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案例分析
进行跳绳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拿着绳子站着不动,有的学生将绳子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有的学生练习前摇双脚跳非常的吃力,有的学生原地跳的非常好,还有的学生举手说自己已经可以进行行进间跳绳。我就号召同学们从自己的基础练起,按基础的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9—11人为一组,共4组,设立小组长,第一组练习行进间跳绳,也就是边跑边跳;第二组练习原地换脚跳或编花跳或两人一组一带一跳;第三组练习前摇双脚跳或前摇单脚跳;第四组由我亲自带领练习原地的摇绳、起跳、停绳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了,各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开动脑筋,积极创编,利用绳做游戏。有的三个人一组跳大绳,有的同学指导其他的学生跳绳,还有学生利用绳子几个同学前后一排像小火车似的跑。看到学生们这么高兴的进行练习,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进行夸奖与鼓励:“你真行!”“跳的真好!”“真不错!”“是不是还可以这样?”“在试试看,好吗?”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他们活动得愉快、轻松、自信积极。下课铃打响了,他们仍兴致勃勃,对我说再给他们几分钟时间。
分析与讨论:
一、尊重动态生成的资源,使课堂变得更有生命活力。
新课程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
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动态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富有生命活力,这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里的具体体现。
在课中充分给学生了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安排5分钟学生自创玩
绳子的时间,开启学生的心智,实现充分活动、充分体验、充分锻炼。如:自跳绳时,学生想象创造出了十余种的玩法,这都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创设的学习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开展了个体表演、同学游戏、小组合作、团队活动,促动学生思维的绽放,情感的暴露。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合作体验,动态生成自己的思想、创新自己的动作、提高自身的技能。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在就不一定按部就班的完成预设的教学设计,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观察学生的动态生成的活动内容,即时教学,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以此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二、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学练习惯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个重点就是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充分给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学练、自主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加强合作交流、研究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个体、小组、团队活动中,实现充分感悟、充分体验、充分锻炼,而不是单一的教师令行禁止。
案例积极引导学生玩一玩、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转一转、搭一搭等活动,以乐增趣,以情激趣,体验跳绳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分组学练、合作探究,创新设计,各种小游戏,在游戏中唤起学生的情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时时产生新鲜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在玩中练、玩中乐、玩中育。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自己的一种能力,使学生会学习、会锻炼,从而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合理开发体育器材资源,丰富体育的教材体系
新课程标准精神要求我们,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尽量开发一切可以使
用的体育器材设施资源,开发其多种功能,使体育课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从中享受各种体育活动的愉悦。其实体育设施的资源是比较容易开发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以目标为核心,合理地开发、整合多种资源。我们往往可以采用一物多用,一物多练,自己开发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器材,与体育器具结合,合理搭配,那些良好的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更受学生欢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案例充分开发了“跳绳”的功能,实现一物多用,也并充分利用和发挥了绳的多种健身功能,师生利用绳创编一个个富有情趣的
体育活动小游戏:从开始的戏—人、多人跳绳的游戏—跑的游戏—综合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同时也克服了学校器材设施匮乏的困难,丰富了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其实上课的时间,学生只学到了“游戏”的部分玩法,还有许多的玩法,如投的方面、跑跳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等等。通过这次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扩展,从一种活动方法向多种发展。一条绳可以做那么多的游戏,用类似的易拉罐、小木棒、小毽子等,也可以用来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这样学生的业余体育活动兴趣必将得到更好的培养,锻炼的兴趣和能力也会逐步的增加和提高,体育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体育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沿着何种思路讲授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设计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的教学效果。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有些是无法预设的,应该把课堂教学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不充分,设想不周全,就很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不能生成更多的新资源,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精心的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的着眼点或侧重点应该跳出传统备课仅关注教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