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探矿工程 2008年第11期 该层系已进行注水开发的三个区块(大红高梁区 块、二阶梁管道区区块、宋家洼区块)位于靖边油田中南 部一带,含油面积11.2km ,石油地质储量795.6× 10 t,含油层系主要为Y9卜 、Y9卜 、Y9卜。、Y9 四个小 层。四个层系共有采油井153口,注水井52口,累计采 油量101.7×10 t,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2.8%,综合含 水率6O.8 ,累积注采比0.554。井网密度19口/km2, 油水井对应状况较差。 3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指标很多,对于注水开发 的油田而言,开发效果评价主要从动态开发指标人手, 立足于动态开发数据,观察和研究这些动态开发数据的 变化,找出各种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生产的 影响,评价油田过去和现在开发效果的好坏,预测未来 发展趋势,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3.1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是注入水体积波及系数的一个 反映,其大小不仅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布井 方式、开发井网等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 对于连通性好的油砂体,油水连通程度高,注水波 及区域大。而对于体积小且分散性大的小油砂体油藏, 注入水很难起到较大面积的波及作用。另一方面,对于 相同地质条件下,选择正确的注入方式、合理的井网密 度、合理的注采强度等,也能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因此,油藏地质条件和人为控制影响因素均是影响水驱 控制程度大小的重要因素。 采用概算法计算开发单元水驱控制程度,公式为: n A Mi一1一£o・ exp[ ‘。 。L厂 ] 式中:£—~注采井数比; r单井系统单井控制面积与井距平方间的换 算关系,根据井网实际情况,此处 一1; D=I.1547× ̄/SPC一; Ai——各油砂体面积。 由此得出,延安组地层(井网密度19口/km2,注采 井数比1/3)水驱控制程度为0.825。根据国内外注水 开发实践经验,该区水驱控制指标评价为开发效果较 好。 3.2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关系 对密闭取心井未被水洗岩样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进 行筛选,选择能代表该油田油层物性的靖43150井等岩 样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以比较理想的非均质组合关系为 计算参数,使用一维二相流管法计算油田开发数据,利 用这些数据做出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关系曲线代表油 层全面均匀水驱条件下理想的开发效果,称之为标准曲 线(如图1所示)。将注水后油田实际生产数据中的采 出程度与综合含水率作为对应关系,所得坐标点如图1 所示: 巴 褂 钿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R) 图1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曲线对比图 从F 一R关系可以看出,开发初期依靠天然能量 的弹性驱动阶段(采出程度1O 以内),含水率上升较 快,采收率必然小于3O 。进入注水开发阶段(采出程 度1O%以后),含水上升缓慢,实际曲线(坐标点)分布 在Rm=30%和Rm=35 二条标准曲线之间,采收率必 然会增大。表明油藏水驱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采出程度与存水率关系 油田注入水地下存水量与累积注水量之比称为存 水率,计算公式如下: E一(Wi—Wp)/Wi 式中:卜存水率; wi——累积注水量,×1O m3; Wp——累积产水量,×10 m3。 存水率是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区块延安组油层注水开发历史较短,采用阶段存水率 进行开发效果评价。阶段存水率是衡量某一阶段注水 利用率的指标,也是衡量阶段注水开发油田水驱效果的 指标,阶段存水率越高,该阶段注入水的利用率就越高, 阶段水驱开发效果也就越好。 E 一[(Wpi—Wpp)/Wpi]×100 式中:E口s——阶段存水率, ; Wpi——阶段注水量,m3; W口。——阶段采出量,m。。 如果按注采平衡推算,可得出阶段存水率的理论表 达式: E一1一exp(A。+13,・R/R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l1期 西部探矿工程 87 1.0 ,、0.8 褂0.6 o. 餐 O.2 O O O.1 O.2 0.3 0.4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R) 图2采出程度与存水率关系曲线对比 用回归统计方法得出该类低渗油藏: A。一5.85/(0.0476—1n R) Ds一6.689/(1n R+0.186) 测得 R一13.9 由上述经验公式绘制出E。一R标准曲线,与生产 实际所得曲线进行比较(1 l l l 8 6 4 2 O 如图2)。可以看出,低渗透油 藏的存水率低而且随着采收率的增加下降较快,阶段存 水率上下波动不大,曲线趋势与标准线相近,反映了该 油田近期没有进行人工开发调整,目前注水效果较好。 3.4采出程度与注入倍数关系 统计发现,当油田进人含水开发期后,注人倍数和 采出程度的关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直线关系。在油 田的井网和注采方式保持不变时,直线始终不变;当注 采方式发生变化时,直线将出现拐点,但仍然是一条很 好的直线。这样,利用关系曲线延伸出来的概念——注 人倍数增长率,从注水角度来评价和预测油田调整挖潜 的效果。 注水开发油田进人高含水开发期后,具有以下的统 计规律: R=algVi+b 其中:Vi—Wi/BN 式中:R——采出程度, ; Vi——注人倍数; a——直线斜率; b一直线截距; wi——累积注水量,×l0 m3; 原油体积系数; N——地质储量,x 10 t。 图3是依据本区延9油藏实际生产数据,作出的 R一1g 系图。图中R一1gV关系曲线可分为二个典 _2.4—2.2 -2-1.8-1.6.1.4.1.2 .1.0.8 (1ogVI) 图3 R—IgV关系图 型部分,前部分趋势线斜率较小,说明注人倍数较小的 情况下,水驱效果不够明显;后半部分斜率不断增大到 一定值,说明油田采用的水驱油措施起到较好的效果; 曲线的后部分的斜率没有递减的趋势,说明措施效果仍 然具有一定的潜力。 4结论 通过对水驱储量控制程度,采出程度与注人倍数、 存水率、含水率四项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本区延9油藏 目前注水开发效果较好。 依靠自然能量驱替开发效果很不理想,一开始含水 率就达到24%,而且含水上升很快;改为注水开发后, 含水率有所下降,采收率有所提高,取得了很大的弥补 效益。但这种后期注水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仍然是有 限的,所以提倡超前注水,至少也应注采同步。 通过后期注水以及井网调整,目前开发效果得到了 改善;但是由于地层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层内 矛盾仍然存在,要加大油藏地质研究投资,防止无效注 水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袁庆峰.油田开发规划方案编制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 出版社,2005. [2]王平.靖边石油[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周红.下二门油田下层系开发效果评价指标[A].中国学术 期刊文献数据库,2005. [4]张瑞.应用存水率曲线评价油田注水效果[A].中国学术期 刊文献数据库,1992. [5]张国禄.辽河油区注水开发评价标准研究及目标优化[D]. 大庆石油学院学位论文,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