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练习课》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五(下)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综合练习。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有层次的练习,组织学生在练一练中思考,在交流中梳理,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技能。在此之前,学生刚刚通过课堂探讨、练习运用理解方程,探究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在此之后,学生还将认识较复杂的方程,继续学习等式的性质,并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紧接其后还将探究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能够让学生及时梳理、内化方程的有关知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形式多样,层次分明,习题之间相辅相承,二是充分考虑知识的延伸设计练习,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准备。设计教学时,教材一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多样化中以基础为主,让学生找到学习信心,二是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设计应用中让学生体会等式的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解方程,简化方程的书写。
[教学难点]正确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激活已知
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方程,而且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两个方面的知识,你认为你理解得最好的是哪个方面?关于这两方面的学习,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2.小组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围绕谈话中的问题回忆、梳理所学,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
3.全班互动:主要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交流:
①什么是方程?举例说明。
②等式的性质是什么?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在开学初,学生连续经历了两节新课的探究,需有合适的机会、科学的练习去内化所学,而要想使练习发挥最佳作用,学生能否有兴趣地参与,能否找准练习的目标是前提。这里在练习前安排让学生回忆梳理,经过小组互动、全班互动多种方式交流,给学生提供丰富自己认知的机会,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员参与,交流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准练习目标。】
二、练习巩固,内化知识
1.填一填,说一说(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填写,思考:你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交流:说说自己填写的依据。说说这里解方程的过程中省略了什么?
教师提示:在以后解方程时也可以照这样做。
(3)跟步练习:你编题我填写。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照习题的样子编题,另一人填写。交换练习。
【设计说明:这一题设计,丰富了教材的设计安排。因为学生在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没有省略步骤,这里初次接触简化书写,组织学生仿习题编题,让学生在趣味化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哪一步骤可以省略,并能熟练应用,为下面解方程作好能力准备。】
2.解方程。(练习一第8题)
友情提醒:照第7题中的样子简化书写。
(1)学生独立解方程,同时指名板演。
(2)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方程的过程,探讨简化步骤。
(3)利用板演学生的解方程过程共同交流。
3.先找出错误,再改正。(练习一第9题)
(1)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再改正。
(2)集体交流,分析错误的原因后组织学生反思:在解方程过程中简写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4.解方程。(练习一第10题)
谈话:简写解方程的过程,你掌握得怎样?现在我们利用这方法解几道方程。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强!
(1)学生独立解课本中的6道方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2)学生自告奋勇板演自己认为解得最好的那道方程。
(3)利用板演,集体交流后组织评比,评比出优秀解方程小能手。
【设计说明:这里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利用相辅相承的练习,让学生形成必要的技能。这几题虽然形式多样,但主题都是解方程,考虑到小学生长时间进行同一类型练习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练习时,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以评比的形式结束这一类型练习,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内化所学。】
三、迁移应用,提升技能
1.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练习一第11题)
(1)学生独立看图列方程。
(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列出方程的。
2.练习一第12题。
教师点拨: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出题目条件和问题,再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思考。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过程。
【设计说明:练习中,并不满足于学生说出答案,而是注重让学生交流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更新并提升自己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分析上的准备。】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资料链接]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
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组.例如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古代是将它用算筹布置起来解的,各行由上而下列出的算筹表示x,y,z的系数与常数项。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等式。一次方程组各未知数的系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所以叫做方程。
上述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九章算术》中的“方程”章最早出现。其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这一成就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才干的伟大民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