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2008年第48卷第39 药物进一步消灭术后残余癌细胞,肝固有动脉灌注 [3]安永恒.肿瘤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 抗肿瘤药物杀灭术前、术中和术后进入肝脏的癌细 [4]蒋国梁.现代临床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胞。另外,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还可经过静脉回流 2004:299. [5]罗荣成,韩焕兴.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M].2版.北京:人民军医 进人体循环再次进入肿瘤部位起到二次化疗的目 出版社,2006:98. 的,从而全方位反复“围剿”癌细胞,有效的控制肿瘤 [6]Zheng S.Recent study on cdorectal cancer in china:eady detection 的发展,降低了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率,延 and novel related gene[JJ.Chin Med J,1997,110(4):309—310. 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总之我们认为,直肠癌患者 [7]庞义存,宋月卿.介入化疗对巨块宫颈癌疗效的探讨[J].中华实 根治手术前后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输注化疗 用医学,2003,5(5):36.37. [8]Lele SB,PiverMS,Barlow JJ,Cyelophosphamide,Adriamyein and pht— 相比,用药剂量少,疗效明显提高,能降低术后肝脏 haum chemotherapyintreatment ofadvanced and recurrent cervical carci- 转移率,延长生存时间。 noma[J].Gynecol Oncol,1983,16(1):15.18. [参考文献] [9]单鸿,罗鹏飞,李彦豪.临床介入诊断学E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1]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866. 社,1997:49. [2]吴沛宏,黄金华,罗鹏飞.肿瘤介入诊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 (收稿日期:2008-09-20) 社,2005:327.331. ・经验交流・ 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l8例疗效分析 王志强,杨明枝 (武城县人民医院,山东武城,253300) 2003年9月~21307年l2月,我院应用带血管蒂的足背、 解剖及辨认、操作简单;带有感觉神经且皮质好、耐磨损;血 足底内侧皮瓣及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供好、增强抗感染能力、促进骨愈合等优点。但足背皮瓣切 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1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取后,供区创面采用中厚皮片封闭,日后往往会造成磨损,而 临床资料:本组共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3 足底内侧皮瓣常因切取面积小限制其应用;另外,足背皮瓣 ~58岁,平均35岁。缺损部位:踝周9例,跟部7例,踝周并 需要重建血管与血供,足底内侧皮瓣亦常因血管蒂的限制需 发跟部2例。 要移植胫后动脉。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 治疗方法:应用足背岛状皮瓣修复6例,足底内侧岛状 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尤其是大面积 皮瓣修复6例,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的软组织缺损,该皮瓣最大的优点是蒂长、旋转弧大,不影响 4例,足背岛状皮瓣与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 主要血管,切取后不影响足部的血供及功能。 联合转移修复2例。一期修复1O例,二期修复6例,晚期或 术中应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范围,参照皮瓣最大切 溃疡感染创面修复2例。 取面积,尽量选择其中某一个皮瓣修复缺损,若缺损范围大, 结果:1例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转移后皮缘坏死(2 cm×1 单一皮瓣难以完成,则可施行联合切取,同时转移修复的方 cm),经换药等处理后愈合;1例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 案,即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加足背或足底 行岛状皮瓣转移后皮缘坏死(3 cm×1 cm),未经处理1个月 内侧岛状皮瓣联合移植。手术中注意事项:术前应用多普勒 后自愈。其余l6例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血运良好,感觉灵 血流探测仪仔细检查足部血管及皮瓣血供情况;术中应准确 敏,随访0.5—3 a,功能恢复满意,无磨损及溃疡发生。 计算血管蒂长度及皮瓣切取范围,避免血管蒂或皮瓣张力过 讨论:足跟部软组织的结构特殊,必须具有良好的耐药 大而致皮瓣坏死;足底内侧皮瓣支穿出部位在跖腱膜内侧 性、稳定性和感觉,因此,修复时的理想皮瓣应能耐压、耐磨、 缘,术中应小心保护;足背皮瓣的皮支在血管主干周围的深 皮下组织致密并有很好的感觉神经。 筋膜穿出,切取时应避免深筋膜与血管蒂分离;带腓肠神经 皮瓣的选择原则应首先根据受区需要先近后远,先带蒂 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切取关键在于旋转点的设计,此 后吻合血管,先简后繁为宜。传统的邻近带蒂皮瓣常因旋转 点位于外踝上6 cm处为宜;皮瓣转移时应切取皮肤及皮下 弧的限制或无足够皮肤可供转移而受限。因此对足踝部伴 组织以容纳血管蒂,避免血管受压或扭曲,足底内侧皮瓣及 有骨及肌腱等重要结构暴露的创面,一般应用岛状皮瓣或游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部宜带1~ 离皮瓣修复。足背、足底内侧皮瓣及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 2 cm宽的皮肤,更有利于保护血管蒂,防止血管痉挛。 的逆行岛状皮瓣的优点:血管走行恒定、变异较小、术中易于 (收稿日期:2008—09—12)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