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来源:九壹网
山东农业科学2016,48(12):91~94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6.12.020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兰玉菲,唐丽娜,李秀梅,王庆武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摘271000) 要: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从野生侧耳属菌株(Pleurotu ssp.)子实体上分离得到菌株XZG—ts,以其基 因组为模板扩增获得该菌株的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ZG—ts与GenBank中来自于澳大利亚、印 度和中国云南的3个肺形侧耳菌株聚为一簇,组内核苷酸一致率为100%,而与侧耳属其他4个种的10个菌 株核苷酸一致率为98.10%~99.06%,依此结果将XZG—ts菌株鉴定为P pulmonarius。进一步研究了不同 碳源、氮源、碳氮组合、温度及pH值对菌株XZG—ts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果糖,氮源为酵 母膏,最佳碳氮源组合为果糖1%、麦芽糖1.0%、酵母膏0.2%、蛋白胨0.3%,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 值为6。 关键词:侧耳属菌株;ITS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肺形侧耳 中图分类号:s646.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2—0091—04 Isolation,Identiicatif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Wild Pleurotus sp. Lan Yufei,Tang Lina,Li Xiumei,Wang Qingwu (Taian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 A fungi strain,XZG—ts,collected from the Mountain Tai,was isolated by tissue isolation and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was amplified by PCR.In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with ITS,XZG—ts formed a branch with 3 isolates belonging to Pleurotus pulmonarius from Australian,India and China with the consistent rate of 100%in intra—group nucleotide.While it was only 98.10%一99.06%with other 10 isolates of Pleurotus.Therefore XZG—ts was identified as P.pulmonarius.The effects of carbon source,nitrogen source,carbon—nitrogen combination and pH value on the growth of mycelium were further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e optimum carbon source,nitrogen source,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was fruc— tose,yeast extract,25 ̄C and 6,respectively.And the optimum carbon—nitrogen combination was 1%frnc— tose,1.0%maltose,0.2%yeast extract,0.3%peptone. Keywords Pleurotus sp.;ITS sequence analysi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Pleurotus pulmonarius 侧耳属[Pleurotus(Fr.)P.Kumm.]是与人 类关系密切的重要经济真菌,世界广泛存在20 种…,对木质纤维素的转化以及环境修复作用倍 受关注 。近200年来,侧耳属描述的分类单元 条件影响大,按照形态特征分类导致较多的同物 异名或同名异物。我国侧耳属真菌野生资源丰 富,分布范围也极其广泛。本研究从泰山分离获 得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明 确了该菌株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为产业发展和 超过1 000个 ,主要原因是子实体形态受环境 收稿日期:2016—06—16 基金项目: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建设专项(CARS一24);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20101z03);山东省食用菌创新团队病虫害防 控岗位(SDAIT一07—04);泰安市科技计划(201440774—22B) 作者简介:兰玉菲(1980一),女,山东招远人,高级农艺师,博士,主要从事食(药)用菌遗传多样性分析、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控及 栽培技术开发推广。 92 山东农业科学 第48卷 教学科研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同时为进一步开 发利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将采自泰山的野生侧耳属菌株参照文献[4] 进行组织分离、纯化,标为XZG—ts。 1.2主要试剂 真菌总DNA提取试剂盒(E.Z.N.A.⑧Fun. gal DNA Kit),购自北京全式金公司;PCR所用试 剂,均为大连宝生物公司产品;常规试剂,为进口 分装或国产分析纯试剂。 1.3菌株的分子鉴定 1.3.1 菌丝体制备及DNA提取将保存的母种 切取5 mm 小块,接种于PDA加富平板培养基中 央,25℃黑暗培养5~7 d,待菌丝生长到接**板 边缘,刮取菌落边缘的新鲜菌丝,利用真菌总 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总DNA。 1.3.2 ITS扩增参照文献[5]所报道的用于真 菌ITS区域扩增的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 扩增。PCR反应体系和程序参照文献[4]。 1.3.3序列分析PCR结束后,取PCR产物4 L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将有目 的条带的PCR产物送北京博尚生物公司测序;将 所得DNA序列输入GenBank进行Blast检索,采 用Clustalx1.81、DNASTAR、DNAMAN和MEGA 5 软件对所得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分离 物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 树。 1.4培养特性研究 1.4.1碳源筛选试验供试碳源分别为葡萄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果糖,试验方法详见文献 [6]。 1.4.2氮源筛选试验供试氮源分别为蛋白胨、 牛肉膏、酵母膏、硫酸铵、硝酸铵,试验方法详见文 献[6]。 1.4.3最佳碳氮源浓度组合选定适宜碳氮源 后,采用L。(3 )正交表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 验l ,组合成供试培养基,接人菌龄一致的5 mm 母种块,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处理重 复5次。 1.4.4温度试验于平板边缘取直径5 mm的 菌块接种于PDA培养基平板中央,分别置于15、 20、25、3O、35、40℃条件下倒置暗培养,pH自然, 重复设置和分析方法详见文献[6]。 1.4.5 pH值试验 用0.1 mol/L HC1或NaOH 溶液调节基础培养基pH值分别为4、5、6、7、8、9, 制成平板后接人直径为5 mm的菌块,置于25 cI= 恒温暗培养。重复设置和分析方法同文献[6]。 2结果与分析 2.1菌株分子鉴定 2.1.1 ITS序列扩增结果 以提取的真菌总 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长度约为600 bp 的目的片段。 2.1.2 ITS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PCR 产物直接测序获得了XZG—ts的序列(GenBank 登录号为KT725858),其中包括部分18S rDNA、 ITS和部分2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 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XZG—ts与 GenBank中来自于澳大利亚(CBS100130, EU424311)、印度(ACCC50082,EU424308)和中国 云南(CCMSSC00649,EU424313)的3个肺形侧耳 菌株聚为一簇,组内核苷酸一致率为100%,而与侧 耳属其他4个种的lO个菌株核苷酸一致率为 98.10%一99.06%,依此结果将XZG—ts菌株鉴 定为P.pulmonarius。 eryr ̄ii pul ̄onarius Genoder ̄lingzhi 图1基于ITS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 2.2培养特性 2.2.1 不同碳源对菌株茵丝生长的影响 菌株 在供试碳源中均能生长且菌丝长势均浓密健壮, 果糖中生长速度最快,达0.49 cm/d,其次是麦芽 糖,在乳糖中菌丝生长最慢,仅为0.18 cm/d。在 供试碳源中,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其次是 麦芽糖。 第12期 兰玉菲,等: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93 表1 培养基碳源对肺形侧耳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 母表示在0.O1水平上差异显著;“+++”:菌丝长势浓密健壮, “++”:菌丝长势较浓密,“+”:菌丝长势稀疏。下同。 2.2.2 不同氮源对菌株茵丝生长的影响 在不 同供试氮源中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在酵母膏中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45 em/d,且菌丝长势浓密 健壮;其次是蛋白胨;在硝酸铵中菌丝生长最慢,仅 为0.14 em/d,菌丝长势稀疏。在供试氮源中,菌丝 生长的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次是蛋白胨。 表2培养基氮源对肺形侧耳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2.2.3 菌株茵丝生长适宜碳氮源浓度组合选 用L。(3 )正交表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 3),确定碳氮源的最佳浓度组合。表4结果表 明,果糖、麦芽糖、酵母膏、蛋白胨4个单因子组合 的培养基试验中,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显著。从直 观上看,组合2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 0.57 cm/d,其次是组合4,组合9培养基上菌丝 生长速度最慢;各组合培养基上菌丝均长势壮、浓 密。极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单因子对菌丝生长 的影响顺序为A>c>B>D,说明果糖对菌丝生 长速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酵母膏、麦芽糖,酵母膏 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最小。综合评价,菌丝生长 最佳碳氮源组合为A1B2C2D2,即:果糖1%、麦芽 糖1.0%、酵母膏0.2%、蛋白胨0.3%。 表3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 表4 IJ9(3 )正交试验结果 2.2.4温度对菌株茵丝生长的影响菌丝生长 受温度影响明显,最适温度为25~30 ̄(2,在25℃ 条件下菌丝日生长速度最快,为0.35 cm/d,其次 是30 ̄C,菌丝在15 和40%条件下生长缓慢,菌 丝日生长速度均低于0.05 em/d(图2)。 O.40 曼o.35 o.30 o.25 0.20 o.15 {o.1O 糨0.05 O 温度(℃) 令 口  l{疆 图3不同pH培养基菌株菌丝日生长速度 2.2.5 pH对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菌丝在pH 4~10的培养基中均可生长,当pH 6时菌丝生长 山东农业科学 第48卷 最快,菌丝日生长速度为0.24 cm/d,pH 7次之, 菌丝日生长速度为0.22 cm/d,在pH 6~7范围 内菌丝均浓密粗壮。当pH>8时,菌丝生长缓 慢,日生长速度均低于0.18 cm/d。由此可见,菌 株XZG—ts适宜在中性偏酸环境下生长,最适pH 为6。 3 结论 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隶属于真菌 门(Eumyco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 tus)L sj,中文异名秀珍菇、环柄香菇、袖珍菇、环柄 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 的营养食品,味道鲜美,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免 疫力、延年益寿之功效。其适宜生长的基质广 泛 ,但子实体形态受环境影响较大,因而其分 类学地位难以确定,定名较为频繁 lO]。2009年, 黄龙花等对我国栽培凤尾菇及其近缘种10个菌 株的ITS序列应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 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广泛栽培的凤 尾菇与肺形侧耳可能是同物异名种,建议订正其 名称,将其拉丁名统一定为P.pulmonarius¨ 。 秀珍菇国内最早2000年文献上使用的学名为 Pleurotus geesterant ̄l12]。张金霞等根据栽培生理 结合ITS、RAPD分析表明现在市场上的秀珍菇为 P.pulmonarius 。谢宝贵等根据ITS—RFLP及 ITS序列,交配亲和性研究结果认为秀珍菇定名 为P.geesteranus不妥,应该是P.pulmonarius¨ 。 本研究通过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 从分子水平上证明菌株XZG—ts为P.pulmonari一 菌株XZG—ts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 为酵母膏,最佳碳氮源组合果糖1%、麦芽糖 1.0%、酵母膏0.2%、蛋白胨0.3%,最适生长温 度为25℃,最适pH为6。 参考文献 [1]Kirk P M,Cannon P F,Minter D W,et a1.Dictionary of the fungi(1Oth edition)[M].CAB International,Wallingford, 2008:549. [2]Hadar Y,Kerem Z,Gorodecki B.Biodegradation of lignoeellu— losic agricultural wastes by Pleurotus ostreatus[J].Journal of Biotechnology,1993,30:133—139. [3]Guzm6n G.Genus Pleurotus(Jaeq.:Fr.)P.Kumm.(Agari- comycetideae):diversity,taxonomy problems,and culturla and traditional medicinal u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 dicina Mushrooms,2000,2:95—123. [4] 兰玉菲,安秀荣,王庆武,等.一种鸡腿菇病害病原菌的 分离及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3):84—87. [5] White T J,Brnns T,Lee S,et a1.Amplification and direct se— quencing of fungal ribosomal RNA genes for phylogenetics [M]//Innis M A,Gelfand D H,Sninsky J J,et a1.PCR proto- cols:a guide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Academ- ic Press,Inc.,1990:315—322. [6] 兰玉菲,安秀荣,唐丽娜,等.泰山硫磺菌硫磺原变种的生物 学特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8):46—48. [7] 王庆武,兰玉菲,安秀荣.泰山赤灵芝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11):64—67. [8]戴芳谰.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57—817. [9] 翁伯琦,江枝和,林勇.不同培养料对秀珍菇子实体蛋白质 营养评价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02,9(2):10一l3. [10]冯志勇,王志强,郭力刚,等.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J].食用菌学报,2003,10(3):11—16. [11]黄龙花,吴清平,杨小兵,等.基于ITS序列分析探讨我国 栽培凤尾菇的分类地位[J].食用菌学报,2009,16(2): 30—35. [12]郭力刚,冯志勇,谭琦,等.秀珍菇菌株遗传差异研究初 报[J].食用菌学报,2000,7(4):4—7. [13]张金霞,黄晨阳,郑素月.平菇新品种——秀珍菇的特征 特性[J].中国食用菌,2005,24(4):26—28. 【14]朱坚,刘新锐,谢宝贵,等.秀珍菇种质资源的ITS—RFLP 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38(2):186—1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