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1-09-21T10:59:27.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7期供稿 作者: 徐国芳[导读] 病人排气停用胃肠减压时,拔管动作要慢,防止将空肠营养管带出。
徐国芳(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255000)
【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7-0068-02
液囊空肠导管是一种新型的肠内营养管,近年来在胃肠道手术后进行的肠内营养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操作方便,病人创伤小,经济,术后在胃肠减压的同时,即可早期接受营养物质的输入,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肠粘膜萎缩,促进吻合口愈合的优点。我科自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共有86例手术患者使用该导管接受空肠营养,临床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8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31岁至79岁。其中胃癌46,右半结肠癌34例。患者均术后第二天始接受空肠营养,营养液均为250ML瑞能。 2 操作方法
术前半小时置管。将液囊空肠导管用液体石腊充分润滑后按照鼻饲插管法将导管插入80~90cm,将胃管、营养管分别用胶布固定牢固。术中将10ml空气或生理盐水注入导管的液囊,使空肠营养管与胃管分离,手术医生沿着胃肠壁将空肠营养管拉至空肠内所需长度,再将胃管调整到合适长度,重新固定。 3 护理
心理护理:液空肠导管较普通胃管粗,且插入较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抗拒心理,插管前应先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插管的必要性及插管过程中的配合,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保证插管的顺利进行。 4 营养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营养管,防止脱出。我们在传统固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先将胶布缠绕营养管2周,然后再交叉固定于鼻翼两侧,以防胶布粘性降低后与营养管分离造成营养管滑脱,用另一条胶布将营养管固定于耳垂处。每天观察体外营养管的长度,每2天更换一次固定胶布。
保持营养管的通畅 输入营养液前后均用温NS冲洗营养管,输入前将营养液摇匀,防止营养液沉淀堵塞管道;输入过程中防止营养管打折、扭曲、受压。
做好患者及陪护的宣教:指导患者床上翻身或离床活动时做好营养管的保护,防止因牵拉等意外因素导致营养管脱出。 病人排气停用胃肠减压时,拔管动作要慢,防止将空肠营养管带出。 5 营养液输注过程中的护理
营养液输入前先在40度左右的温水中加热10分钟,输入过程中用热水袋将输注管持续加温,以防营养液温度过低导致肠粘膜痉挛引起患者腹痛、腹泻,如出现上述症状,可减慢输入速度或暂停输入,腹部热敷。
开始输注营养液时,速度要慢,每分钟10滴左右,如无腹泻、腹胀、腹痛等不适,再逐渐增快输入速度。250ml瑞能控制在3~4小时滴完。
营养液滴入不畅时,可用手挤捏输注管的下端或用温开水10~20ml温开水冲洗营养管。 空肠营养期间,生理盐水棉球每日口腔护理两次,以防口腔炎或口腔感染的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