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非物篇》内容简明
(一)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端,与福建省接壤,北回归线从市域南部穿过,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海岸线136公里,总人口254万人。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潮文化”的发祥地,文化遗产丰富。有文物景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9处。潮州音乐等1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绮丽。广济桥、开元寺、韩文公祠、古城墙、滨江长廊、人民广场等景区景点令游客流连忘返。潮州也是“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瓷艺、刺绣、木雕、玉雕、石雕等传统工艺和泥塑、灯谜、潮州大锣鼓、木偶戏、布马舞等民间艺术,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穷魅力。
潮州是“国家园林城市”。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3%,绿化覆盖率4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连续7年在省环保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韩江潮州河段环境整治与滨江景观建设工程,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潮州是“中国瓷都”,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目前是全国最具活力、出口量最多的陶瓷产区,被科技部授予“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潮州是“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潮州婚纱晚礼服因采用潮绣工艺技法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为引领欧美婚纱晚礼服消费新潮流的名牌产品,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潮州是“中国潮州菜之乡”,潮州菜以“清而不淡,鲜而不腥”为特色,潮州菜馆遍布世界各地。潮州工夫茶被誉为“中国茶道”,正在影响着更多的地区和更多的人。
潮州是“中国著名侨乡”,旅居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潮籍乡亲有230万人。长期以来,广大潮籍乡亲通过投资兴办实业和捐赠福利事业,为家乡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潮州市的特色经济发展迅速,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五金、包装印刷、塑料制品成为工业支柱行业,凤凰单丛茶、岭头单丛茶、潮州蕉柑等名优特农产品享誉海内外,海洋水产养殖业发达。潮州经济的外向度较高,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与此同时,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潮州正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全力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
魅力潮州欢迎您!
(二)
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写在第4个“文化遗产日”之际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在保留中原古典文化的同时,融汇了古代闽越地方文化和域外文化而自成体系,建制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历史的见证和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反映了潮州人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一切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而且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工作,加强对珍贵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逐步健全保护机制。目前,已有三批共28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15个,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11个。它们是潮州人民的骄傲,但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传承的特殊,保护的不易,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所以,在高兴之余,我们更应该想到:保护“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那些古老的传说、歌舞、曲艺、剪纸、雕刻、民俗礼仪等,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基因”,它们共同构成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这本书,宣传潮州的历史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共同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而努力。
(三)28项内容提要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始于唐,兴于宋,成熟于明、清。流行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国,以金漆立体、多层镂通而独树一帜。制作时采用浮雕、沉雕、圆雕、通雕等技法,工艺精细考究。产品
通常用于庙宇、家具、神器等装饰及室内陈设,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潮绣艺术
潮绣始于唐代,形成风格于明、清,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一带。按刺绣工艺分为绒绣、线绣、金银线绣、金绒混合绣等四大类,以绣、垫、贴、拼、缀五种绣法为主要特点,共有二百余种独特针法。绣品用于剧服、道具、庙宇装饰等。以其精湛刺绣技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潮州剪纸
潮州剪纸产生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流布于粤东地区。作品分纯色、多色两种形式,有阳刻、阴刻两大表现手法,充分运用“剪”的特点表现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和动物、人物形象,寄托人们丰富想象力和对幸福生活的期望。
潮州大吴泥塑
潮州大吴泥塑源于南宋末期,盛于清末民初,流传于粤东、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制作中采用雕、塑、捏、贴、刻、印、彩等技法,尤以贴、印、彩的独特技艺有别于其它民间泥塑。作品以戏剧故事的人物组合、人物头像为主,形象逼真生动,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
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工夫茶是陆羽《茶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唐代中国茶道传承至今的活化石。潮州工夫茶从烹茶的器具技艺、冲泡程序中充分体现了茶的物质功能和品茶过程中的精神
功能,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化的饮食习俗。
潮州枫溪瓷烧制技艺
潮州瓷塑制作鼎盛于宋代,明代以后南移枫溪。解放后,枫溪瓷塑得以更快发展,逐渐形成“清新、素雅、细腻、玲珑”艺术风格,成为中国陶瓷一大流派,近年被命名为“中国瓷都”。
枫溪瓷艺利用雕、镂、塑、捏、贴、刻、划、印、压等技法,通花(镂空瓷)、瓷花(寄花瓷)是最具特色的产品,充分展示了枫溪瓷的玲珑剔透、清雅、华丽的艺术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起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以及世界各国潮人居住地。其品种分潮州锣鼓乐、笛套古乐、细乐、庙堂乐、外江乐等。在音律、调式、曲式结构、乐器组合、变奏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科学章法和美学依据。
潮剧
潮剧是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由宋元南戏衍变而来,至今已五百多年历史,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以及东南亚、欧美各国潮人社区,以语言形象生动、唱腔轻婉优美、行旦齐全、表演细腻等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潮州铁枝木偶戏
潮州铁枝木偶戏,从南宋时由中原传入潮州的皮影戏衍生而来,流传于粤东、闽南各地。表演时通过连在偶像后的三根铁枝操纵,用推、拉、提、拨、抖等手法表演各种动作,表演剧目、人物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同。是国际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具有较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产生于宋代,兴盛于明代,分布粤东各地和东南亚各国。它以竹、纸、布为原料,制作工艺精巧别致。传统花灯分屏灯和盏灯两种形式,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贴等艺术为一体,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是美化节日环境、装饰家居的艺术珍品。
潮州歌册
潮州歌册始自唐代潮州开元寺佛经“变文”,并经民间艺人不断创造发展,由弹词衍变而来的民间说唱文学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市传统优秀文化之一。
鲤鱼舞
鲤鱼舞产生于宋代,分布于粤东地区。它以鲤鱼造型的道具,模仿鲤鱼的出滩、觅食、比目、降涂、产卵、跃龙门等形态动作,并以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伴奏,渲染气氛。表演欢快活跃,动作刚劲有力,适合节日喜庆的广场及舞台表演。
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
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是畲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一个以祭祀、祈祷为主要形式的
民俗活动,涵盖了畲族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语言、民歌、音乐、武术、舞蹈、服饰、饮食等内容,从多个方位展示凤凰山畲族文化的原生态面貌,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
价值。
三饶彩青艺术
三饶彩青艺术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通常在正月十二至十六日通过摆桌碗的形式进行,以米面、瓜果、菜蔬为原料,集美术、雕刻、彩绘、工艺于一体,寄意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和谐吉祥,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
潮州饶平布马舞
饶平布马舞始于宋末元初,流传于粤东各地。以布马为道具,以“抖鞭走马”、“跳转身”、“抽鞭纵跳”等为主要动作,以“长蛇开阵”、“闯跳四门”、“传花编索”等为主要队形,伴以潮州大锣鼓乐,气氛热烈、场景壮观,适合广场表演。
潮州暑茶
潮州暑茶是潮州近百年来一件有名的地方保健药茶。历史上,潮州中医都认识到暑热病属于潮州一种季节性多发病,逐步研究了用一些中草药组成的解暑药茶,用于祛暑防病。由于暑茶的方便灵验,因而很受潮州人的欢迎。潮州暑茶经过近百年的应用和改进,已形成一种家喻户晓的夏令保健药茶,不仅风靡潮汕城乡,还传出港澳与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
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
潮州单丛茶,属“乌龙茶”类。系从饶平双髻岭、潮安凤凰乌岽上的水仙群体品种中选取优质单株,精工单株培植,单株采摘、制作的优质名茶。据专家认证,凤凰山峰上有4棵宋代茶树,称为“宋种”,距今已有7百多年的历史。
单丛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与其它品种不同的特点,而独特的制作技艺是更为重要的一环。通过采青、晒青、晾青、碰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制作程序和工艺处理赋予其色、香、味俱佳的品质。单丛茶制作是潮州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资源。
(四)
全书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间舞蹈、民俗九部分,每一篇文章都富有美感和诗意。以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剪纸、大吴泥塑、潮州工夫茶、潮州音乐、潮州花灯等潮州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解读对象,用散文诗式的优美的语言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析。并配以用美术、书法、摄影图片等艺术形式表现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和人文景观。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提升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希望广大读友通过本书了解潮州,读懂潮州,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光临潮州,体验潮州独特的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