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已开发的系列轴流泵水力模型研究介绍 关醒凡 袁建平 施卫东 杨敬江 (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2013) 摘要:本文介绍现已开发的系列轴流泵水力模型(比转数n。=500、700、1000、1200、1350)的主要几何 参数、性能及曲线、模型设计概况等问题和推广应用情况。 关键词:轴流泵水力模型研制过程 1000、1250、1400等五种模型,统一要求模型 1 前言 直径为300 mm,流量为0.35 m /s,效率为 8O% 82%,汽蚀比转数为900—1000。1981 轴流泵属低扬程泵,在水利、市政、电厂 和船坞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在我国水 利工程中已拥有大型泵站300多座,已启动 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新建大型泵站75座, 这些泵站几乎全部使用轴流泵。轴流泵由于扬 程低,而且重新设计往往预计性能与实测偏 差较大,一般均采用相似换算,因而优秀的 水力模型是决定泵性能的关键…。1980年以 前,国内基本没有开展轴流泵模型研究,当 时应用的n =700模型,一种来自美国,一种 来自前苏联;而n。=500的模型也来自前苏 联。1968年全国研制的轴流泵模型集中在上 海水泵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为:n =700模 型,Q=0.26—0.28 m /s,-q=77%一79%; 年全国研究的轴流泵模型集中到中国农机化 研究院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按n 择优) 见表1。 从表1可见,国内轴流泵模型技术指标比 前有了明显提高,并为国内制造轴流泵的工厂 广泛采用。1982年以后,中国水科院、江苏大 学[23[3)、扬州大学、上海708所、华中科技大学 等都进行了有关轴流泵模型的研究。 2 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在研究成功791模型以后,结合 水利部南水北调办公室和江苏省水利厅的课 题,连续开展了系列轴流泵水力模型的研究, 几种模型转轮如图1所示。系列轴流泵模型最 n。=500模型,p=0.26 m /S,-q=82%。显 然,这两种模型的性能指标很落后。1969年原 农业机械部在汉阳召开会议,研究轴流泵模 型的研究问题,规定研究n。=500、700、 优性能参数列于表2,综合性能曲线如图2所 示。 在表1及图2的轴流泵模型当中, "(%) C n‘ 研制单位 表1 1981年(北京)中国农机院集中试验结果(tl,=1450 r/min) 名义比转数 转轮型号 Q(m /s) (m) 700 l000 l250 l600 ZBM8ll一700 ZBM79l—loo0 ZBM79l一1250 l4ZM一160(2) 0.350 0.350 0,362 0.360 6.53 4.43 3,46 2.5O 81.3 84.5 81.5 81.5 loo7 l170 l335 looO 767 l020 l256 l597 江苏大学(甘肃工大) 江苏大学(甘肃工大) 河海大学,高邮水泵厂 华中科技大学 一2O一 水泵技术2002.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 图1 模型转轮图片 ZBM981—500模型曾在无锡水泵厂试验台上 型装置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表2给定的性能 指标是可靠的。这些模型已被无锡水泵厂、高 邮水泵厂、上海水泵厂、长沙水泵厂、武汉水 泵厂等泵厂广泛采用,并在引滦人津、东深供 进行了复试,ZBM951—700模型曾在北京中国 农机院试验台上进行过复试,ZBM791—1000 模型参加过1981年北京集中对比试验, ZBM991—1200模型参加过北京的模型装置试 验,ZBM931—1300模型在扬州大学进行过模 水、南水北调、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望虞河泵站 等许多大中型工程上广泛应用。 表2 系列轴流泵模型性能参数(n=1450 r/rain D:300 mm) 名义比转数 500 70o 转轮型号 ZBM981—5()o ZBM95l一7oo Q(m /s) 0.375 0.354 (n】) 1O.O 6.78 钾(%) 85.5 86.31 C ¨24 l119 n, 576 750 lO0o 1200 1300 ZBI7179l~1000 ZBM991—1200 ZBM93l一1300 0.350 0.340 0.356 4.43 3.5 3.25 84.5 84.24 83.1 1l70 1226 1274 1020 1206 l304 3 模型设计有关问题 轴流泵从轮缘到轮毂出口的叶片角度相差 约20。一30。,叶片的扭曲度很大,一旦偏离设 位置时,使叶片工作面从轮缘向轮毂有一向下 倾斜的趋势,以防出现径向流动。 (3)尽量增加轮毂断面的叶栅稠密度l/f, 增加液流的稳定性,防止出现二次回流。 (4)合理选择各种几何参数。 各模型的主要几何参数列于表3。 计工况,效率明显下降,因而轴流泵高效范围 较狭窄,可用的扬程调节范围只有1.5 m左 右。当流量约为设计流量的70%,扬程约为设 4 结论 计扬程的1.3倍时,就进入不稳定区,泵有明 显的噪声和振动。因而,设计轴流泵模型除设 目前国内除高比转数的轴流泵模型较少 外,已基本满足需要,但与国外先进模型相比, 表3模型主要几何参数 模型转轮 型号 ZBM981—500 ZBM951—700 计点要有高的效率外,还要考虑如何扩大高效 范围,减小不稳定区,为此做了如下处理: (1)在设计中叶片出口环量分布规律的选 择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改变按自由旋涡理论, 即 R=const的规律的传统设计方法,而是 叶片数 Z 5 4 轮毂比 外缘I1 栅 轮毂断面 稠密度 厚度 d h/D 0.567 , f/f (mm) 13 13 O 91 0792 .0,5 计算出轮缘断面的 ,然后使 线性增加的规律设计叶片。 向轮毂按 ZBM791~1ooO ZBM991—1200 ZBM931—1300 3 3 3 0,466 0.36 O,36 0,67 0,6 05 .16 l1 12 (2)在确定转动中心与各翼型剖面的相对 水泵技术2002,4 —2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m—H/ O D 8 :f 6 m f t4 f 2 m {f; 。l} 【 ・ 、lL i ll II I l! +{-. 、、J L‘I—I_ 一一一- {{ ~\ 8 配 j> ! . 6% ,72 门、 r 4论 I \, l{. }} 182%代 工'‘ j,、 / l J i 1、. 。X l84% 、 。锄 \、t\ I { I { l/i jf t I -‘o.2. O0+20 +40 }I 7 卜 f— Li . 广T一 l}1 l 书 f l{ -4一。 厂 : ] {i ll f i I! 1I l I i l ;;} f {} 、 l ‘} l广r I 1 .I{; :i{,l;.I f ;j} I} O.1O {} O.2O I}; O.30 0,4O O.50 0.2O 0.3O 0,40 0.50 0.6G 流量/Q(m3/s) (1)n。=500 8.0 流量,Q㈣ (2),l。=700 8.0 O \ \\\ ^邑H,^ \\ 8 \ O 6.O g 4.0 \ ^\ O O 6 4 D \ 彩 % D 2 6.0 、\ \\ \ .\ \ \\ ■ 郧% .-( 。\>f \ % 8 }% 巍 黜 量4.o \ 80% 81: a2%---84% . 2,0 \ 、 \ \ 、 .\ 、 舻 81% ̄ ~2.0 l 1 .4o l I ‘ +2o+4。 -2。0a \、 ‘\ \ \ 。\ -4。 0.15 0.25 0.35 0.45 0.0 0.20 l ~ \0a+2 .2口 O.40 0.50 O.3O  ̄B./Q(m3/s) (3)nl=1000 8.5 【 (4)‰=1200 7.O 、 E 罨5.5 ;畦j 4.O ‘、 so \ 0 : ,\ 、 80% 83% \ ‘_、; 2.5 \ 幺\ 1.0 0.10 0.2O 0‘3O 0.40 0.5O 流f/Q(m3/s) (5) :1300 图2 系列轴流泵模型综合性能曲线 22 (下转第44页) 水泵技术2002.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体壁时的冲刷,也带走了大量的轴承温升所产 3 改进后的下轴承设计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来改 进下轴承设计,第一:重新选型,选用能够承 受更大轴向力的轴承;第二:将轴承从空间狭 小、高温的电机腔内下移到温度较低的水泵油 腔内。水泵油腔面积比轴承腔面积大得多,有 利于散热;另外油腔内的变压器油对轴承的冷 却效果更好。基于这两点,我们选用了推力调 心滚子轴承,它比角接触球轴承能够承受的轴 向力更大。由于下轴承直接固定在低温的、注 满变压器油的油腔内(见图2),不但变压器油 生的热量。通过布置在轴承内的温升监控装置 显示,在额定负荷下,轴承温度不超过45℃, 比改进前下降了35℃。 4 结语 轴承温升检测结果表明,轴流型潜水泵承 受轴向力的下轴承选用推力调心滚子轴承,并 且从高温的电机腔下移到低温的水泵油室,其 承载能力提高,温升大幅降低,能有效解决大 中型轴流潜水泵轴承温升偏高、使用寿命低的 难题。 (本文编辑王振华) 对轴承有很好的冷却作用,输送介质流过导叶 (上接第l9页) 型污水泵的切割计算,利用上述公式一次成功, 流量、扬程均满足要求,效率略有下降。 2.对双流道叶片绘型按文献[1]中所述方 法不能准确绘出A—A截面图, 必须先求出 角,才能准确绘出。 3.双流道叶轮切割规律与一般离心泵切 割规律相同。 7 结 论 和泵体设计中基本几何参数值进行了统计叶篓 按 和虿 ,参考文献 ^用^ 1 关醒凡编著.现代泵技术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1995 年9月 (本文编辑王振华) 比转数绘出了基本参数的统计曲线这一方法是 可行的、可靠的,可以指导设计。 (上接第22页) 诸方面仍有差距,有待研究提高。另外,在突 1 关醒凡编著.现代泵技术手册.宇航出版社。1995 2 施卫东,关醒凡.30。斜流泵模型装置的试验研究.中国 农村水利水电,1997,(3) 3 施卫东,关醒凡.ZBM一750型轴流泵水力模型的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1999,(4) 破轴流泵传统设计理论,克服和改善轴流泵的 缺点,如高效范围窄、适应扬程变化小、存在 较大的不稳定区、汽蚀性能相对较差等方面有 待改进。 参考文献 (本文编辑王振华) 一44一 水泵技术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