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过去的时光里,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和其他文化的入侵,但是中华民族依然延续到现在并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国际问题的频繁出现。和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纠纷常常能够引起广大大学生的关注。2010年,9.7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后,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日本《读卖新闻》与中国《瞭望东方周刊》10月份联合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87%的日本人表示不信任中国人,比去年的同类调查上升18%;i79%的中国人表示不信任日本人,同比上升16%。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指责谩骂的声音,期中很大的一部分是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由于历史问题和现实中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钓鱼岛等问题,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大学生中迅速扩散。他们呼吁抵制日货,减少赴日履行,在各论坛上大肆侮辱日本政府和普通民众。
2012年4月16日, 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作出有关政府出面“购买”钓鱼岛的提议。 自此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的出现示威游行,本来适时适度的示威游行也是法律所允许的,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要抒发爱国热情,表达保钓决心,让世界倾听我们人民的呼声。可事情总会失去控制,就在这游行队伍里面却出现了打砸抢烧事件,其中不乏一些头脑发热失去理智的大学生。这不仅没能起到游行应有的作用,反而使其他国家的人看到我国部分公民素质的低劣,不利于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的形象。其次,打砸抢烧毁坏的是我们同胞的财产,构成了对他人利益的侵害。
所以,对待中日摩擦,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在得出正确的判断之后,再进行行动。我们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期望值较高的群体,我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责任去带动整个社会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爱国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主人,只有拥有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操,保证爱国情绪高涨而不失控,才能更好的实现爱国志愿。
要理性爱国,我们首先要弘扬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保持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与一切破坏、割裂祖国的行径做斗争,捍卫祖国的尊严。其次,爱国从来需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因此,我们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们应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和理想报负融化在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之中。
我们应当坚信,只有理性地爱国,才会爱的深厚持久,爱的有效。唯有如此,才不会使爱国成为塞缪尔·约翰逊口中的“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现新时期素质高、水平高、层次高的新一代爱国大学生的风采风貌;唯有如此,我们国家的才会因我们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