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实验高中 杜建新
一、设计合作学习的意图
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可以在课前围绕某个试图开展小组合作的问题初步预设时,老师可以预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自己梳理相关素材后填写简易表格、召开小型师生座谈会、电话里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及其实地家访等手段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做好这些调查是为了精准实施课堂上小组合作的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做好铺垫。我们课堂上抛出的问题情境就不会远离学生的生活视野,让学生觉得就是自己身边生活的缩影,合作学习的欲望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否则的话,合作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要想精准设计合作学习的生活化问题情境,老师平时得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圈子,认真观察积累有效的教学素材服务课堂教学,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实现“你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首先你得知道他们现在处在哪里”。
二、合作学习的准备
在“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个问题的学习中,为了弄清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基础这一重要结论时。我设计了一份“家庭收入从哪里来?”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利用周末回家休息时调查并如实填写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学生返校后,我把上交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后用多媒体制作出小组合作的问题情境材料,待上课时展示给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下面我们来看下把具体的操作内容和步骤。 三、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流程
(1)、设计简易调查问卷; (2)、分析调查问卷; (3)、编制问题情境材料; 家人口职业 庭 数量 A 4 父亲是高中教师,母亲是县医院医生,姐妹都在上高中。 B 3 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银行中层管理人员,儿子读高中。 每月总收入 8200元 15000元 C 4 母亲丧失劳动能力享受国家低保,父亲贩卖蔬菜,收入8300元 不很稳定,女儿超市服务员,弟弟上高三。 (4)、依据情境材料设计问题: ①不考虑其它因素,从表格数据来看,哪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最高?为什么? ②C家庭的收入水平也不算底,他们在消费时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吗? ③假设现在物价持续上涨,你认为对哪一类家庭的影响最大? ④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该怎么办?
(5)合作学习操作流程:学生独立思考→小组集体讨论→展示成果→质疑补充→精讲点拨→达成共识。
四、合作学习活动效果分析总结 (一)合作学习活动优点
1.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因为这类情境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他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悟、思考,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到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从而去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学生讨论的热情很高。 2.培养合作意识
学会沟通和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所以,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家庭收入从哪里来?”的调查问卷入手。让学生利用周末回家休息时调查并如实填写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接下来依据情境材料设计问题让学生开展问题合作探究。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增强了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将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际中对相关案例的了解和分析,有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4.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以“家庭收入从哪里来?”的调查问卷入手。让学生利用周末回家休息时调查并如实填写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是合作探究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合作小组及小组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合作学习氛围,这个活动就不能成功。 6.坚持启发式教学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去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或氛围,营造出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把抽象的理论问题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以此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知识,最终实现生活体验和认知过程的有机统一。
(二)合作学习活动的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不恰当
因为担心教学内容不能完成,没有给予小组合作探究充裕的时间,导致合作讨论不狠彻底,意犹未尽。 2. 评价不全面
对发言同学和小组的评价,注重内容和方法的评价,忽视了学习积极性和人生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引导。
总之,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整体上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性要求,但在细节上还有提升空间。我会在实践中反思整改提高,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争取早日造福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