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复式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来源:九壹网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其特点,并能在教师指导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经历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根据具体分析能作出合理的推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感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难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某地区教育部门对城镇与农村各1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了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如下表:(课件出示表格) 师:表格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城镇一年级近视人数2人,二年级近视人数3人,三年级近视人数6人,四年级近视人数10人,五年级近视人数16人。 生2:农村一年级近视人数1人,二年级近视人数2人,三年级近视人数4人,四年级近视人数6人,五年级近视人数10人。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

……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情境引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索

师: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 师: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生1:可以分别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各自变化的情况。 生2:可以把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方便观察。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画一画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学生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冲突,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其积极思考,主动创造。借助自已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惑,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简洁快速地“产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这样的统计图是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生1: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地区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都呈上升趋势。

生2:我发现从三年级开始患近视的人数上升比较快。 生3:我发现城镇学生患近视人数的上升趋势比农村明显。

师: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生1: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反应数量的变化趋势。 生2:便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师:没错,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应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此环节先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然后又在“复式”与“单式”的对比中,再次感受复式相比单式的优点,为以后的体验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习

1. 看图填表,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让学生先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填写统计表,再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回答。 2. 看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根据具体分析能作出合理的推理和决策。

3. 世纪小学对2012年入学学生五年来每年的平均身高记录如下。单位(cm)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本题使学生巩固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以及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描述数据。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两组数据

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