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分析

来源:九壹网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分析

作者:陈雯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8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地表水污染日益严重,治理任务也越来越重。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地表水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地表水污染物,根据其污染特点,能够有效分析出地表水污染的源头,进而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问题

1 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的进展

工业的迅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地表水中被排入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致使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防治地表水进一步污染的重要措施就是对地表水进行监测。我国自1980年开始,对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监测技术深入分析和研究,加强建立水质连续监测系统,对水资源监测工作动态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已经基本实现对全流域的监测。除此之外,我国地表水监测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1 监测范围不合理

就我国大多数水域来看,都不程度上存在监测区域不合理的情况。尽管我国水资源的监测技术水平已很成熟,还实现了人们所认同的合理预期,但由于监测区域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监测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监测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伴随水资源监测工作的实施,我国各区域的监测工作单位都实行了各行其是的管理手段。由于监测的关注点不同和片面追求本区域的经济利益,进而忽视了整体监测效益。

1.2 监测系统运作出现问题

就当前状况来看,我国水资源监测的管理点经过反复革新,就宏观层面上已经可以了解全国整体或是某个水域整体的水资源质量。也明确认识到,我国很多区域的地势地貌存在较大差异,监测点的安排并不是非常准确。此外,在环境监管结构中还包括水利与环保同时作业,这种现象通常可能会产生重复施工、重复监测的情况,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的巨大浪费。

1.3 水质测量缺少完善管理

就我国环境监测情况来说,有效实现了由站点、区域监测朝流域监测控制方向的转换,重点布设在全流域的集中监测。但面对目前这样复杂而又繁重的水体监测任务,在流域水质监测当中存有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省界断面上的问题,大部分水域受到跨省界的影响,地表水水环境监测管控缺少统一性,每个省市之间的共同协作性很差,水质监测和水污染处理得不到长期有效的合作,导致交界断面常常出现监管不到位等情况。

2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法

2.1 物理化学方法

对于地表水环境监测而言,其物理方面的信息较容易进行监测,这些监测器械的构造也较为简单,如电导率、色度和浊度的监测。有的地表水环境监测仪器还可同时完成多个项目的监测。由于地表水污染中有机物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监测试验室加强了试验室仪器在有机物监

测中的使用。很多环境监测站为提高对地表水中有毒有机物的监测能力,配置了中型和大型的监测设备。

2.2 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因此,能够有效掌握地表水的污染状况。不仅如此,生物传感器能够发现普通理化监测方法所不能反映出的污染问题,我国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微生物的使用方面也有一些突出的成绩。一些学者用生物监测技术对长江流域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反映出长江流域一些污染物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利用生物的毒理学特性,对地表水进行监测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其对于人体的毒性。生物传感器代

表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我国在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潜力极大。

2.3 遥感监测技术

同生物监测技术一样,遥感技术也是新兴的环境监测技术。遥感技术需要同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才能够有效发挥其监测的功效,因此,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受其他学科的影响较大。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水的光谱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污染物的特性。我国曾利用遥感技术对主要江河湖泊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有机物、油等方面的污染情况,并建立了相关的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有效反映了地表水污染的状况,为以后进行地表水污染监测奠定了基础。

3 增强地表水水质监测效果的有效措施

3.1 创建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

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能够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水质的时效连续监测与远程控制。通过及时了解关键流域、关键断面水资源的水质情况,对重点或流域性水体污染问题实行预警与预报,能够处理跨区域性的水体污染纠纷事件,督促总量管理机制落实状况、排放标准状况。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需要把本区域的水体特征及功能纳进考虑范围,水体的流量、深度以及水流速度等均会影响到水体监测点的监测信息,还要注意全面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关人员要通过专业训练之后才能够胜任监测站管理工作,对设备实行定期清理和调整,同时实时、准确地判别异常状况并处理事故。

3.2 合理调整监测指标频率

对水资源必须强化优先监测研究,主要根据区域内污染类别、水功能区的分类和污染总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监测计划,对水环境监测信息进行科学、标准化选取,加强水环境监测的集中管控,发挥出水域监测管理的本质性作用,把地表水水环境监测机制加以完善和健全。就水环境监测来说,必须增强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和分析,加强水环境中污染介质形态的研究力度。另外,能够适时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加以调整处理,确保水环境监测任务的高效进行,避免由于技术原因带来繁重的工作压力。

3.3 提高监管水平

水质监测的内容繁多,并且整个监测环节在细节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为增加相应的监测能力,要从上至下做好各个环节上的具体监管工作,最大限度上减少因试验操作而引发的问题。在具体的水样品配置中,应贴标注,避免化学药剂带来二次污染,防止影响到相关信息。

3.4 研发生产使用便利的监测设备

我国地域宽广,具有众多山河湖海,同时各地均存在地表水污染问题,并且饮用水污染事故也频繁发生。通过对以往饮用水污染事故出现的区域进行调查后发现,事故大多出现在乡镇地区。在工业企业众多的乡镇,水污染问题尤其严重,污染事故数量及危害程度都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在开展地表水监测作业时,应该更多使用较为简单及便利的现场监测设备,直接深入现场进行监测,避免因为采样以及运输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造成数据偏差。这类设备主要可以对常量数据以及微量元素进行监测,进而及时、快速得知地表水环境情况。另外,它还适用于监测各种固体样品,比如,受污染的土壤等,利用这些设备能够在不消解固体样品的情况下直接测量,可大大提高监测速度。

4 地表水环境监测发展方向

未来水环境监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1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近年来最突出的水污染问题,需要支持研究和开发监测技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2)建立网络水环境监测系统,选择代表性的水质参数进行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3)利用遥感技术,为水环境监测技术提供技术支持;(4)综合利用水环境监测数据,及时修订水环境标准;(5)加强对突发水污染的监测,发展简单快速的应急监测技术。

5 结语

我国水环境监测总体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地表水水环境监测环节中,通过研究和分析,全面思考河流水文因素的影响,把国家的水质监测和水文监测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展开流域水质的准确评估。与此同时,把传统和新式监测手段进行结合,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地表水水环境监测手段的优势,有效实现地表水水环境监测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静.地表水环境监测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5(12)

2 刘斯宇.米易县地表水环境监测问题及对策探讨[J].环境与生活,2014(12)

(责任编辑王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