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作场所空气中间苯二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来源:九壹网
2018年第6期 广 东 化 工 www.gdchem.com 5l 第45卷总第368期 工作场所空气中间苯二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中山市环境监测站,广东中L 528403) 陈莉莉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间苯二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不同浓度的间苯二酚进行扫描,均得到最大吸收波长为273 nm,在该波长下. 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关系。方法曲线的相关系数r=O.9996,检出为1.1 ug/mL.相对标准偏差为O.14%-4).57%,加标回收率为98.1%~103.2%。用 本方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间苯二酚,方法简单,线性关系好,检出限低,准确度及精密度高。 【关键词]间苯二酚;紫外;吸光度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一l865(2018)O6 0051—02 Determination of Resorcinol in Air of Workplaces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Chen Lili (Zhongsh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Zhongshan 52840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UV Spectrophotometry of resorcinol is studied,and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is 273 nm at di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esorcino1.At this wavelength,the concentration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absorbance.Results:The correlation coeficifent of the obtained curve was O.9996,the detection limit was I.1 ug/mL.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0.14%-4).57%.and the recovery rate was between 98.1%and 103.2%.The results showe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have good linearity,low detection limit,high accuracy and precis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resorcinol in air ofworkplaces. Keywords:Resorcinol:UV:absorbance 问苯二酚又名雷琐辛…,是对环境和人体危害很大的有毒物 质,工作场所空气中间苯二酚现有的检测方法是碳酸钠分光光度 法【2】,但该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为了简化该方法,本文主 要研究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间苯二酚的浓度。 ’ 。川’’f 主 1实验 1.1实验原理 空气中的间苯二酚用水采集,在紫外分光光度计273 nm[3,4l 波长处测量吸光度,进行定量。 1.2主要仪器 多孔玻板吸收管。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 mL/min。 具塞比色管,l0 mL。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ry60UV-Vis型。 o.0 j ==;;;;j;●■■■E■■■●■■■●●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O 奠长枘旧 lI3主要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1.3.1吸收液 蒸馏水。 1|3.2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0.1000 g间苯二酚,溶于水,定量转移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此溶液为1.0 mg/mL间苯二酚标准溶液。 图l 间苯二酚紫外吸收光谱图 Fig.1 UV absorption spectrogram of resorcinol 1.5_3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O.050、0.10、0.15、0-20、 0.25 mL标准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 mL,配成0.0、50.0、100.0、 l50.0、200.0、250.0 ug标准系列,于273 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问苯二酚浓度(ug)绘制标准曲线。 1.5.4样品测定 1.4样品的采集 将装有lO.O 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500 mL/min的 流量采集l5 min空气样品。采样后,立即封闭吸收管的进出气口, 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尽快测定。 样品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带至采样点,除不 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1.5分析步骤 1.5.1样品处理 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样品,测得 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间苯 二酚的浓度。 2结果与讨论 2.1方法工作曲线 根据配制的工作标准曲线(如图2)可以看出O.0 ̄250.0 ug含量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线性方程为 A273=0.0032 C 0.0063相关系数r=0.9996。 ,用采样后的吸收液洗涤进气管内壁3次,摇匀后,取5.0 mL 样品置于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水稀 释后测定。 1.5.2波长的确定 分别配制10.0 ug/mL、30.0 ug/mL和50.0 ug/mL高中低三种 浓度的问苯二酚溶液,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由图l 可知,三种浓度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73 nm。 图2标准曲线图 Fig.2 The standard curve diagram 【收稿日期]2018-02-22 [作者简介]陈莉莉(1988一),女.安徽池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广52 东化工 2018年第6期 第45卷总第368期 www.gdchem.tom 2.2检出限 通过测定10.0 ued mL间苯二酚溶液l2次,计算出标准偏差 再乘以3,得出方法的检出限为1.1 ug/mL。 2-3精密度 取低50.0 ug、中150.0 ug和高250.0 ug三种浓度试液,各测 定6次,其精密度试验结果如表l。 表1精密度试验结果 Tab.1 Results of precision test 由表】可知,间苯二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7%、0.21%、 0.14%,可见该方法的精密度较高。 2.4加标回收试验 取低50.0 ug、中125.0 ug和高200.0 ug三种浓度试液,分别 3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与碳酸钠分光光度法相比,具有方法简便, 影响因素少、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检出限低等特点。最低检出 限为1.1 ug/mL,能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间苯二酚浓度的检测要 求。 加入相同量50.0 ug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Tab.2 Results ofadding standard recovery test 参考文献 [1】关窝辉,黄淑莲.空气中间苯二酚比色测定法[J】.职业医学,1986,l3(5): 35. 由表2可知,间苯二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1%、99.4%、 103.2%,说明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2]GBZ/TI60.51-2004.间苯二酚的碳酸钠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2O14. [3】闫琰,叶芝祥,闰军.紫外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苯酚、邻苯二酚和间苯二酚 『J1.化学分析计量,2008,17(2):24. 【4]陈玉銮,孟伟等.卡尔曼滤波紫外光度法同时测定邻、间、对苯二酚叽.分 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5,l(4):22. (本文文献格式:陈莉莉.工作场所空气中间苯二酚的紫外分光光 度法[J].广东化工,2018,45(6):51—52) (上接第55页) 表6玻璃器皿腐蚀试验结果 Tab.6 The result of the corrosion test for coolant in glassware 实验结果表明,铜、焊锡、黄铜、钢、铸铁、铝六种金属失 重都在标准范围内,完全符合ASTM标准要求。六种金属试片外 观除黄铜颜色略变深外,其它都保持了原有金属光泽,颜色无明 显变化。研究表明所选取的一元、二元、多元有机酸缓蚀剂和芳 香酸缓蚀剂及三唑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对发动机冷却 系统的各种金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175书晓.Robeno Ghini,等.机动车发动机冷却液【M】.北京:中国石 化出版社,2014. 3结论 (1)本课题研究了以丙二醇/乙二醇为基础液的无水冷却液配 方,该配方具备190℃以上的高沸点和良好的低温性能,满足高 温环境和较低温环境下重负荷发动机使用要求。 (2)l,3.丙二醇/乙二醇基础液具有比l,2一丙二醇/乙二醇基础 液更好的低温性能和更高的沸点。 (3)适当增加乙二醇的含量可以有效提升无水冷却液的沸点。 (4)将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和芳香酸及三唑类化合 物复配,可以有很好的协同效果,对各种金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5)本配方具有较高的储备碱,可以对各种金属提供持久保 护。 [2]ASTM D7395/D7395M-14,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rrosion Test for Non-Aqueous Engine Coolants in Glassware[S】. [3】雷超,王双田,单素灵,等.全有机硬水稳定型发动机冷却液的研制[J】.清 洗世界,2014,3O(6):30.35. [4】陶佃彬,邹密,施丽丽,等.有机酸防腐蚀添加剂技术在重负荷发动机 冷却液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6):61.62. 『5]Roberto Ghini,万书晓.有机酸技术在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中的应用 fJ1.润滑油,2011,26(4):20.25. (本文文献格式:叶少林,万磊.一种新型全有机无水型发动机冷 却液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8,45(6):54-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