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1培养计划使用说明(定稿)

来源:九壹网


使 用 说 明

一、总体说明

1.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本培养方案包括三部分,即教学培养计划、辅助培养计划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适用于我校2011级及其以下年级本科学生。

3.学生毕业必须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各专业毕业生必须取得本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规定的最低学分数,并且满足各类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等的特定学分要求;同时,必须取得辅助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学分数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学分,方能毕业。具体学分要求参见各专业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4.学生在主修一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按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攻读双学位或辅修某专业。

5.学生以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导师的指导下,编制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学习计划。

二、关于教学培养计划

1.本计划分学期安排课程。我校实行二长一短相对标准三学期制,两个长学期为秋季学期、春季学期,一般理论讲授1718周,考试2周;短学期即夏季学期,一般为34周。各学期周数及各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参见各专业学历表。

2.教学培养计划中所列某课程的学时、学分数为该课程开设学期的执行学时数和学生修完后可取得的学分数。学分计算方法:理论教学(含课内实验)一般16学时1学分,实验、上机等一般24学时1学分,学科前沿知识讲座4次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一般1周1学分,军训3周2学分。

3.有关符号意义说明:

(1)课程性质以2个字符表示,第一个字符分别为1、4或5,代表意义为:1----必修理论课程,4----必修实验课程,5----必修实践教学环节;第二个字符分别用A、B、C表示,代表意义为:A----公共基础课程,B----学科基础课程,C----专业课程。

(2)分几个学期完成的同一门课程,在该课程名称后加了标注。如基础外语这门课程需4个学期完成,则该课程开课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分别用(4-1)、(4-2)、(4-3)和(4-4)标注。

(3)“备注”栏中标注“*”者为学位课程。

(4)“考核”栏标注“考试”的课程由学校或院部集中安排考试,其它课程考试由主讲教师自行安排。

(5)“上机”栏中注“()”者,是为达到课程教学目的而安排的配套上机学时或课外辅导上机学时,不计入课程学时。

(6)实践课程“学时”栏中注“()”者,表示该实践环节将分散进行。 (7)《体育》课程“学时”栏中注“(2)”,表示该课程按周学时2进行。 4.教学培养计划是学生安排其学习进程的依据,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1)各专业所设的必修课(含实践教学环节)为该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并应取得相应学分的课程。必修课的学习必须按教学培养计划进行。

(2)各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选修课程学分数是每位学生必须取得的最低选修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精力、兴趣和爱好多修。专业选修课程一般设几个课程组(或几个方向),学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课程的先修后继关系选修。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根据课程类别分组开设,学生须根据主修专业的学科类别和选修课程要求选修。

(3)每个学期的学习负担要适当。原则上,第1~4个长学期周学时21~23、第5~8个长学期周学时19~21为宜。教学培养计划中每学期的“建议选修课程”学分数,是根据一般学生的学习负担及课程开设情况给出的,供学生选课时参考。

(4)本硕一体培养的学生须按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推荐免试研究生本硕一体培养方案(试行)》相关要求,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完成本科阶段学习任务;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选修有关课程。

三、关于辅助培养计划

辅助培养计划是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在毕业要求中有明确的辅助培养计划的最低学分要求。各院部应以辅助培养计划为依据,结合院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助培养计划项目和赋分细则。

四、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也是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促其全面发展、脱颖而出,更富适应性和创造力。目前设置了双学位和辅修专业,根据我校师资和学生状况,只对部分课程单独组班上课,其余随主修该专业的学生班听课,学生须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课程开设情况有计划地选修。

五、关于课程编码

本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编码为各课程的基本编码,其中第1、2位为院部编码,第3位表示开课系(教研室)或课程所属大类,4、5位为院部课程顺序号。各院系编码如下:

010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011 地质类 013 地理信息与测绘工程类 012 应用地球物理类 019 实践教学环节 020 石油工程学院 021 石油工程系 023 油田化学系 022 海洋工程系 029 实践教学环节 030 化学化工学院 031 石油炼制系 034 环境工程系 032 应用化学系 035 生物工程中心 033 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039 实践教学环节 040 机电工程学院 041 机电工程系 043 机械设计系 042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049 实践教学环节 050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2

051 自动化系

052 电子信息工程系 053 电气工程系

060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061 建筑工程系 062 储运工程系 063 热能工程系 064 工程力学系

07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071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 072 计算机科学系 073 软件工程系 080 经济管理学院 081 工程管理系 082 信息管理系 083 财务与会计系 084 管理与营销系 090 理学院 091 基础数学系

092 计算与应用数学系 093 物理与光电工程系 094 物理实验中心 100 文学院

101 大学英语一系、二系 102 英语语言文学系 103 俄语语言文学系 104 应用外语系

110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1 哲学系

112 思想政治教育系 120 体育教学部 121 公共体育教研室 200 其它 201 工业训练中心 202 武装部 203 图书馆

054 电工电子学教学中心 059 实践教学环节

065 燃气工程系 066 建筑系

069 实践教学环节

074 通信工程系

075 计算机系统工程系 079 实践教学环节 085 经济学系 086 经济与贸易系 087 公共管理系 089 实践教学环节 095 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096 化学系

099 实践教学环节

105 法学系

106 汉语语言文学系 107 艺术类(音乐系、美术系) 109 实践教学环节

113 政治与历史系

122 竞技体育教研室 204 校办企业 205 学校机关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