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表达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星
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2014年第12期
摘 要:长时间以来,视觉传达设计因其具有极为丰富的外在形象特征和特有的表现方法大幅度开拓了人类经验的领域,充实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掌握,对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思想方面都构成了影响。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物质要求之后开始注重感官上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把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和多感官的表现关系作为主要线索,研究在当代社会的信息环境下,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多感官表达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视觉传达 多感官 表达 设计
在多媒体不断变化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仍然占据了独一无二的社会地位和不可代替的作用。多样化的科学技术产生,使人类的感官体验变得越来越敏感。然而通过人类的其他知觉例如: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觉交织在一起,应用到现代视觉设计当中,营造一种全方位感官体验,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推出一种崭新的表达手法。 一、什么是多感官
(一)感官和多感官。感官是受到外来事物的刺激后产生感知的人体器官,是人体和外界联系后能够感受到外界变化的身体器官,感官是人类感受世界的生理基础,在感知中主要依靠的是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5种感觉。“多感官”这一词最早产生于传播和教育学领域,指的是突破单一的视觉传播模式,改变单纯的传播手法带来的约束性,结合人类各种感官特点多方位开发除了视觉感官之外的感官,可以根据“多感官”的综合性,用更加生动及全面的方法进行表达。
(二)视觉感官与其他感官。人们主要是通过以下顺序来接收外部信息:首先是视觉感知,其次是听觉、触觉,最终是嗅觉、味觉。视觉居于五官当中最重要的地位。从生理方面来说,视觉同样是五官中感知力最强的器官。人类获得的外部信息中大于85%是由眼睛获取。视觉在取得信息的准确程度上远高于其它感觉器官。有时候视觉甚至可以代替其它几种感觉,使我们忽略到其它器官的作用。由此可见视觉在人的感官器官当中占据了主导性的作用,同时又可以辅佐其它感知器官进行使用。
(三)视觉传达设计中多感官的表达涵义。现代视觉设计里的多感官指的是在产生创意的过程中既要以视觉要素为基础进行创意设计,又要打破单一的视觉要素表达约束性,以整体感觉进行立体的方式方法去激发人的感官能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掺加进多种感官的整体表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多感官的表达方法和现代视觉设计交相呼应,使大众获得立体的全身心体验。塑造更生动细腻的形象,让其具有时代代表性。 二、视觉传达设计和多感官
(一)信息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把世界化成了信息大爆炸的崭新时代,信息传播的方法及速度变得特别重要。在信息化社会的当今,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光速”来形容都不足为过了,人们面对事物的感觉肯定不会像过去那样在仔仔细细的去研究了。若要说工业革命把人们的体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那当今的信息革命正在把我们的思维方式、接收能力进行“翻新”,就现在的印刷媒体来看,他们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信息的快速发展,因为人们已经不在满足单纯的靠“看”去获得信息。
所以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视觉设计主要依靠单纯的创意图形,现在也感觉到很吃力了。智能手机媒介等的普及实现了动画、音效同步传播,速度之快让人们意想不到,人们开始从各种渠道接收信息。在生活节奏这么快的同时,为了提高效率人们想要用更短的时间去接收、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的信息,所以有效快速的传达才会本人们所接受。
(二)多方位的综合性传达。如果想要详细透彻的了解客观事物仅仅靠看的能力是远远不够,如果想整体的认知一种事物还是要依靠听、触、嗅和味觉等感官一同感知。现阶段人们越来越注重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方式,多感官体验的体验也越来越多,人们需要的是多层次的感官体验。
三、视觉传达中多感官所具有的表达意义
视觉传达的效果是受人们对其的态度所影响。如果大众对一种设计从内而外的不喜欢,那么这个设计就是不成功,现在我们的周围被各种智能的多媒体所包围着,可以足不出户的知晓天下事,生活在如此的色次充实的世界里,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我们的眼睛已经“审美疲劳”。传统大众的设计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创新,不足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如果让人们不仅能从视觉或者听觉上收到信息的传达,还能及逆行其他的感官体验那么设计的成功率将会大大增加。所以说设计师必须站在受众人群角度去感受对信息的认知,满足大众的多感官需求。让人们不仅满足了视觉体验还可以获得精神体验。 四、视觉传达里多感官表达基础
(一)新鲜多媒体的普遍应用。科技发展带动多媒体的发展,像互联网、只能手机的普及,这种工具成功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丰富了视觉传达的转播方式,给人们视觉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跟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的新奇特点更加吸引人们的关注,其发展也为多感官的表达提供了多媒体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新材料的涌现。作品设计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设计师是通过身边的现实工具,在其基础上融入其本身的思想,对作品进行创造。所以可知材料对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新材料涌现,人们的创意随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社会包容力。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改革发展带来了文明程度的提升,社会各界越来越倡导自由民主等主流意识,所以社会形态的多样化趋势逐渐发展起来,社会思想的大幅度开放造就了人们深度包容力。人们的审美力普遍提升,人们不再愿意受到约束,更愿意接受不同种类视觉传达的传播方式,这些社会环境给多感官传播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存在环境。让其更能够创新发展。
(四)精神上的支持和大众审美变化。现代企业经营者对设计行业的认识能力提高,他们尊重设计更多是了解设计价值,经营者们更具有大胆创新精神,不断开发新领域,愿意对设计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增添了各种物质条件。全球化发展促使世界各地都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信息不再闭塞,勇于用新鲜技术和材料创造新体验,超前意识带来的时尚而且前卫的设计更受到大众的追捧。 五、多感官表达方法
(一)感官刺激法。要想使视觉传达设计给大众留下难忘印象,对感官的刺激其实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传达的主旨就是要引起注意。
(二)感官愉悦法。举个例子,如果你吃一样食物、喝一杯饮料,如果好吃好喝的话你的味觉都会的到满足,那必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这种感官上的愉悦方式获得注意力。 (三)身临其境。现在的3D电影受到大众的喜爱,因为其不满足于2D电影那样给人们视觉上的感受,更多是让观众置身其中,深切的体验所展现出的效果。
(四)互动。互动即发生于两个主体间,使双方各自的行为对对方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理念中的影响也大体如此。
(五)有趣的设计。趣味设计法和感官愉悦是不同的,趣味就是使人的思想感受到愉悦。像是人们总是记住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一样,有趣的设计则会让人获得难以忘怀的情感体验。 六、多感官表达在现代视觉传达中的体现
(一)视觉传达中的听觉表达。在信息的传达和接受过程当中,听觉作用是排在视觉之后的另一感觉,听觉的表达方法是设计师们经常借用的方法,和视觉一起起到重要作用。听觉表达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声音的刺激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使人们产生愉悦感。听觉传达方式使设计不再是消声的设计,听觉表达的效果据欧速度快、面积广、限制少等特点。越来越多的设计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用用听觉带动视觉效果,比如在超市购物时候,选购商品的同时又播放着悦耳的音乐,使我们能够心情愉悦的购买更多的商品,这也是超市设计中的一个小秘密。
(二)视觉传达中的触觉。视觉传达能给大众带来视觉感官上的美感 ,而触觉传达则更加的细腻,往往更加深入人心,客观事物都是由形状和材料组成,设计的作品当中也同样的有媒介,不一样的媒介给大众的触觉感受也是不一样。来自于材质的触觉表达是触摸设计作品所带给人的感受,通过真实触摸材料的柔软度、光滑度、以至于舒适感等。关于触觉表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设计师们也早已察觉,苹果前任CEO乔布斯说过:“在购买者打开够苹果公司产品的包装时,我们希望那种美妙的触觉体验可以为你在心中定下产品的基调。”可见触觉表达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里的重要应用。
(三)视觉传达中的嗅觉传达。雨果曾说:“没有能比味道更呼唤人记忆的东西了。”人的嗅觉能力虽然不足犬类的灵敏,但是有能够唤起以往记忆的能力。嗅觉表达带给人的美妙感受能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的去感知事物。直接散发气味是嗅觉表达的最直接方式了,在吸引大众的同时更能唤起以往的回忆
(四)视觉设计中的味觉表达。根据研究结果。90%的味觉体验都是来自于嗅觉,比如人们闻到醋的味道嘴里有酸酸的感觉。味觉表达不同于其他感官的表达方式,味觉表达具有直接体验性。通过视觉或者嗅觉的带动可以体验到味觉所要表达的效果,味道不需要品尝也可以看得见。 七、结 语
大众群体如果想要详细透彻的了解到客观事物本质光光靠看是远远不够,还要听、触、嗅、品等感官一起感知方可完全感受到本意。在全球信息化的大体趋势下,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越发的多元化。现代视觉设计里的多感官传达方法满足了大众感觉的需要,全面快速的传达信息,让人们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的设计要义。用多感官传达方式创造出美好的体验,身临其境感受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吕敬人.书籍设计[M].北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 李檬,王安霞,邓丽.感官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8(03) [3] 李巍.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原研哉.引人兴趣的媒介[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一美术形式的视觉效应与心理分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6] 唐纳德·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7] 黑川雅之.世纪设计提案[M].王超鹰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8] 王安霞.包装形象的视觉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9] 设计不设界——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多感官表达[J].赤峰学院学报,2012(12) 作者简介:
刘星,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