甓m锹嘈斯充 版画教学在农村中学的教学尝试与反思 口王厚九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精神要求我 们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 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来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让学生们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 乐,然后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 课程开发与创新的过程。美术课堂的生命力就是在体验性 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领悟、思考、再创造。 特别是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美术教师更应该做个有 心人,利用各种机会去引导学生认识农村的自然资源,从中 发现美、收获美并创造出美。例如,初二下学期的版画课。 版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画种。它的创作要经过画、刻、 印等过程,是一项非常有趣而辛苦的工作。鉴于我校实际情 况,受农村美术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们苦于没有版画制作 的刻刀、木板、石膏版、油墨等。笔者也问了不少同行们,这 样的版画课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都是教师讲一下,让学生 们仿照课本画一张作业即可。无论是乡镇中学,还是县里的 重点中学都没有这些版画学习的设施、设备。有的学校只是 教师有一套版画教学工具,还是上课时给学生做示范用的, 而学生是没有版画制作工具的。怎么办?上还是不上?这 时候就要我们教师来想办法变通一下。笔者觉得版画课教 学可以开发、拓展教材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开发 自身的课程资源。笔者代初二年级1 2个班级的课,学生有 700多人,要是每位学生都有一套版画制作工具,那是不可 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学生对版画还是处在一个认识、接触、 尝试的阶段。笔者作为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可以启发学 生尝试其他的方法,寻找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制作,在拓印 方法上探索新的技巧,打破版画传统的制作程序,变通版画 传统的制作工具。这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能成功吗?笔者 决定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去探索、发现、实践。 首先,笔者叫学生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绘画工具,如水粉 颜料、画笔、素描纸等。让学生们在作业纸上用铅笔或圆珠 笔,先设计好并画出想要“刻”的东西,如人物、动物、风景 等。然后,找本带有封塑皮的书,让他们把画笔作为刻刀在 封塑书皮上“刻”出这些人物、动物或风景等。这里所谓的 11o “刻”其实就是用画笔画。“刻”的要求:绘画速度要快,最好不 要停顿,一气呵成。如果停顿的时间过长,前面绘画的颜料 都干了,而后面的还没画好,那就麻烦了,这样就不能进行后 面的拓印了。 其次,是拓印。注意的要点:第一,拓印的速度也要快, 在颜料还没干之前,把事先准备好的素描纸盖到上面,然后 用手按压。颜料不能太干,太干了就印不上画面;颜料也不 要含水太多,水多了,画面就会糊成一片。在印拓的过程中, 学生们发现了颜料水分的多少以及颜料厚薄的控制是印制 版画成功与否的关键。第二,在揭起时要细致小心。有的学 生发现在纸张的揭起时,速度的快慢、左右的摇摆对画面都 有着不小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印制效果。猛然揭起画面, 里面的颜色纹路会形成狂风暴雨般的感觉,线条挺直硬朗, 色彩之间比较分明;摇摆缓慢的揭起会形成潺潺的小溪、连 绵不断的山峦,线条和颜色纹路比较柔和。 在拓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于是 笔者鼓励学生们大胆地去尝试、不断地去探索,在教师和学 生的共同努力下,找出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 程中,笔者看到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脸上挂着胜利的笑 容。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都很好奇,制作的热情高涨,课 堂气氛特别活跃。更难得的是他们还发现了纸张的厚薄对 印制版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过探索和实践,学生运 用不同的手法和手段都能制作出有着意想不到效果的作品 来。笔者认为这样的尝试应该是成功的。 通过这节版画课,笔者认识到“新课改”关注的不仅仅是 学习过程,还特别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灵活 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对整个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 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所扮演的只是一位引导者的角色。 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的学习收获和 心理满足。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总 结、探索、创新的能力,又使他们享受到了不同的艺术熏陶, 增强了创新意识,活跃了审美思维,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栖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