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l NESE HORT I CULTURE ABSTRACTS 太原双塔寺牡丹调查及分析 李青艳袁涛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l 00083) 摘要:山西双塔寺因拥有数株明代牡丹而久负盛名,近年来又广植各色牡丹,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每年4月,寺 内牡丹竞相开放,蔚然壮观。通过对双塔寺的实地考察,简要介绍双塔寺内牡丹的现状,分析牡丹的文化艺术价 值,并指出寺内牡丹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双塔寺;牡丹;现状;文化艺术价值;建议 太原古称晋阳,因多出帝王而被称为“龙城”。其东 南部郝庄村南的山脚下有一座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 1608年)的永祚寺,因寺内有两座明代砖仿木结构的高塔, 被俗称“双塔寺”(见图1)。虽历尽沧桑,几经战乱,双塔 依然矗立,并成为太原市的制高点和市标。塔下的明代牡 丹‘紫霞仙’见证了这座寺庙400多年的盛衰历史,成为双 塔寺的一大亮点。说起国色天香的牡丹,以九朝故都洛阳 的牡丹最负盛名,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以山 东菏泽种植面积最大, “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 顷计”;西北的紫斑牡丹适应性较强,被百姓俗称“寒牡 图1双塔寺山门 丹”。但遍访全国,现存的明代牡丹且位于寺院之中的, 当属‘紫霞仙’。 ‘紫霞仙’虽年代久远,但至今生长健 其他牡丹品种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加上香炉中飘散的烟 壮,开花繁茂。 ‘紫霞仙’位于双塔之下,大雄宝殿大殿 雾,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寺庙牡丹景观,犹如佛家传说 之前,与明代佛寺建筑交相辉映,在香火缭绕中又多了几 中的“花界”一般。 分“仙气”。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 l 寺内牡丹分布现状,主要品种及数量 很深文化意义。 1.1 概况(见图2) 近年来,文管所在明代牡丹的基础上,引进和培植 (1)第一进院落:新建山门区,沿十字交叉的园路设置 了五千余株牡丹,品种达1O0余个,其中包括‘姚黄’、 4)i'-方形牡丹花圃,并用月季花镶边。主要品种有: ‘洛阳 ‘魏紫’、 ‘状元红’、 ‘赵粉’、 ‘二乔’、 ‘青龙卧 红’、 ‘胡红’、 ‘姚黄’、 ‘豆绿’、 ‘胜葛巾’等, 墨池’等传统名贵品种,颜色包括红、粉、黄、绿、白、 共有60余株。 紫、墨等九大色系。每当春夏交接的4月, ‘紫霞仙’与 (2)第二进院落:清代所建山门区,沿中轴路,东西 两侧各建一个大型牡丹圃。主要品种有: ‘姚黄’、 ‘魏 紫’、 ‘豆绿’、 ‘蓝田玉’、 ‘夜光白’、 ‘赵粉’、 ‘乌龙捧胜’、 ‘丹炉焰’、 ‘火炼金丹’、 ‘状元 红’、 ‘藏枝红’、 ‘凤丹自’、 ‘娇容三变’、 ‘首案 第一作者简介:李青艳(1984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红’、 ‘冰凌罩红石’等,共有约400株。 为园林植物应用。 (3)墨园:中心为砖石砌成的梅花形花圃,周围为4个 20~30d/次。在移栽的第一个夏季可以在土壤中施用化肥 林质量与成效,坚持植管并举,把好苗源选择和科学栽植 稀释液,但施用的肥料不能太多、太浓,防止过量。同时 关、养护关。 要做好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苗木种植不但要讲数量,更要讲质量,重栽树更要重 参考文献: 管理。苗木种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先 [1]黄晓鸾.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的研究(2)[J].中国园林 进实用的园林绿化科技成果,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苗木种 1998,(2):55—57. 植技术模式,努力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确保工程造 一5O一 牡丹圃。主要品种有: ‘大胡红’、 ‘胜葛巾’、 ‘凤丹 白’、 ‘烟绒紫’、 ‘王红’等,共有约140株。 (4)大殿区: ‘紫霞仙’的主要种植区, ‘紫霞仙’ 共有7株,且有‘姚黄’、 ‘魏紫’、 ‘豆绿’、 ‘醉西 施’、 ‘青龙卧墨池’、 ‘状元红’、 ‘娃娃面’等传统 名贵品种,株龄都较老,共有约150株。 (5)四合院精品园区:牡丹在主路东西两侧以品种对 称、数量对称(IN数)方式种植,以体现佛家好事成双的思 想。主要品种有: ‘胡红’、 ‘珊瑚台’、 ‘豆绿’、 ‘绿香球’、 ‘邦宁紫’、 ‘紫二乔’、 ‘旭13’等,共 有约120株。 饕嚣糕鞫鹱 ¥ 堆戢雾赣 黼蘖'l¨ 《 H #嚣萋|1嚣 l《 《{ 域 图2双塔寺牡丹种植区域示意图 (6)、(7)塔院区:8个牡丹圃围绕在双塔周围,成“众 花捧塔”之势。牡丹品种比较多,各色混植。(7)区主要 栽植引自甘肃的紫斑牡丹品种,约100株。其他主要品种 还有: ‘包公面’、 ‘芳纪’、 ‘豆绿’、 ‘似荷莲’、 ‘夜光白’、 ‘赵粉’、 ‘种生黑’、 ‘丹炉焰’、 ‘墨 洒金’、 ‘状元红’、 ‘藏枝红’、 ‘白雪塔’、 ‘大蝴 蝶’等,共有约800株。 (8)东区:阵列式种植形式,按品种分区。主要品种 有: ‘大胡红’、 ‘葛巾紫’、 ‘假葛巾’等,约有2000 株。植株过密。 (9)西区:面积较大,种植时间短。群植,以13然式园 路分区。长势较弱,参差不齐,土地利用不充分。主要品 种有: ‘桃红’、 ‘胡红’、 ‘葛巾紫’、 ‘银红巧对’ 等,共约2000株。 1.2明代古牡丹 1.2.1 古牡丹形态特征 现寺内拥有7棵‘紫霞仙’老牡 丹原株,今年繁殖的新株约25株(见图3)。 ‘紫霞仙’株型 开张,枝条较细、斜伸,株高100~150cm。花紫红色, 微香,2ge,单瓣型,花瓣基部具有小型墨紫色斑,花径 最大可达120ram,雄蕊花丝紫红色,正常,无瓣化或稍 有瓣化,花盘革质、光滑,紫红色,全包心皮。心皮密 被黄白色绒毛。柱头5个,耳状,反卷,紫红色。花梗细 长,斜上,成花率高,在寺内初花期为4月28日左右,花期 7~10d。叶黄绿色,稀疏,质地稍硬;二回三出复叶,小 叶卵圆形,三浅裂或中裂,裂片不裂或偶有浅裂。叶片边 中国园艺文摘20l0年第2期 缘具紫色晕。萌蘖枝较少,具地下横走茎,茎上可萌发新 枝。从该品种的形态特征,特别是叶、花特征及具地下茎 的特点, ‘紫霞仙’确实是一个比较古老而原始的品种, 并与山西稷山、永济等地分布的我国特有的牡丹原始野生 种——矮牡丹( eonia jishanensis)有及其密切的亲缘关 系,应归中原牡丹品种群。 图3大雄宝殿前的‘紫霞仙’ 1.2.2 古牡丹的生长环境 ‘紫霞仙’归属中原牡丹品 种群,喜冷凉干燥,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不良。对土 壤要求不严,但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又适 度湿润的砂质壤土或富含腐殖质的黏质壤土,最忌积水, 适应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pH6.5~7.5)的土壤。而太 原市地处大陆内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 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土壤的 pH值一般为7.5~8.5,中性至微碱性。同时双塔寺的建筑 方位一反我国千百年来寺院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习惯,因 地势而建,居高临下,坐南朝北。整体南高北低,具有一 定的坡度,不宜造成积水。根据文峰塔建造时便向西北微 微侧倾,以抵消西北风对塔的吹阻力,可知太原市常刮西 北风,西北风顺势由北刮向南方,给牡丹以良好的通风条 件。 据作者调查, ‘紫霞仙’主要采用左右对称的种植形 式,四周被建筑环绕,小环境比较好,南侧是一座两层的 建筑,上层为观音阁,下层为大雄宝殿,西侧为禅堂,东 侧是客堂。四面的建筑和两棵古老的侧柏,给牡丹提供了 侧方遮荫的条件,有利于延长整体花期;冬季周围的建筑 又发挥了风障的作用,而南北中轴线的通道又为牡丹提供 了良好的通风条件。 双塔寺平日里游人比较少,不会对古牡丹的生长产生 太大的影响。而花期游人比较集中时,主要采取设置围栏 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双塔寺的古牡丹与其双塔齐名,花 期游人如织,当地人纷至沓来,喜爱、自豪和敬畏之心溢 于言表,人为破坏和偷窃极少。气候、土质、建筑等外在 环境及当地的人对牡丹的推崇为‘紫霞仙’400年来在双塔 寺健康生长创造了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1.2.3 古牡丹的科学研究价值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 一51 C…NESE HORT l CULTURE ABSTRACTS 牡丹组的植物。牡丹组在芍药属中最为原始,是该属进化 研究的关键点。 ‘紫霞仙’具较多相对原始的野生牡丹性 状,如花单瓣,花盘紫红色,革质光滑,花丝、柱头紫红 色,具有地下茎并可萌发成枝条等等。古牡丹犹如野生牡 丹与现代栽培品种间的桥梁,对于研究栽培牡丹的起源、 下都刻有牡丹叶子的变形图案,东西配殿和两座大塔也都 装饰有牡丹花叶图案(见图4)。值得一提的是双塔寺砖雕牡 丹花的花蕊部位刻有类似层叠书本的形象,这种图案艺术 地反映了双塔寺牡丹与“文风”之事的联系,体现了读书 学文事与牡丹富贵之意的联系,即读书通向富贵,及第就 有荣华。寺内建筑和牡丹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2。4 古牡丹的文物价值 根据明万历四十年孟冬关延 访撰的 太原府志 卷二十四《观寺》: “新建塔两座并 一寺,城外东南。高如云霄,为晋奇观,万历年建。”和 舍利塔上的铭记: “山西太原阳曲县城东南郝庄宣文塔万 历三拾陆年吉月吉日兴工至四十年吉月吉日工完。”可以 确定永祚寺为明代万历三十六年所建。而寺内建筑上的装 饰图案与其他寺院相比运用了相对较多的牡丹图案,如石 狮基座,禅堂、客堂、大殿的基部都运用了明显的牡丹图 案。历代牡丹古谱中有关‘紫霞仙’的记载比较少,但从 双塔寺‘紫霞仙’具有较多的原始野牡丹的形态特征和寺 院内建筑的装饰特点可以推测出现存的‘紫霞仙’应该是 明代老牡丹主干上更新的植株,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建 议尽早申请古树名木,以便进行更好的保护。 2 寺内牡丹的文化寓意、景观艺术价值 及其影响 根据《太原府志)): “塔在巽峰,则文运胜。”和 山西通志》: “永柞寺在城东南门外高冈,万历中释佛 登奉敕建,慈圣太后佐以金钱,造两浮图,为十三层,名 日宣文,土人呼为双塔寺。”可知永祚寺及文峰塔最初是 为兴文风而建;宣文塔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太后出资所 建。因此永祚寺自始就具有激励文人追求仕途的作用和皇 家的高贵。而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牡丹,象征着民族兴旺发 达、国家繁荣昌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富裕生活的期盼和 追求。这些都与双塔寺的特点相吻合。 牡丹花大色艳,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紫霞仙’株龄 虽老,但开花依然繁茂,花径也比较大,花色紫红,非常 端庄典雅。正是由于年龄较大,它的枝干更加苍劲虬曲; 植株开张饱满;叶色黄绿,单株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紫霞仙’与其他牡丹品种争奇斗艳,形成一派欣欣向荣 的景象,历来就有许多文人雅士都为之倾倒,留下了一些 著名的诗篇,如当代著名书法家徐文达 观双塔寺牡丹偶 感》: 常言永祚游双塔,勿知春光尝牡丹。 最喜老枝渊明史,更悦轻姿醉酒编。 晚开堂前三变色,明观檐下二乔颜。 做爱姚黄洛阳宾,敢于豫鲁比青蓝。 高耸入云的双塔,古朴敦实的大雄无梁宝殿和端庄富 贵的牡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观图画。牡丹成为寺院景观 的一条主线,是双塔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因子,寺院的 装饰上运用了大量的牡丹图案:大雄殿正面的上楣板刻有 盛开的高浮雕式的牡丹花,下楣板刻有牡丹叶的多种图 案,雀替上刻有旋卷式牡丹花,两山墙的拱眼壁和博风板 一52一 图4禅堂柱基上的牡丹图案 寺院内的牡丹大多采用对称的种植方式,体现了寺院 的庄严,并与对称的建筑形式相统一;同一品种的牡丹种 植数量多为偶数,反映了佛家的好事成双,功德圆满的追 求,也对应了双塔的“双”字。牡丹、建筑、佛教三者文 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双塔寺的景观更具艺术性和文 化性(见图5)。 图5太原双塔寺的牡丹 受双塔寺牡丹的影响,现在太原市的迎泽公园、汾河 公园及一些小区,街道都大量栽植了牡丹,太原正兴起一 股牡丹之风,让市民能够更好的欣赏牡丹的美景,认识牡 丹的深厚文化。这种在民间大量栽植牡丹的方法值得大力 推广,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牡丹的民众基础,对牡丹竞选国 花具有较大的意义。 3 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 古牡丹的栽培养护措施亟需完善 目前寺内‘紫霞仙’与其他品种混植在一起,植株体 量较大,株间距过小,已不利于其正常生长,花期时交 叉授粉也易造成后代种子混杂。除‘紫霞仙’外,还有一 些传统的名品如‘姚黄’、 ‘胡红’、 ‘首案红’、 ‘豆 绿’等株龄也在20年以上,这样株龄的传统名品国内已很 稀少。这些牡丹植株冠幅逐年增大,原有空间已经不能满 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第2期 足牡丹的生长,而寺内修剪、施肥等管理措施不到位,拥 挤、通风不畅引发的病虫害较多,一些品种生长逐渐减 弱,现已不能正常开花。建议如下: 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优越的 审美基础,而双塔寺的老牡丹更加苍劲,更具文化底蕴。 可以结合牡丹花期举行牡丹文化节、游园会,进行牡丹书 画、摄影展等。将古牡丹、明代建筑、佛教文化有机的结 合起来,可以极大提高双塔寺的旅游价值,吸引更多的游 客。 (1)保留大殿区‘紫霞仙’原株,逐年适当减少其他 品种,仅留少量花色、花型与‘紫霞仙’不同的传统名品 如‘姚黄’、 ‘豆绿’等,使大殿前牡丹的景观更富于变 化,也使游人领略到我国牡丹的博大精深和悠久的历史。 另外加强园中‘紫霞仙’的繁殖,将其集中种植,便于科 3.5 寺内植物配置比较单调,群落结构单一,园内 植物景观观赏期短 牡丹是双塔寺的亮点,寺院内除建筑、道路外,90% 的区域都栽植了牡丹,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与牡丹相 比,其他植物的配置比较单调,仅有为数不多的侧柏、白 皮松、油松、国槐、丁香、月季等几种寺院常用植物。建 议适当加大花灌木、地被植物的种植比重。特别是具有一 定文化寓意的植物,如玉兰、海棠,二者和牡丹配植在一 学研究,并逐步发展成古牡丹的实验、繁殖专圃。 (2)加强对‘紫霞仙’及大龄牡丹的复壮养护,可以采 取的方法有:①改良古牡丹周围的土壤。具体做法:第一 年在植株一侧挖1个60cm×60cm,深80cm的营养坑,在底 部铺lOcm的碎石,然后填入混有有机肥的土壤,踩实;第 二年进行另一侧。②加强肥水管理。牡丹萌动后追施花前 肥,可随水施入;花期过后再追施1次,也可在植株周围挖 沟施用农家肥。生长季节可喷水冲洗叶面灰尘,增强光合 起寓意“玉堂富贵”,上层的玉兰,中层海棠,下层的牡 丹,景观效果比较好。适当加大芍药的比重,牡丹为花 作用,并提高景观效果。1 1月下旬结合浇冻水施越冬肥。 ③控制花蕾,加强修剪。适当疏蕾,减轻树体消耗,特别 是生长势较弱的植株和枝条;每年春秋各修剪1次,去除 王,芍药是花相。芍药的花期一般比牡丹要晚20d左右,牡 丹、芍药合理的问植搭配可以大大延长观赏期。增加夏季 开花的木槿、紫薇;秋季观叶的槭树科类植物,如红枫、 枯枝、病枝、平行枝等,以保持牡丹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 株型。早春对弱枝进行抹芽更新,并去除植株根部萌蘖。 ④立支架。古牡丹花多时,枝条负荷过重易被压断,可立 支架进行支撑。⑤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夏季病虫害较 多,少量可采用修剪和人工扑捉,必要时喷施适合的药 黄栌等;冬季开花的腊梅,观枝的红瑞木等;地被类如萱 草、地被菊、玉簪等。以丰富寺内植物群类类型,使双塔 寺四季有花可赏,成为真正的人间“花界”。 致 谢:感谢太原双塔寺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的支持与帮 助,尤其是李正才老师为我提供了详细的数据。 剂,冬季封冻前进行土壤深翻,以冻死部分越冬虫卯;及 时清理枯枝落叶。 3.2牡丹管理人员管养水平有待提高 园内牡丹管养人员断层,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已退休。 增加专业养护人员数量,加强寺内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适当增加牡丹养护费用。专业的养护人员和充足的经费支 持是双塔寺内牡丹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牡丹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牡丹全书[M].北京:中国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2. [2]王莲英.中国牡丹品种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3]李嘉珏.中国牡丹起源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 (3):22 26. 3.3缺乏系统的牡丹历史资料 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战乱等多方面的原因,寺内留存 下来有关‘紫霞仙’等的相关资料相对比较少。建议组织 专人尽快系统收集整理‘紫霞仙’历史、来源等情况;对 其他牡丹品种进行统计备案。 [4]张宏.太原双塔寺的建筑艺术[J].学术论坛,2003,(2):15-17. [5]周祝瑛.太原古刹永祚寺[J].五台山研究,1994,(4):42—46. [6]陈平平.中国牡丹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文化意义[J].南京师范 专科学校学报,1998,(12):27—34. 3.4旅游价值挖掘不够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花卉,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 [7]袁涛.浅议我国牡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园 林,2003,(1):75—77. Study on Ancient Tree Peony in Shuang Ta Temple in Taiyuan LI Qing—yan YUAN Tao Abstract:Shuang ta temple is prestigious for ancient tree peonies which were planted in Ming dynasty.Various species of tree peonies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The scene is splendid when those ancient tree peonies are in full blossom in April every years.The article briefly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the cultural and art value of the ancient tree peony. Also,some major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ccompan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Shuang ta Temple;tree peony;status;cultrual and artistic value;suggestion 一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