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宋代服饰特点的研究与探析

来源:九壹网
山东纺织经济 2010年第l0期(总第164期) 宋代服饰特点的研究与探析 乔婷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服装工程与管理系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以宋代服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宋代服装风格、造型、色彩、纹样的了解和分析,论述了宋代 服饰的审美特点以及存在的价值,并探讨了宋代服饰对后世服装的影响。进而论述继承与发展传统服饰 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宋代;服饰;探析 中图分类号:TS941.742.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0.10.020 0引言 到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趣味,乃至人们服装观念 中国的传统服饰,作为不同历史时期华夏人民 的改变。例如,宋代服饰另一个突出特点:儒雅风格 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的同时要求服饰要服用便利,不失礼仪。像是宋代 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 时期男女装中都普遍流行的背子,一方面,从审美 要的地位。宋代时期,作为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历 的角度.其造型风格符合了当时的礼仪规范,,凸显 史转折阶段.曾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这 出含蓄雅致的美感;另一方面,从功能性上说,由于 一时期的艺术文化和审美趣向对后期的封建社会 其腋下开衩,前后襟不缝合,使得人们方便活动和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服饰方面。 劳作,同时也能适应当时的地域和气候。 1宋代服饰的特点 同时,在宋代,整个社会主张服装不应过分奢 1.1服饰风格体现儒雅 华,崇尚简朴。造型上都力求“天人合一”的至美境 宋太祖赵匡J乱建立了宋朝后,为了巩固政权, 界,即注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因 制定了一项“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这种重文轻武 此,宋代的服装趋于简洁、少装饰,体现其节俭、简 的治国方针,对宋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时,整 洁的特点。 个社会上层崇尚正宗儒家思想的理学。同时,伴随 1.3服装色彩追求质朴洁净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从皇宫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服饰在传承前代的基础上 到地主阶层都兴起了文人的活动,以琴棋书画作为 种类更加丰富。伴随着宋代丝织、棉纺等手工业的 修身养性的方式。在这样的氛围下,就形成了宋朝 发展,传统的纺织生产方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 的审美观,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雅”字。 服装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即各种新 因此,在宋代,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 的衣料。于是,宋代服装和前代服装相比,品种更加 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其中,男子的日常服饰十 丰富,式样更加美观。 分质朴,文人多穿着宽博的衣衫,佩戴头巾,以示高 但宋代服装色彩不如前代那样艳丽,这是宋代 雅。这种文人书卷气的穿着方式在宋代非常流行。 政治、经济等诸因素影响下对色彩的审美观,崇尚 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宋代服 质朴、恬淡。在用色上力求质洁净,官服崇尚古朴、 饰审美观的转变。同时,宋代时期的女装也更多的 典雅、自然,而民服则强调素雅、质朴。其中,宋代服 讲究含蓄温婉,突出女性明理雅致的气质,与唐朝 饰中最别具特色的是“背子”.男女皆用。而女多盛 女子洒脱英姿的风格截然相反,更多地趋于拘谨和 用,以素雅、简朴为尚。 内敛。 1.4服装纹样平易淡泊 1.2服装造型上坚持简洁便利 首先.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宋代服饰也同历 宋代的“程朱理学”是这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 代服饰一样,除了蔽体之外还具有标识性的特征。 哲学思想。理学家们的“言理而不言情”,直接影响 这种标识性特征除了依赖于服饰的色(下转82页) 收稿日期:2010—04—13 作者简介:乔婷,女,讲师,硕士研究生。 52 山东纺织经济 2010年第10期(总第164期) 业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强有力 师范院校工作经历,习惯于“纯师范”的管理方式, 的市场竞争力,这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的生存和 一切都以师范教育为主、为首、为先,在师范专业发 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这种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 展和非师范专业发展产生矛盾时,如办学经费分 方面:一是社会知名度高。由于一般院校天生就是 配、教师职称评定、科研课题立项、师资力量安排 进行非师范教育的.已经培养了大批毕业生.这些 等,出于对师范专业的感情,可能倾向于师范类专 毕业生进入政府各个部门或各种企事业单位,不少 业:二是师范类专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广泛的社会影 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自然会提高其毕业学校和专 响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着非师范专业短期 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强社会认同感和未来毕业生的 内的发展。高师院校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是历史的必 竞争力;二是一般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除了 然。但其优势即特色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师范 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教学经验外.更重要的是建设 性”.可能会使非师范专业在师范类专业这棵大树 了稳固的实践实验教学基地。实践实验教学基地建 的绿荫下只能做“小兄弟”.难以迅速发展壮大。 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丰富教师 高师院校必须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克服 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兼 自身不足.消除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才能促进非师 职企业家的重要来源,对于提高非师范专业人才竞 范专业教育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 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设 向着综合性方向不断发展壮大。◆ 置时间较短,已被~般院校上居先机,要想后来居 上,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三)高师院校内部自我歧视 【11许丙东.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巧借师范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威胁,还有 东风fN】.中国教育报,2001—7-25(8). 来自高师院校内部对非师范专业的不重视或者歧 【21马悦宁.陇东学院非师范本科专业建设现状 视。师范和非师范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在有限资 问题与对策——学>-j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EB/ 源约束下.难以同时满足两者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 OL].http://www.1dxy.edu.cn/. 求,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可能会导致对非师范专业 邹云龙.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模型 的内部歧视。一是过去以师资培养为唯一目标下所 『J1.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4). 形成的学校领导体系和管理模式对非师范专业发 f41何莉娜.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影 展造成决策的负面影响。学校领导大多具有长期的 响因素f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f上接52页)彩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织物的 2宋代服饰对后世的影响 装饰图案。在宋代,官服流行的服饰纹样为串枝花 总之.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理治”的时 纹,官职的尊卑是以花朵大小而定,如i品以上花 代.当时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所形成的哲学理论和 大五寸,六品以上i寸,小官则穿芝麻罗。 文学思想都趋于理性化,这种理性化思潮左右了当 其次。程朱理学这种哲学思想影响到了美学领 时社会的审美标准。宋代的文化朴实自然、清新内 域.出现了宋代的“理性之美”。宋代的政治制度、人 敛,这种理性之美反映在服装文化一h即为虽不及唐 文哲学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特定的审美观念,导致 代的丰美华丽,但从宋代开始,中国人的审美开始 服饰纹样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宋代,凤、鹊、 认可“初发芙蓉”,并对以后几个朝代的设计产生了 蝶、鹿、鱼纹、牡丹、灵芝、海棠等有吉祥寓意的图案 影响。如从整体审美风格h看,从宋代以后的封建 被大量应用。并经常通过运用比喻、借喻、双关等手 王朝.在继承宋代的审美观念外,还不断发展和完 法来表达人们对于幸福、和谐的向往,并成为明清 善端庄、简约等审美特点。此外,宋代服装拘谨、质 吉祥纹样的源头。此外,宋代崇文轻武。以文治国. 朴的特点,为我们研究中同古代服装提供了借鉴, 从而形成了以文人上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阶级。于 是中国服装史上重要的一页。◆ 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对服饰艺术起着直接而 参考文献: 广泛的影响,如“四君子”花卉纹样的出现。梅、兰、 【11张金滨.宋代服装评析[J1.内蒙古师范大学学 竹、菊纹样分别承担起人格道德精神的载体.通过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464—645. 其作为植物的特性.彰显人类的某种人格精神。如 【2】王立辉.浅析宋代服饰纹样的艺术特色【J】.中国 竹之劲节,梅之清白,兰之高洁,菊之傲骨等。 科技信息,2006;(24):232~235. 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