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导入新课的技巧

来源:九壹网
导入新课的技巧

上传: 余秋芳 更新时间:2013-1-30 20:10:36

从教二十多年,起初对课堂导语设计却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哗众取宠,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情况来得实际。因此,在导语设计上很少下功夫,想起来用,想不起来不用。后来听了不少的示范课,公开课,通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一堂课导入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是比较成功的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1.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在上新课之前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快乐的节日》一文时,在上课之前利用录音机或手机播放“快乐的节日”这一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作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歌曲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教师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又如:小学语文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你们唱首歌好不好?”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就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用愉快的歌声感染学生。唱完后教师就问:“同学们,老师唱的这首歌好听吗?同学们想不想学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首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等学完了老师再教你们怎么唱。”利用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2.设问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他们急于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如:小学语文第四册《会走路的树》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先板书课题“会走路的树”,然后就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会走路的树吗?课文中会走路的树又是一颗怎样的树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又如:小学语文第四册《“黑板”跑了》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就板书课题《“黑板”跑了》,转过身来问:“同学们,我们都见过不会跑的黑板,那你们见过会跑的黑板吗?课文中这块会跑的黑板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吧!”这样的导入,教师提出这样有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很想知道,就自然会急于带着问题到文中去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学习此文的积极性。 3.激情导入法

对于一些激情澎湃或感情蕴含深沉的课文,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使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更深的理解,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情绪,产生内心的共鸣。如:小学语文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教师可以先介绍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在介绍总理一生丰功伟绩之后动情朗诵:18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全中国在哭泣,全世界在哭泣……1月11日,总理的遗体将要送往八宝山火化,首都亿万人民自发从四面八方云集在北京长安街两旁,不顾一月的严寒,不顾四人帮的迫害,在泪水和哀痛中向总理的灵车告别。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当时那撕心裂肺的送别情景的……这样,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当年那种催人泪下的场景之中。这段导语,把整个课堂气氛渲染得深沉哀痛,不但为学生确定了感情的基调,而且为学生感情的发展与升华做了极好的铺垫,对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课文也大有益处。

4.猜谜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猜谜都有浓厚的兴趣,用猜谜语的方式揭题,是学生所喜欢的,而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然后拿出已写有谜语的小黑板让学生读,“一

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让学生读完后就猜,知道谜底是荷花后,就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荷花》。又如:小学语文第四册《雨后》一文,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吧!听好啦,这个谜语是这样的: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让学生猜谜,猜出谜底是“雨”之后,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喜欢下雨吗?下过雨之后好玩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雨后》,看看雨后有哪些好玩的事?”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气氛中。 5.电教多媒体导入法

“电教多媒体导入法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以现代教育最优化的方式和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小学语文第七册《泉城》一文,在上新课之前,利用幻灯片或者电脑播放一些有关泉城各个泉的图片,同时放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再来就是用多媒体放一段有关济南泉城的宣传片。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着泉城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以及学习之趣,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大自然之美。又如: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一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海底的视频,让学生看看海底生长有些什么东西,看完后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海底漂亮吗?生长有什么鱼跟植物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吧,一起到海底去探险。”利用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总之,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一环。它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根据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的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去进行,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