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东莞水道特大桥为一大跨度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主跨达280m。本文介绍了该桥的设计与计算要点,供同类桥梁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桁拱 设计 东莞
1 自然条件
东莞地区属来热带季风气候,光线充足、气候温和。相对湿度83.1%,常年平均气温21~220C,7月份平均气温28.20C,极端最高气温37.90C。1月份平均气温13.40C,极端最低气温-0.50C。流域濒临南海,受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和台风强盛活动影响,雨量充沛。但由于地形平坦,动力条件差,暴雨强度一般。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最大年降雨量2442mm,最小年降雨量1360mm,12小时降雨量最大可达259mm。时空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在4~9月份,占年降雨量的80%左右。本地区常年风向为东、东南风,其次为南风和北风,最大风速34m/s。夏秋季会受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发生台风1~3次,风力一般为6~9级,阵风11级,最大风力可达12级。
据地质钻探揭示,桥址东西两岸地质大致相同。表层为填筑土,其下为第四系冲积形成的淤泥、淤泥夹细砂、粗砂,第三系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泥灰岩,其中强风化泥灰岩仅在局部分布。基岩埋深,中风化泥灰岩15.2~21.8m,微风化泥灰岩18.6~29.0m。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中风化泥灰岩为14.9MPa,微风化泥灰岩为24.5MPa。
桥址地下水主要表现为上层滞水、第四系孔隙压水和岩深水3种。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在分解类腐蚀评价中具有弱腐蚀性,按规范要求应采取一级防护措施,混凝土应采用普通
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水灰比不大于0.6,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370kg/m3,C3A<8%。
桥址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本桥按7度考虑设防。场地内未发现第四系全新活动断层,整个区域稳定性尚好,但在场地四层中中砂在7度地震作用下属轻微液化土层,为抗震不利地段;而在第六层弱风化泥灰岩中有小规模溶洞发育,但发育较弱。从安全角度出发,桥梁桩基础必须穿过岩溶发育地段进入稳定基岩。
2 主要设计标准
(1) 设计荷载:汽车-超20,验算荷载:挂车-120, 人群荷载:350kN/m2。
(2) 桥面宽度:桥面全宽按双向八车道外加人行道设计。横桥向上下行分离为两座完全独立且对称的桥。每幅桥面宽26.1m,具体组成为4.8m(人行道与栏杆)+0.5m(防撞护栏)+15.5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4.8m(过桥水管和检修道与栏杆)。
(3) 通航标准:内河Ⅲ级般道,每个通航孔道净高≥10m,净宽≥40m,共设两个通航孔。通航水位按20年一遇洪水频率计算为4.516m(黄海高程)。
(4) 主桥线型:纵坡4%,竖曲线半径为6500m。
(5) 桥面横坡:双向1.5%。
(6) 地震烈度:基本烈度6级,按7度设防。
(7) 风力:基本风压强度W0=1200Pa。
3 桥型的选择
东莞水道特大桥是广东省东莞市五环路跨越东莞水道的桥梁。根据道路的线型要求,该桥在跨越东莞水道时处于弯道上,而且桥梁中心线与河道中心线成550C斜交角。航道局在航道平面图中给出了主航道的界线,主航道沿桥梁中心线长度为155m,桥梁孔径最小要求为主航道内不得立墩。与此同时,鉴于桥址处河道水文情况复杂,东莞水利勘察设计院提出要求,如果在水中设墩,桥墩要沿水流方向布置,也就是主桥要做成斜交桥。经过多方案比选,最后采用三孔50+280+5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这种桥型不但外型美观、宏伟、具有现代气息,而且构思新颖、结构合理。同时也能满足东莞水道的通航要求,避免了桥梁深水基础的出现,降低了主桥的主梁建筑高度,从而减小了引桥长度,因此是该城市道路上大型桥梁的一个较好的桥型。大桥的总体布置见图1。
图1 总体布置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帖子 4728 精华 8 威望 850 土木币 978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cfeifei518
笨笨
上校
帖子 4728 精华 8 威望 850 土木币 978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8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6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8-25 10:12 只看该作者
东莞水道特大桥设计 (续)
三孔中承式刚架系杆拱因要平衡推力而带有两个悬臂半拱,又称自平衡式拱、自平衡式、飞鸟式或飞燕式。飞鸟式钢管混凝土拱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发挥了材料的性能,以抗压能力高的钢管混凝土作为拱肋,以抗拉能力强的高强钢绞线作为拉杆,通过边拱肋的重量,随着施工加载顺序逐步张拉系杆中的预应力索,以平衡主拱所产生的水平推力,最终形成对拱座基础只有较小水平推力的拱桥[1]。这就大大降低了由于巨大不平衡拱推力所增加的基础费用,从而使拱座基础变得象梁式桥一样的轻巧,为大江大河上及地质不良地区修建大跨度拱桥提供了新的桥型。飞鸟式钢管混凝土拱又因其造型美观而被城市桥梁大量采用。根据桥位自然条件,东莞水道特大桥采用了主孔跨径达280m的飞鸟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桥如大鹏展翅,气势宏伟,造型美观,建成后将成为东莞市的一大景观与标志性建筑。
4 主结构的设计要点
主拱计算跨径271.5m,计算矢高54.3m,计算矢跨比1/5,拱轴系数1.5。预拱度在拱顶取值0.45m。
主跨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结构,肋间中距19.5m。主孔拱肋为等截面,拱肋全高为5.5m,全宽为2.5m,上下弦管为 1000 16mm的Q345c钢管混凝土,拱脚第一段钢管壁厚增至 1000 18mm。弦管间横向缀板为12mm厚的Q345c钢板。弦管及缀板内均填50号微膨胀混凝土。腹管为 500 12mm的Q345c的空钢管。拱肋从拱脚至拱肋以上约2m为钢管混凝土实心结构,全截面用混凝土填实。主拱肋构造见图2。
拱肋之间在拱顶处设一道平行风撑,拱顶两边共设12道K形风撑。
边拱为主拱的平衡孔,拱肋为半跨50m拱形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实心断面,端横梁位置断面尺寸为4.0m 3.19m(高 宽),其它位置为4.0m 2.5m(高 宽)。边拱端部锚有强大的预应力钢绞线系杆,边跨为具有体外预应力索的梁式结构。
每半幅桥共有吊杆49对98根。主拱肋间横梁和双吊杆横梁之间,吊点中心间距为7.5m,为双吊杆结构;其余吊点中心间距均为5m,为单吊杆结构。每根吊杆为91 7mm镀锌高强度低松驰预应力钢丝。钢丝的标准强度Ryb为1670MPa,吊杆为PE双护层保护,上下端均采用可调式冷铸墩头锚。
每片拱肋系杆采用16束31 j15.24钢绞线。钢绞线标准强度为Ryb=1860MPa。PE保护。系杆钢束设置在拱肋内外两侧和拱肋中间穿过,两端锚固于边拱的端横梁上,采用可换式专用锚具。
桥面系由横梁、加劲纵梁和行车道板组成。纵梁为矩形截面,固结于横梁。
吊杆横梁和立柱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箱形截面,梁长26.1m,宽0.8m,高为1.622~1.722m;主拱肋间横梁为钢结构,箱形截面, 梁长26.1m,宽1.2m,高为1.5m。边拱肋间横梁与端横梁均为40号钢筋混凝土结构。
桥面行车道板在边拱端部四跨采用实心钢筋混凝土板;其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 形板,板高0.35~0.45m。
桥面后浇层采用10cm厚40号钢纤维混凝土浇注,内设钢筋网。桥面铺装为5cmSMA
改性沥青。
主拱承台为整体实心钢筋混凝土结构,拱座为分离式实心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间用系梁相连。主桥墩基础为24根 1.8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17.0~22.9m,为嵌岩桩。边墩为 1.8m双圆柱墩,由于地质情况不同,Z0号墩基础为 1.2m的钻孔灌注桩,而Z3号墩基础则为 1.5m的钻孔灌注桩。
图2 拱肋构造
帖子 4728 精华 8 威望 850 土木币 978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8 查看详细资料
TOP
scfeifei518
笨笨
上校
帖子 4728 精华 8 威望 850 土木币 978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8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6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8-25 10:14 只看该作者
东莞水道特大桥设计 (续)
5 主结构的计算要点
5.1 计算模型
结构采用ANSYS程序进行空间模型计算。计算模型中,桥梁上部由拱肋(钢管混凝土主拱肋、钢筋混凝土边拱肋)、吊杆(单吊杆、双吊杆)、立柱、纵梁、横梁(主拱肋间横梁、边拱肋间横梁、吊杆横梁、立柱横梁)、桥面板、检修道板及人行道板组成;桥梁下部包括:主跨拱座、承台、桩基础;边跨墩、台、基础。计算模型为上下部组成的桥梁整体空间模型。计算单元模型如图3所示。空间模型共有2866个节点,共5836个单元。单元种类共52类。
图3 空间模型轴侧图 见附件
5.2荷载组合与荷载工况
按照《公路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1-85》[2],运营阶段主要考虑3种荷载组合。
设计荷载Ⅰ:1.2(0.9)恒载+1.4(汽车荷载+人群荷载)
设计荷载Ⅱ:1.2(0.9)恒载+1.4(汽车荷载+人群荷载)+温度荷载
设计荷载III:1.2(0.9)恒载+1.1挂车荷载
根据各截面内力影响线,拱肋主要截面的荷载工况有:
工况1:拱脚推力最大
工况2:拱脚负弯矩最大
工况3:拱脚正弯矩最大
工况4:L/8截面负弯矩最大
工况5:L/8截面正弯矩最大
工况6:L/4截面负弯矩最大
工况7:L/4截面正弯矩最大
工况8:拱顶正弯矩最大
工况9:拱顶负弯矩最大
5.3强度与变形验算
通过计算求得各种工况下的内力,进而求得各种荷载的内力组合,对不同弦杆以《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CECS 28:90》[3]验算钢管混凝土单肢柱的轴向承载力,均满足要求。限于篇幅,本文不介绍具体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计算得各工况下桥面最大挠度为29.07cm,小于《桥规》[2]规定的容许挠度为L/800=35cm,因此,桥梁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5.4整体稳定性验算
运营阶段的整体稳定性计算了弹性一类稳定。恒载作用下,结构的第一阶失稳模态如图
4所示,稳定系数为5.706。
图4 恒载作用有系杆情况结构失稳模态 见附件
活载作用下,结构的失稳破坏模态与恒载作用下的相同(见图4),均为面外失稳,各荷载工况的弹性一类稳定系数见表1。
表1 活载作用下的弹性一类稳定系数
工况 稳定系数
拱圈轴力最大 5.491
拱脚正弯矩最大 5.554
拱脚负弯矩最大 5.641
L/8截面正弯矩最大 5.612
L/8截面负弯矩最大 5.567
L/4截面正弯矩最大 5.625
L/4截面负弯矩最大 5.566
拱顶正弯矩最大 5.573
拱顶负弯矩最大 5.597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最小稳定系数为5.491,满足大于4~6的要求。计算结果也表明,运营阶段的一类失稳模态第一阶均为面外失稳,因此该桥的面外刚度小于面内刚度,面外稳定是全桥稳定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