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1期 2012年2月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VoL 32 No.1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eb.2012 文章编号:1674—9057(2012)01—0082—04 doi:10.3969/j.issn.1674—9057.2012.01.013 饱和粉细砂基密实中爆破漏斗试验与分析 翟国锋 ,唐献述 ,江召兵 (1.桂林空军学院,广西桂林541003;2.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210007) 摘要:爆破漏斗试验是饱和粉细砂基密实的重要前期试验。通过爆破漏斗试验,可以确定饱和砂基 的变形能量系数E,进而确定在一定埋深下最大内部装药量。在饱和粉细砂层中选取场地进行单药包 爆破漏斗试验,结果表明, 越大,单个药包埋置深度越大,爆破漏斗深度越大,漏斗半径越小。在 不形成爆破漏斗,无能量溢出时,砂层吸收的能量越多,砂基密实效果越好。越接近临界埋深,药包 越接近于最大内部装药,越有利于砂层密实。 关键词:饱和砂基;爆破漏斗;试验 中图分类号:TU472.9;TU441 文献标志码:A 饱和砂是指是由固体砂颗粒、水和空气组成 高为6.5 m,试验区标高为6.0 m。抛吹填区域的 的三相介质,其特征之一是含有少量的封闭空 地质勘探数据如图1。 气…。对于每一种岩土,给定了炸药量后,存在 一对于深层饱和砂基而言,爆炸压密的基本原理 个最佳埋深,在该埋深爆炸,装药形成的漏斗 是利用最大内部作用药包爆炸产生的能量,作用于 坑最大。随着埋深的增加,装药能量将逐渐被砂 砂土体内部颗粒,使其瞬间在爆炸作用下失去平 基吸收,最终在最大埋深时不形成爆破漏斗。在 衡,这时砂土体内部颗粒重新排列,并在新的位置 工程上,仅靠勘查资料难以解决爆炸方法密实饱 上达到新的平衡,间隔变小,密实度增加 J。在最 和砂基的大规模应用问题。爆破漏斗试验旨在为 佳埋置深度,最大内部作用药包的爆炸能量刚好到 在抛吹填砂形成的原状饱和砂基中大面积应用爆 达地表而不溢出,爆生气体不直接冲出地表,即无 炸方法进行密实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 介质抛掷,不产生爆破漏斗 J。最佳埋置深度即为 临界深度,变形能量系数E通过试验求取或验证。 1 原状饱和砂基的基本数据 场地为某港口工程陆域形成工程,勘查资料 显示,港口码头前沿线100 m范围内天然泥面的 网I...........标高在一l3.3~一20.9 m,平均值为一16.6 m。 由于原始泥面较低,港口陆域形成采用两级施工。 第一级采用水抛砂至一5.0 m标高;第二级吹填砂 至+6.5 m标高。抛吹填砂的性质为细砂,粒径小 于0.005 mm颗粒含量不超过5%,粒径大于 0.075 mm的颗粒超过85%以上。砂层呈饱和、疏 __J 原始泥面标高 I............__J 施工分层线 松状态,局部欠均匀,含泥量较大,地下水位在 砂面以下一0.7~一0.9 ITI。按设计要求陆域形成标 收稿日期:2011—04一l2 图1 原状饱和砂基分层及分布图 Fig.1 Sketch map of original water—saturated sand distributi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9147) 作者简介:翟国锋(1974一),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爆炸及其作用,zgt9701@163.corn。 引文格式:翟国锋,唐献述,江召兵.饱和粉细砂基密实中爆破漏斗试验与分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2,32(1):82—85 第l期 翟国锋等:饱和粉细砂基密实中爆破漏斗试验与分析 83 2试验部分 2.1 试验目的 式中:A为材料抗力系数;C为微量装药药量;h 为装药埋深。对湿沙,一般取 为0.85。 共进行4次不同埋深的单药包爆破。试验区 本试验为大面积抛吹填饱和粉细砂形成陆域 内共设装药孔4组12孔,每组各3个孔,分别为 基础处理试爆试验的前期试验。拟通过集中装药 1.5、2.0、2.5 m,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的爆破漏斗试验,给出爆破漏斗特性曲线,求出 装药参数为:炸药为乳化炸药,直径为 32 mm,定药量的药包采用最大内部装药形式时的临界 每卷200 g。三孔的装药量分别为:孔1装药0.6 一 埋深,从而求出适应此饱和粉细砂层的砂土变形 kg,孔2装药1.2 kg,孔3装药1.8 kg。能系数E的值,为后续密实饱和粉细砂基试验及 2.3.2试验步骤由式(1)得第1组爆破漏斗试 验参数:药量Q=0.6 kg,埋深h=1.5 m;药量Q= 应用提供依据。 2.2试验场地 1.2 kg,埋深h=2.0 m;药量Q=2.0 kg,埋深h= 考虑单药包爆炸时的破坏范围,在原状饱和 2.5 m。爆后依现场效果再确定后面试验的埋深。砂层中,选取面积约20 m×20 m的两块区域作为 均匀、级配合理、沉降均匀。 2.3试验方法与步骤 实施步骤:①分别钻1.5、2.0、2.5 m装药 后起爆;②根据前一步爆破的试验结果,适当调 整试验参数,再进行下一次试验。 单药包试验应以不对周围设施和施工造成影 试验场地,砂层厚度要求在10 m左右,砂土颗粒 孔各1个,装药孔钻好后,及时装药、回填,然 2.3.1 试验方法进行最大内部装药试验。利文 2.4试验要求 (1) 响为宜,爆后立即测量漏斗坑尺寸。 斯顿爆破漏斗理论装药临界深度计算公式 h=EQ , 式中:h为最大药包埋深;Q为集中药包装药量; 为变形能量系数。 3爆破漏斗试验结果与分析 爆破漏斗特征线共进行4组试验,每组3孔, 对于条形药包,可将其质量转化为集中药包 3.1 单药包试验结果 质量。按经验条形药包的调整系数为K:1.15,可 算出一定埋深下,条形药包的最大装药量,进而 孑L编号分别为1~12号,试验结果如表1、表2。得出现场填砂区的变形能量系数E。 通过对爆破漏斗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 微量装药指的是爆后地表不出现明显的外部 睨,是否形成爆破漏斗与孔隙水的排出有一定的 作用现象,与利文斯顿临界深度概念一致。 由药量计算公式 C=0.35Ah , 关联。当产生爆破漏斗时,爆炸能量部分溢出砂 基表面,不能全部作用于砂土体内部,孔隙水也 (2) 不能排出;不产生爆破漏斗时,爆炸能量作用于砂 表1爆破漏斗试验结果 Table 1 Test results of explosion funnel 注: 实际装药位置为1.6 In。 84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2年 注:特征参数E :Jl /^} ;E =Jl /^》 _o 土体内部,孔隙水在爆炸作用下排出,随着孔隙 E增大,药包爆炸后作用于砂土体内部的能量越 水的溢出,伴随地表沉降,砂土颗粒之间的距离减 多,砂土的孔隙率变小,密实度增加,砂土在短 小,砂土得到密实。当爆炸能量刚刚达到地表而 暂的丧失荷载能力后,获得了更为稳定的结构。 不溢出,即砂土介质无抛掷,不产生爆破漏斗, 药包越接近于最大内部作用装药。但存在一个峰 全部作用于砂土体内部,这时即为最大内部作用 值,到达峰值后,随着药量增加,E减小,药包 药包。 3.2爆破漏斗特性曲线 作用效果降低。 爆破漏斗特征曲线如图2。药包临界埋深越 吸收的能量越多,越有利于砂层密实。随着装药 4结论 大,药包爆炸后溢出砂土表面的能量越少,砂层 4.1 饱和粉细砂层的变形能系数E 通过试验得出饱和粉细砂基深层爆炸压密的 的变形能系数E=1.807 3。据此可求出一定埋深 量的增加,特征参数逐渐增大,砂土变形能系数 变形能量系数E,当h为孔深时,此饱和粉细砂层 下最大内部作用药包的埋置深度即临界深度h。。 如当Q=1.2 kg时,临界埋深h。=2.0 ITI。 4.2爆破漏斗特性 爆破漏斗特性与漏斗尺寸和砂土变形能系数 E有直接关系。E越大,药包埋置深度越大,砂层 吸收的能量越多。越接近临界埋深,药包越接近 于最大内部装药,爆炸能量越接近于全部作用于 砂层,越有利于砂层密实。 4.3 基于爆破漏斗试验结果的砂基处理 饱和粉细砂层中,单个药包爆炸,当不形成 爆破漏斗,无能量溢出,且接近于最大内部装药 时,能量更多地被砂层吸收,砂基密实效果最好。 在抛吹填砂形成陆域施工中,粒径较大的颗 粒相对沉于底部,粒径较小的颗粒由于悬浮时间 图2爆破漏斗特征曲线 Fig.2 Characteristic graph of explosion funnel 较长,要较长时间才能沉底。因此,在单次施工 形成陆域中,底层颗粒较大,上部颗粒相对较小。 第1期 翟国锋等:饱和粉细砂基密实中爆破漏斗试验与分析 底部砂层变形能系数E增大,在深部砂基处理中, 定的不均匀性。底部药量密度应大于上部,有利于克服颗粒大小 带来的影响。 2 m; 参考文献: 当药量为1.2 kg时,其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 [1]钱七虎,王明洋.岩土中的冲击爆炸效应[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装药量每3 m不小于1.2 kg,即线密度为q =[2]林学圣.土石方爆破[z].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 1993. 1.2/3=0.4 kg/m,底部适当增大。具体的线装 [3]张志毅.软基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分析[D].北京:铁 道部科学研究院,2002. 药密度和其他参数应通过试爆试验具体确定。 由于原状砂层受到扰动将影响爆破漏斗试验的准 确性。 饱和粉细砂土的密实是由于外载荷作用而增 加质量密度的过程,饱和砂层呈饱和、疏松状态, 由于局部欠均匀,含泥量较大,加之随着颗粒度 的减小,砂粒间表面毛细张力增加,失稳后重新 药包埋设后应使砂层尽量恢复原状,否则, [4]Dowding C H,Hryciw R D.A laboratory study ofblast densi— ifcation of saturated sand[J].Journal of Geoteehnieal and Geoenvimn mental Engineering,1986,112(2):187— 199. [5]Prugh B J.Densiifcation of soils by explosive vibration[J]. Journal of the Construction Division,ASCE,1963,89:79 —10o. 排列消耗的能量增加,使得爆破漏斗试验存在一 Explosion Funnel Concerning Densification in Water-Saturated Sand Ground ZHAI Guo—feng ,TANG Xian—shu ,JIANG Zhao.bing (1.Guilin Air Force Academy,Guilin 541003,China;2.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Co ofEngieerns,P 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07,China) Abstract:The test of explosion funnel is an important first-phase experiment of densiifcation of water—saturated sand ground.Decision can be made to con ̄Fln the distortion energy modulus E of water—saturated sand round,g and to bury the maximum internal charge in certain depth.Choosing single charge in water-saturated sand ground,the results of explosion funnel tests indicate that when E enhanced,the depth of single explosive bag added,the depth of funnel increases,and the radius of funnel reduces.Without explosive funnel and energy O— ver ̄ow,when more energy is absorbed by sand,more effect of densification comes.When nearer to critical point depth,and closer to the max internal charge,more beniicialf it is to the densification of sand ground. Key words:water—saturated granular ̄undation;explosion funnel;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