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教学叙事
执教: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吴立群
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与“寓言故事”单元主题一脉相承,旨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本单元语文要素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快乐读书吧”又提出“能把寓言与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的要求。基于以上两点,笔者尝试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不同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享受寓言阋读的乐趣。
一、勾连单元课文,把握阅读方向
本节交流课之前,学生自主阅读了《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则故事,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寓言小报,内容包括标题、情节(山形图、流程图等)道理、启发等。学生的寓言小报都展示在图书角里,每人拥有三张星星贴纸,给最欣赏的小报投票,在点评交流中分享阅读乐趣。
此外,我还依据严文井“寓言是一个魔袋”一句话,研发出实物“魔袋”带入课堂。“寓言魔袋变一变”,首先变出第二单元四篇寓言《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
与河流》。接着,请学生简要复述四篇寓言的故事内容,说说蕴含的道理。这,学生不仅在脑海中勾连起已学的课文,而且自然把握了阅读方向,理解了“小故事大道理”的意思一故事 短小,道理深刻。
二、共读古代寓言,感悟阋读方法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故事的阅读方法,笔者选取了《中国古代寓言》中的《曲突徙薪》与学生一起共读,请学生找一找
故事里的人物,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提问。
生:(提问)我想问问主人,为什么你第一次不听客人的劝告呢? 生:因为主人觉得这是个啰唆的客人,太烦了。 生:主人以为客人在骗他。
生:主人可能觉得自己的房子没有问题,听了客人的说法反而心情糟糕 我借机提问,如果你是主人,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表示要听客人的建议,将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
生我们要听他人的劝告。生:要知错就改,及时地消除隐患。生:要做一个有思必报的人,不仅要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还要记得曾经给过自己建议的这时,孩子们已经通过角色代入,明白了故事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经历感受。
生:我有一次和爷爷下象棋。奶奶也会下象棋,地提醒我再这样下会输掉。我没听奶奶
的劝告,果然输给了爷爷。
生:有一次我去上外面的英语课,妈妈提醒我一定要看看书有没有带,我没听。结果我的书忘带了,上课的时候没办法看书。
通过以上学习交流,孩子们了解了阅读寓言故事的两个方法要点: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要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三、交流已读寓言故事,运用阅读策略预测阅读的乐趣之一在于交流分享。《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里有上百篇故事。笔者设计了猜谜游戏、探索发现环节,让学生感受好玩的情趣和沉思的理趣。
首先进行“寓言故事猜猜猜”游戏。学生从自己的寓言魔袋中拿出提前制作的三张小卡片。卡片上内容各不相同,分别用图片和文字写明寓言故事的角色、情节、语言、道理等,每张卡片对应一方面内容。学生抽出一张卡片,让小伙伴猜这是哪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位学生出示的道理是“做事情不能太死板,要学会变通”。小伙伴们的猜测五花八门,《截竿入城》《郑人买履》《父亲的画像)等。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寓言故事,有时候也会反映相似 的道理。
猜环节能够唤醒已读的寓言故事,进校园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寓言的特点,提升思维能力。课前、学生从(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中分别记录了三则最喜欢的寓言及自己的阅读发现独立完成学习单。课上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汇总别除重复或错误的“发现”,形成小组汇总单;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进行补充或修改。全班交流中,绝大多数学生关注到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多数题目中含有角色;《中国古代寓言》以人物为主,《(伊索寓言》以动物为主。教师引入学生还未读过的《克雷洛夫寓言》,呈现故事目录,让学生借助“预测”策略透过题目进行发现。师生共读《克雷洛夫寓言)中的《仁慈的狐狸》。很多学生根据题目预测这只狐心肠特别好,会做善事;读到狐狸动说其他鸟类救助小知更鸟时,学生对结局的预测产生了分歧。
生:孤狸可能会把小知更乌养大,因为它们没有妈妈了,而且题目讲狸很仁慈。生:我预测狐狸把它们的妈妈救回来了。生:我不同意,这只鸟妈妈已经被打下来了,怎么能教活?
师:预测是有依据的,不能胡编乱造。生:我觉得结局可能不好吧,前面提到让杜拔毛,斑鸠也没妈妈管,岂不是乱套吗?对故事原来的结局,多数学生都露
出惊讶的表情一一这只狐狸竟然把小知更鸟吃了,原来它是假仁慈。只有少数学生预测到这一结局,而且有依有据。
生:孤狸本身就是的,不会因为小知更乌失去妈妈而改变性格。
师:你怎么知道孤狸的本性就是如此?生:我从很多寓言故事中看到过狸,比如《孤狸和乌鸦》。孤狸为了不让喝到,故意用浅浅的盘子来装,还假惺惺地问汤的味道怎么样。通过联系已读的有关狐狸的寓言故事,学生合理地推测出狐狸狡猾的性格。笔者追,为什么寓言中总出现狡猾的狐狸呢?有的学生说,作者希望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狡猾。还有的说,有时候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狡猾的人,我们不要轻信他们。笔者进一步点拨:狐狸这反面角色是代表了某一类人。寓言故事大多以讽刺为主,这样揭示的道理更容易引人深思。阅读时可以这样进行比较,探索寓言的特点与规律。课后,再推荐学生阅读《克雷洛夫寓言》和《拉・封丹寓言》。
四、展示学生寓言作品,指导学生课外创编班级里某生改编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近在报纸上发表,正好拿来与同学们分享。笔者启发引导:我们读了不少寓言,只要留心生活,就能创作出我们自己的作品下课后,不少学生兴致勃勃地与笔者交流,他们已经想好对哪则寓言进行改编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