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EDUCATION
Vol.39
No6,2010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崔 彦 代中现
作为一种改进教师教学意识、态度和技能的有效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在国内外引起 【摘要】 广泛关注。论文在阐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的内涵及其在教学领域引发的变化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
【关键词】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协作学习 评价
崔 彦/广东警官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 (广州510232) 【作者简介】
代中现/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广州510232)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以来,建构主义思潮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与日俱增,对教育改革、学校的教学实践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单向地、主动地传输,不是学生顺从地接受,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明确意图的、积极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交互作用建构新的理解,“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成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Learner-centeredTeaching)”正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学。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认为学生是学习责任的首要承担者,教学关注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在学习什么?学生怎么学?学生在什么情境中、条件下学习?学生还在继续学习吗?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吗?目前的学习如何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
按照美国学者韦默
[1]
和布隆伯格
[2]
的观点,
之所以选择“以学习者为中心”而没有使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是因为:首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提倡在课堂和校园内创设能够提高学习效果的环境,以鼓励学生有效的学习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意指重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它容易造成一种看法,既教学是产品,学生是顾客,教师的角色和功能是服务顾客并满足顾客的需求。韦默认为,教师有充分的理由反对把学生当作顾客。当把教学作为一种产品时,顾客(学生)的选择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产品的提供者(教师)并没有返还钱的保证,而学费也不是用来买想要的分数的。其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把重点放在为促进学习而努力的教学直接接受者,即学习者、学生身上,是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产生影响的教学方法。而“以学习为中心”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更多的指向学习内容,更多的探讨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Learner-centeredTeaching)”既涉及学习又涉及教学。这种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始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共识:教学以促进学习为目的。它主要关注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关的问题,如:教学怎样影响学习结果的产生?学习对教学有什么影响?有关学习的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针和教学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不是运用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和多样的教学手段
—36—理性层面和抽象层次与学习相关的教学。
革提出了更为细致的作法。两者归纳起来主要包
[3]
括以下内容,如图1。
二、教学领域的变化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倡导创设有效学习的环境,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努力促进学生在获取知识、增强技能、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充分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呼吁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选择承担主要责任,并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等加以控制。
韦默的研究提出,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要在五个方面进行变革,包括课堂权力的再分配、重新界定教学内容的功能、改变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的行为———学生承担学习的责任、转变评价的过程和目的。布隆伯格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对这一观点加以扩展和深化,对这五个方面的变
教学实践领域
学生从被动的依赖型的学习者转变为自主的积极的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者是一个发展的、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自发地产生,也不会自动的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干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教学,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使用课程问卷
课程问卷是一种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状态,对学习小组进行有效指导、监督和评价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获取有关教学的各种信息并向
发生的变化
图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带来的教学变化
1.权力的平衡
课堂权力再分配
———给学生一些直接影响学习过程的控制权,如课堂活动和作业、课程规定、课程内容等;
双重功能:建立知识基础和促进学习———运用内容(而不是“覆盖”内容)培养学习技能,发展学习技巧;———培养并提升自我学习意识;———运用可以直接学习、经历的知识内容,解决现实问题;———思考“为什么学习这些内容”,明白教学内容的价值;———构建学科学习方法;学习的激励者和设计者;指导学习者;学习经验引导者———创造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设计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任务———激励学生负起学习责任;———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包容不同的学习风格;———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保持一致;———恰当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创造并维持能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学生必须接受学习责任———学生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学习技巧;———学生成为以自我为导向的终身学习者;———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学生对自我评价充满自信;评价既给学生打成绩,更要促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关注学习的过程,减少评价的压力和焦虑;———更多的使用形成性反馈机制;———重视同伴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正式评价贯穿始终;
2.内容的功能
3.教师的角色
4.学习的责任
5.评价的目的和过程
—37—学生提供具体、集中反馈的常用工具。按照教学进程问卷可分为课前问卷、期中问卷和期末问卷。 ①课前问卷。课前问卷主要依据课程属性和特征及教学要求进行设计。以笔者讲授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为例,社会调查有一个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样的理论观点和什么样的方式透视和研究社会现象的问题,即研究视野问题。研究视野的形成既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更直接受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经历等的影响和限制。因此,课前问卷的设计主要集中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学习背景和社会实践情况,如:陈述对“社会”的理解;阅读过与社会学相关的书籍或以调查报告为主题的文章吗,请列出书籍名称;曾经作为调查者或被调查者参与过社会调查活动吗;你关注哪些领域的社会问题;你是否曾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行过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课前问卷也可加入少量针对课程本身的看法和理解及对学习该课程的期望等问题。如:你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吗,对于该课程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你认为修习该课程对你的专业及将来的职业发展会有什么帮助,课前问卷在第一次上课时发放和回收,要求学生不记名独立完成。问卷以开放式问题为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大限度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使后续教学更具针对性。
②期中课程问卷。期中课程问卷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时间较为灵活,主要关注“学习者做些什么”,“学习者怎样完成任务”。问卷可针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效果、课程内容、课程作业的进展、小组协作活动方式、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设计,从而把握学生总体的学习动态和个体存在的问题。如以下问题: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你的努力程度如何;在课堂发言或小组讨论时你的参与度如何;对该课程的教学实施计划、各阶段需完成的作业、课程考核方式等你清楚吗;学习小组有固定的集中时间吗;小组负责人怎样协调工作和分配任务;对已学过的章节你掌握的程度如何,哪部分印象最深,存在哪些问题等。期中课程问卷依据教学需要采用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混合的设计方法。问卷整理后要及时反馈,向全体学生公布分析结果,并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如此,既帮助学生个体对本人的学习状态做
出判断、促使各小组了解和借鉴他组的协同学习方法,教师也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提高教学成效。
③期末课程问卷。期末课程问卷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课程问卷类型,其目的重在获得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在期末问卷设计中除有关教材使用、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方式、学生花费的预习、复习时间、辅助教学手段、试题与考核方式等常见问题,更注重在问卷中引导学生对个体学习体验、个体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效果作综合性评价。
(二)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协作学习①
学习小组(LearningGroups)是教学中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学生可以打破自我学习的封闭状态;学习小组给学生们提供机会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课程材料,共同讨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同阅读或评价其他人的作品;互相帮助和辅导,互相测试知识。协作学习的成效之一在于可以获得1+1>2,即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分工、讨论沟通、表演辩论、问题解决等形式获得新的知识,在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过程中,可从对方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灵感,多方吸纳其他小组成员的优点。学生在学习如何协同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能促进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独立自我意识的发展,也能增强学生对个体之间差异性的包容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协作学习的成效能否得以实现取决于教师或辅导者对学习小组的有效控制和保证。教师从学生组建小组之初就要介入协作学习的全过程。首先是对怎样合理的分组提出建议和指导。我国有学者对协作学习的研究指出:以自由结合为主,兼
[4]顾能力、性别的差异是一种可取的方法。笔者
①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
组织学习者学习的策略;是多个学习者在学习资源和信息共享,在沟通、亲和的气氛下,结成学习伙伴,形成团体意识共同学习或互助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协作学习的研究是伴随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的普遍化出现的。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也是一种以小组为形式通过合作达到共同目标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最初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和实施,强调小组目标、个体责任、成功的平等机会等因素。
—38—认为可遵照“互助互补,协调融洽”的原则,根据学习内容,结合课前问卷显示的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能力差异、兴趣异同、先修课程的成绩等灵活分组。其次是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学习者、学习经验引导者的角色作用,通过协商讨论、会话沟通,协助各小组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设计有利于学习任务达成的学习活动。第三,加强对学习小组的监督和跟踪。通过电子邮箱、QQ聊天群、网络公共平台等现代交流手段及时掌控各小组的学习进程。也可以建立定期的“师生会晤”制度,这种方法对于避免小组伙伴由争论产生的“不和”,降低内耗尤其见效。最后要力求对学习小组和学生个体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三)创设有益于学习者学习的教学环境创设有益于学习者学习的教学环境需要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激励者和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通过指导和促进学习起作用。这种观点并不新颖。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定义不是单纯的从角色角度对教师的作用加以限定,也不是提供一种教师角色转换时的选择,而是从功能性的角度阐述教师应该做什么:教师把自己和学习者放在一起,并始终把注意力、重点和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具体到教学实践:一是设置便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形成参与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决策权。研究表明,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引导学生稳步的向智力成熟和自己承担学习责任的方向迈进。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中就要给学生更多的决策权和选择机会,在课堂教学进度、经典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场所选择、实践方案的拟定,作业上交时间、论文题目的选定、平时成绩考评标准的制定、小组间辩论胜负结果的裁决,及课堂游戏组织和角色扮演等方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是设计能吸引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注重讨论和会话。常用的方法有案例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要选择学生感兴趣且具有争议话题的案例,同时采用“强迫争论法”组织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成为讨论的中心,而应运用广泛的经验给初学者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获得、探究和利用有难度的材料。这种方法在给学习者提
供公开讲演和辩论机会的同时,也能把发展学习
技能的活动和培养自我意识的任务联系在一起。三是随时收集学生学习的反应,做更多的反馈工作。课程教学中的任何环节,包括阅读材料、案例分析、小组活动、课堂小测验、课堂问卷反馈质量、论文、考试等都可以作为评估的对象,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评估结果的分析过程中。考虑到个体学习的差异性,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进行具体、集中的反馈。
(四)培养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能力,注重形成性评价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强调:评价目标更多的指向促进学习;提供发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韦默指出:“对自我进行精确的评价和对同龄人的工作进行建设性评判的能力是在大学期间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项必要的学习技能。”[5]同时这也是培养独立成熟、自律有责任的学习者必需的学习技能。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自我评价的体验,因此不太可能会运用合理的参照标准或自发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他人的工作进行准确和富有建设性评价的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估标准。“就评价标准进行协商是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经历的最具自由化力度的教育活动之一”参与制定评估标准能够深化和拓展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引领学生从更宽泛的角度理解其意义和价值;能够改变学生对评价目的和评价过程的看法。教师则可以从学生制定的标准中了解学生认为和表达的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是什么。
建立课程电子档案,创设参与评价的平台。形成性评价的难题之一在于无法及时采集准确、全面的信息。网络的普及给小组协作学习和学生自我评价、组间评价注入了新活力。其中,基于BLOG建立课程电子档案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教学评价方法,WEB2.0技术的开发也使该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日趋成熟。课程电子档案可以清晰无误地记录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在班级BLOG中可以记载学生个人的创作、学习心得、学习资源链接,他人的评价内容和组间评价的信息。还可以建立学(下转第49页)
[6]
—39—创新活动中,以下三个方面亟待改进:(1)需要大力提高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中相对较少的知识创新活动;(2)加强研发基地(如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3)明确未来创新国家中
[13]
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并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在未来对于促进英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将不仅仅是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劳动力,更在于通过发挥其作为整个社会“知识生产器”的作用,引领国家创新系统。
英国的创新战略迄今已实施了十多年时间。虽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对创新的呼唤毕竟为其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7月13日,英国科学与创新部长德雷森在位于伦敦的科学博物馆宣布英国设立英国创新奖(iawards),以表彰英国最优秀的创新活动,在十三个奖项中也包括了对提供公共服务的
[14]教育系统做出的种种变革进行表彰。这一奖项
参考文献:
[1]冯大鸣.从英国教育部的最新更名看英国教育视焦的调整[J].全球教育展望,2002(1):60-61.
[2]21stCenturySkills-RealizingOurPotential[EB/OL].http://
www.dius.gov.uk//media/publications/2/21stCenturySkills.[3]Competingintheglobaleconomy:theinnovationchallenge,DTI
InnovationReport,2003.[EB/OL]http://www.dti.gov.uk/innovationreport/innovation-report-full.pdf.
[4][5][9][10]HMTreasury,DepartmentforTradeand
Industry,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SkillsandDepartmentforHealth,Science&Innovationinvestmentframework2004-2014,[EB/OL]http://www.hm-treasury.gov.uk/media/1E1/5E/bud06-science-332.pdf.
[6][7]OECD,DSTI/STP/TIP,[EB/OL]http://www.OECD.
org/dsti/sti.
[8]HMT,DTI&DFES,Investingininnovation---AStrategy
for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http://www.dti.gov.uk/innovationreport/innovation-report-full.pdf.[11]
H.M.Treasury/DTI,
The2005
Productivity
&
CompetitivenessIndicators.[EB/OL](2005)http://www.dti.gov.uk/files/file21917.pdf.
[12]FlowoffunsforUKR&D.[EB/OL]http://164.36.164.
104/setstatas/6/f6-4.htm.
[13]Competingintheglobaleconomy:theinnovationchallenge,
DTIInnovationReport[EB/OL].(2003)http://www.dti.gov.uk/innovationreport/innovation-report-full.pdf.[14]英国政府首设英国创新奖.[EB/OL]http://www.bjast.
com.cn/Article/20090727/5794.htm.
的设立表明了英国坚持创新的决心和意志: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要想在未来的国家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全体国民的智慧和勇气,更需要对教育系统进行持续、深刻的变革。
(责任校对:严 丽)
[2]Blumberg,P.DevelopingLearner-CenteredTeachers:A
PracticalGuideforFaculty[M].SanFrancisco:Jossey-Bass2008.
[3]Introtolearner-centeredteaching-teachingsoyourstudents
willlearnmore-PresentationgivenatUSP,August2007.Blumberg,P.DevelopingLearner-CenteredTeachers:APracticalGuideforFaculty[M].SanFrancisco:Jossey-Bass2008.
[4]王静.论协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EB/OL].[2010
-3-18].http://jiaoshi.spaxon.com/html/liluntantao/200809/04-3608.html.
[5]【美】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
(上接第39页)生自评备忘录,让学生对自己完成的每一项任务作出评价,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教师的BLOG主要用于提供学习扩展资料、布置学习任务、记教学日志、反馈评价结果和交流信息并管理学生BLOG。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小组学习的全过程作出公正的评价,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改进学习的态度、学习方法,达到“评价促进学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MaryellenWeimer,OverviewofLearner-CenteredTeaching
[EB/OL],htm
http://www.ferris.edu/fctl/Teaching-and-Learning-Tips/Learner-Centered%20Teaching/LCOverview.
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前言.
[6]【美】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M].周心红,
洪宁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88.
(责任校对:严 丽)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