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上6《变色龙》附小

来源:九壹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6《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凶相毕露、名副其实、绘声绘色、伺机”等词语。

2 .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音像资料等,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捕食过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动物奥秘的探究欲。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观察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抓住特点描写动物。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 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2.能做到吗?为什么?你知道这叫什么本领吗?这叫做“一目二视”。你有这样的本领吗?知道谁有这样的本领?-----变色龙。板书课题:变色龙

3.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预设:变色龙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有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如:腹、棕、绍。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一下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 出示词语:连续 准确 依然 判断 介绍

绘声绘色 指手画脚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1)正确读这些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句子帮助理解。

①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翠绿。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凶相毕露。

②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我们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成浅灰色。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③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 3.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重点检查指导9——14小节。读好“窥探、捕获、凶相毕露”等词。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再次自由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8小节 第二段: 2—14小节 第三 段:15小节)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变色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选择课文中你觉得最有趣的部分读一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悟变色龙的特点

1. 读读课文1-8小结,边读边想: 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 (不容易) 你从哪里知道的?

2. 交流句子,并体会读。

①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②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3. 是啊! 变色龙隐藏的这么好,怪不得很难发现啊!那我们发现时,该是怎样的惊喜啊!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读课文1-8节,一人读中非工人,一人读小李,旁白一起读.看看谁能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

4. 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课文1-8节

5.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男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李,旁白一起读)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感悟变色龙的特点

1. 上节课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这节课我们来好好端详一下它,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第二部分,看看文章介绍了变色龙哪几个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捉、变色

2.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就好好读读那部分,并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做一下标记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4.你对变色龙的哪些方面最感兴趣?(将其中有典型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问题归纳:变色龙什么样子的? 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5.以上三个方面,你对于那个问题最感兴趣?默读9——15自然段,看看能否解答你的疑问。

6.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7.交流。

问题一: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1)老师这里有一条变色龙,请先仔细观察,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你能来介绍一下它让同学们认识认识吗?(课件出示变色龙图片指名说)

(2)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眼中的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9自然段。 ①请在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下划横线。(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各个部位各有什么特点?请划波浪线。 (3)根据图片,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说出各部位的特点。

(4)小结提升:作者为什么能够将外形如此详细的描写出来?理解“端详”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变色龙,体会作者抓住其外形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侯,不但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还需抓住它各个部位的特点。)

(5)看着这条变色龙,可以用哪个字形容它?(板书:怪) (6)朗读体会体会变色龙外形的怪异。 问题二: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师引导过渡:我们端详了变色龙,目睹了它怪异的外形,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它的另一个特点。

(1) 指名学生朗读10-12节

(2)变色龙的样子“怪”, 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快 (3)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自读第12小节,在相关的词语下面画上波浪线。 (4)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

(5)哇!真是太厉害了!难怪惊得作者目瞪口呆呢!谁能读出它的快,指名读。 再读读这段话,看还能送它一个什么字?(板书“准”) (6)朗读第12节,体会变色龙捕食速度之快,之准。

出示句子: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分组赛读。

想亲眼目睹变色龙的捕食的神奇过程吗?(课件播放变色龙捕食视频) ④带着体会齐读,体会变色龙捕食的快又准。

师:速度如此之快又如此之精准,确实让我们惊叹。蝴蝶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它为什么能够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呢?

(7)读读课文11节,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 (8)交流。(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产生立体感)看图片。 (9)朗读11节体会眼睛特点。 问题三: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1)指名朗读第14节

(2)找出颜色的变化(绿色棕色 、浅灰色)

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依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 (3)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4)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5)播放变色龙迅速变色视频。 看到这一幕,你想说什么?你会怎样称赞它?

(6)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变色龙, 果然名副其实。” (7)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感受变色龙颜色的多样变化,

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它们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成浅灰色。

①指名读。

②引读。朋加沙抓起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

③齐读。

(8)我们跟随作者细细端详了变色龙,了解了它怪异的外形,捕食时的快速、准确以及他能随环境颜色多变的本领。如果此时,碰到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对待它?

(9)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10)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原因是什么?(放回大自然。因为变色龙的数量很少。)

师小结: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广博的知识、无穷的奥秘。其中许多动物都和变色龙一样,有着自己的特异功能。你看,(课件展示)枯叶蝶能乱真、蚯蚓避虎能再生„„

很多动物界的奇异现象等着我们去研究呢。因此,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这样我们才能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请同学们读全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

(五)借助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拟写复述提纲,练习复述课文。

(六)拓展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提供的场景,使用课内外积累的词语,写一段话。(以下任选其一)

场景一:可爱的羊宝宝:有一天,羊宝宝饿了,它焦急地看着栅栏外的羊妈妈,„„羊妈妈终于进栏了„„

场景二:漂亮的小狗: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了一只长得特别漂亮可爱的小花狗。 场景三:红领巾风波:吃过早饭,我正准备去上学,突然发现我的红领巾不见了。 场景四:自拟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 板书设计: 6 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准 变色: 多 附《变色龙》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骑 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正确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

绘声绘色 指手画脚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迅雷不及掩耳

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课文中的 变色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四、我会查资料。

变色龙: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一是“游戏互动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投入了课堂,调动起学生对变色龙研究的兴趣。二是对“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图片、音像资料等,较细致地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捕食过程及多样化变色的特点。”这个教学目标的处理较成功。学生对变色龙通过“变色”来适应环境的方式并不陌生,但为什么变色?变色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吗?等方面却了解不多,同时还有哪些动物是用什么方式来适应环境的,学生也知之甚少。本课为学生提供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了寻找资料和交流资料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是在学生对课文熟读以及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提供图片或视频。它的巧妙应用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感性上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带着体会读课文,学生才会读得入情入味。

不足之处:在检查学生对词语理解应用时,只让学生通过读句子理解,方法过于单一,呆板。再者,课题语言评价不够好。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非常重视评价的作用,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独特的思维,都应该为他们喝彩。要让这种奖励变为动力,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这种奖励是有“价值的”奖励,这一点,今后需要加强。

教学建议:教师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变色龙的特点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作者到之所以能把变色龙写得栩栩如生,这与作者的仔细观察是分不开的。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

你做到了吗? 况恰当地进行小练笔的拓展训练。

设计人: 魏忠梅 枣庄师范附属小学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获省级一等奖。下水文《给伯父的一封信》获国家级一等奖。辅导学生作文近百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