不适的福利;④免于恐惧与应激的福利;⑤自然表现行为的福利。当其任何一项福利受损,便会对动物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