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广角2014年3月(中) 中越两国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研究 赵乐子施鹏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中越两国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地缘政治和现状国情,在两国实行开放至今的攻坚时期,研究越南指导实践的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我国的具体问题的解 决与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越;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研究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越两国,在历史 发展的道路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渊源。为发展 本国经济、改变落后局面,两国先后于20 世纪7O年代末8O年代初在国内推行了改革 开放的政策,并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都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两国的改革开放事 业都进入了深水期、攻坚期,由于地缘的相 邻性、文化的相似性,国内国外都面临着相 似的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当前,在经济建设 取得可观成绩之后,两国都将改革的侧重点 慢慢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所面临的问 题与挑战也将更为尖锐与敏感。理论指导实 践,由于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发 展、意识形态与国情现状上都具有相似性, 因此,对越南社会主义指导理论的研究对我 们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中越两党对社会主义认知的比较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 主义的本质作了这样的概括:“社会主义的 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对社会主义本 质最经典、最简明的认知。 相对于中国,越南的社会主义理论界也 一直在探究“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 但是越南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知,不同时期 有不同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对社会主义的 本质进行如中国共产党般,简洁明确、始终 如一的概括。一些权威的越南学者认为,社 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比资本主义具有 更多的优越性,如国家更富裕、社会更公平、 人民更幸福。胡志明时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首先是使人民脱贫,保证就业、温饱和幸福。 1991年的越共七大,提出了明确的六个方面 的社会主义在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中的特 征,强调了公平与自由以及同“世界各国人 民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在2006年召开的越 共十大中,继续对上述描述的社会主义特征 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展,强调了“建设一个 民富、国强、公平、民主、文明的社会”, 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一个属于人民、 来自人民和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权国 家。”在2011年召开的越共十一大通过的纲 领性文件中,继续对上述社会主义特征进行 补充改动。由此可见.越南队社会主义特征 及本质的认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相应 的变化。 二、中越两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与 阶段的定位比较 从中越两党的发展目标上看。两国都是 想要借助革新开放,将本国发展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是对当前 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两国依旧 各自的具体国情与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 认知。也有所不同。 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 出,中国现在的具体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个具体国情将在以后相当长的时 间里保持不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最终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 艰苦不懈地努力奋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 建设社会主义在思想上做足了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式的持久战准备。 越共六大最早定义越南所处的社会主 义阶段为“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直至越 共十一大。越共始终坚持了对这一发展阶段 的定位认知。也就是说,越南并不明确认为 自己处于社会主义阶段,而是认为自己处于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并将长期处于 这一过渡时期。这种定位对于越南游走在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亚社会主义国家间的 大国平衡式的外交政策留下了可活动的余 地。越南在定位自己当下为“向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的同时,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定 向的市场经济”,为其当下采用的非社会主 义的生产方式提供了足够的法理空间。 三、中越两党的指导思想的比较 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历来都 有明确的规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 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必须坚持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 1991年6月。越共七大首次正式提出了 “胡志明思想”,并提出将胡志明思想与马 列主义共同作为越南共产党指导越南社会 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2006年越共十大修改 的新党章中明确规定:“党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和胡志明思想作为越南共产党的思想基 础和行动指南。”这个主张,在2011年修订 后的新党章中得以继承与发扬。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发现,中越两党都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结合自己具体国情所提 出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和行动指南。然而,越南共产党并没有像中 国共产党一样。根据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领 导集体而对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 的补充。越南本土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 法,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思 想已经足够博大精深、涵盖广阔,足以指导 越南当前的实践;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越南 当前的领导人从思想水平和实践威信上都 不足以同胡志明相提并论,因此并未对其理 论进行补充与发展。 另一个显著不同在于,尽管中国和越南 都奉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但是,相较于中国而言,越南更强调和重视 列宁主义。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两 点:首先,越南共产党的创始人胡志明最先 是从列宁有关解放殖民地的思想中得到启 289 示,找到引领越南摆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自 主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其次。越南将其 目前的发展阶段定位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定位使列宁关于如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对于越南当下的社 会主义建设具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结语 通过比较研究中越两国在社会主义发 展理论方面的相似与差异可以得出如下结 论:首先,越南所定义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与我们所定义的社会主义过渡事前在时间、 内涵、任务上都有很大不同。越南把整个社 会主义改造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时期统称 为社会主义过渡朔,而中国则单独将社会主 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过渡期,将之后的发展 定义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次,越南的 社会主义过渡期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在最终的发展目标上趋于一致的,面临的 具体国情与挑战上具有很多相似性。最后。 如列宁所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 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 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 上,在无产阶级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 会生活的各方面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 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中国两国虽 然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具 体特点,但是两国的意识形态同根同源。理 论上经过几十年适合于自己具体国情的继 承发展,最终都必然共同走向共产主义的阳 光大道上来。 (注:本文为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研究 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越南革新开放下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探析”(gX11n—chx2013008) 的成果之一。为2013年广西民族大学研究 生田野调查、社会调查项目“越南革新开放 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一一以越南河内 人文社科大学例”(gxun—kgde201301)的阶 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第373页。 [2】《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 版社,2009,第398页。 [3】潘金娥,越南政治经济与中越关系前沿 [M]201 1年12月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67—170页。 作者简介: 赵乐子(1989一)河南信阳人,广西民族大学 201 1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东南亚的运用与发展。 施鹏(1988一)山东威海人,广西民族大学 201 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