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绩 评分教师 石家庄学院马列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我与国家同行
社会实践报告
院 系 专业 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12月
大学生择业趋势、特点调查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高等学校就业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但由于传统就业工作方法和就业思路的滞后,社会和高等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服务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做到充分就业、合理就业,不仅需要高等学校在就业工作上更新观念,加强指导,同时也需要大学生对就业问题进一步加深认识、理性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趋势 存在问题 面临挑战 正文: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此次这次实践活动共发出100份问卷,收回98份。 调查显示:31%的毕业生想在政府部门工作,28%的毕业生选择在国企工作,20%的毕业生认为在外企工作使最佳选择,另外的21%毕业生则选择自主创业。 从调查报告统计资料来看,大学生普遍选择的是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各种福利待遇优厚的用人单位。仅从个人主观愿望看,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 但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需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要求,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也社会的要求统一起来。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着眼现实,认识到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素质,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不仅牵涉大学生本人的利益,而且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 一、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现状及特点 (一)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但在择业过程中更趋于现实性 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更趋向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浙等沿海城市,占调查总数的63.6%,选择在就读大学所在城市及河北省沿海城市就业的占13.6%,选择回生源地就业的占16.0%,选择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6.8%。从择业单位性质取向上看(本项限选三项),希望到事业单位就业的占53.2%;到国营 企业 就业的占43.5%;到政府机关就业的占31.1%;到外资企业就业的占21.5%;到合资企业就业的占14.5%;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占16.8%。可见大学生择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毕业生的择业薪酬取向主要分布在1000—3000元之间。毕业生对签约单位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63.7%,认为一般的占32.2%,认为不满意只是权宜之计的只占4.1%。可见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趋于现实。 (二)择业标准多元化,但更看重自身的发展及个性的发挥 2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显著增强,但却表现出极大的地理性 大学毕业后打算自主创业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0.0%。有30.4%的毕业生认为“应当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有26.6%的毕业生认为“市场风险大,大学生创业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有31.7%的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待条件成熟时再创业”,有11.1%的毕业生认为“大学生刚毕业尚不具备创业条件”。认为“缺乏创业基金”的占26.1%,认为“缺少管理经验”的占48.4%,认为“缺少创业环境”的占23.1%。可见大学生自创业意识明显增强,但不是盲目去创业,而是理性的分析,多数毕业生赞同“先就业,在工作中积累足够的经验和实力后再创业”。 (四)大学生择业流动意识增强,但对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积极性不高 “先就业后择业”观点得到了大多数毕业生的认可,对这种观点持非常赞成、赞成态度的占72.4%,基本同意的占23.8%,不同意的只占3.7%。有94.5%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期限在3年以内,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一种职业、一个单位干终身的思想,但职业流动方向基本上是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由福利待遇差向福利待遇好的单位流动,向基层、向西部流动的很少。尽管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很有意义,但有31.4%的毕业生选择了“如内地有岗位不会参加”,有21.5%的毕业生选择了“有关的优惠政策出台会考虑参加”,有38.4%的毕业生选择了“自己肯定不会参加”,选择“支持并积极参加”的只占调查总人数的8.4%。 (五)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原因有如下几点: ——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 ——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坎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招名校生”等招牌。有的人为地设置性别、身高、年龄等限制条件,门坎越来越高,致使不少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和就业难。 ——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带来的就业压力。现在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 3 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一是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二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由于大学 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既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跨过就业这道“坎”,需要政府、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促进、大力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一)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1.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思路与发展导向,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实践证明,最能够吸纳就业的,不是尖端高的大企业,而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凡是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压力均较小;凡是大企业多的地区,就业压力反而较大。 (二)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1.积极开发和创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2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3.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4.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积极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完善用人机制,努力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四)大学生自己树立正确择业观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 大学生在择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根据自己身体、兴趣、气质、个性及能力等方面因素把自己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不妄自菲薄,能够准确地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确定好自己的社会位置,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3.着眼于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4 人类的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需要。因此,每个人择业时务必首先考虑社会需要这个大前提。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都非常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希望得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并非可以不顾社会需要,一味地追求“自我设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希望与志愿,而且取决于既定的社会需要。没有社会的需要,就没有职业的分工,也就没有职业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应当把社会需要作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实现自身价值和服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自觉地服从社会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去建功立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择那些能够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发挥自己才能又为社会所需的职业,真正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择业,这样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2.论文网 3.中国青年报 4. 新浪网 5.应届毕生求职专刊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