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时期背景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生活、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关爱和管理。本文主要从小学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先简单概述赏识教育,然后重点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标签: 赏识教育;班级管理;小学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它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技能、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发展[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下文主要分析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是一种心理和情感教育,主要是通过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充分肯定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2]。总体上来讲,赏识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下:学生不存在“好学生”和“差学生”之分,只是“省心型”和“需要多关注型”。换而言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鼓励为原则,促使学生在不断地鼓舞、激励中建立自信,主动发展。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用赏识教育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一)采用多样化的赏识方式1.采用赏识的语言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多给予学生赏识的语言,比如“你真能干”、“你太棒了”、“你真让我感到骄傲”等。上述鼓励性语言虽然比较普通,但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动力,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不断取得进步。2.采用赏识的目光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投去赏识的目光,让学生受到鼓舞,比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努力学习时、回答问题时等。比如在一次语文课中,让班上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时,他读得有些结巴,而且还有错字,学生满脸通红地看着教师,教师一直面带微笑,眼神中充满鼓励,并点头给予鼓励,学生受到鼓舞,不再胆怯,大声朗读。3.在作业本上采用鼓励性评价作业评改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作业评价中,一般都是正确的打“√”,错的打“×”,学生大多只重视评价的结果,对错误的地方都是“一眼带过”。但是,应用赏识教育理念后,可以在作业评改中加入人文性的评语,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点滴,给予学生鼓励。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赏识教育中,倡导师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尊重学生小学生年龄虽比较小,但同样存在自尊心。因此,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日常
交流中,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比如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想法可能会有些“天马行空”,教师不可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而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再比如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教师可以蹲下来,在心理上让学生感到亲切、平等。2.爱护学生在教育领域存在一句名言,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管理同时也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爱护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在情感上、心理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让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三)全面评价学生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中,教师大多采用比较单一的方法———学习成绩,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奴隶”,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自由的空间,且学习兴趣低下,大多只是被动学习。鉴于此,教师需要全面评价学生。1.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且由于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针对有改进的地方进行表扬,促使学生的良好发展。2.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给予学生鼓励性、肯定性的鼓励,学会赏识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总之,教学评价并不是一种筛选、区分好坏学生的工具,而是应该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是学生进步的起点。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挖掘、放大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一)处理学生的情绪。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人在盛怒时,智商等于零。如果学生正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教师跟他讲大道理是完全没有用的。此时,一定要采取“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的策略,只有情绪平和,事情才可能得到妥善的处理。比如两个学生正怒火中烧,打成一团,教师到场后先不要急于理论是非曲直,应先隔离两人,安排两处少人干扰的地方让他们静思一段时间,各自写经过和反思,这样不但给了两个孩子自我冷静的时间,而且给了教师全面了解事情真相、思考应对策略的时间。
(二)处理自己的情绪。
除了处理好学生的情绪,教师还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做学生工作时,教师如果自己情绪失控,急火攻心,难免口不择言,说出过头的话,这是不理智、迷失目标的一种表现。我们最初是要教育学生认识错误的,这样只能导致南辕北辙,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而把教育学生的目標抛掷脑后。比如有教师盛怒之余把学生赶出课堂,万万没想到下课之后学生不见了。于是拼命找,一时又找不到,弄得狼狈不堪。即使学生找回之后,经历这件事情,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隔膜,也就很难再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一种强调鼓励、肯定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和情感上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赏识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全面评价学生,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27-29.
[2] 张艳娟.小学班级管理中惩戒教育的实施条件与应用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