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松褐天牛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作者:徐晓朋
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21期
摘 要:松褐天牛以幼虫蛀干为害马尾松等松科植物,又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遵义县松类面积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44.5%。又是松材线虫病疫区,所以防治松褐天牛,遏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成为保护遵义县生态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历年防治松褐天牛的不断总结,针对松褐天牛的为害发生规律特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松褐天牛;综合防治;防治成效
遵义县以山地为主,海拔487~1840m,地处黔中丘原与黔北山地的过渡带,地势西高东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热丰富,宜于林木生长。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种类繁多,有林地面积15.7万hm2,其中松类面积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44.5%,是全省林业大县,也是国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县。近几年松褐天牛发生为害,并使松材线虫病有扩散蔓延之势。为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我们对松褐天牛生活习性及发生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发生规律
松褐天牛在遵义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蛀道内越冬,3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20天左右,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并咬1个圆形羽化孔外出,啃食嫩枝树皮。成虫昼夜均能活动,具弱趋光性。5~6月份为产卵盛期。成虫在树干和粗枝的树皮上咬成多处长椭圆形,横向刻槽产卵,卵产完后逐渐死去。卵期18~23天,初孵幼虫取食韧皮部,形成不规则浅蛀道,越冬前蛀入木质部危害,被害树千疮百孔,逐渐枯萎死亡,失去经济价值。在遵义县主要是为害马尾松。成虫从松材线虫病疫木中羽化出孔后,其体内可带有大量松材线虫,在啃食其它健康松树后可造成感染松材线虫,从而导致传播。 2 分布情况
松褐天牛在遵义县31个镇(乡)均有分布,其中南白、龙坑、鸭溪、石板、马蹄等镇发生了松材线虫病。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松褐天牛监测技术措施
3.1.1 设置样地调查成虫数量:应用振落法调查成虫数量,振击样地内所有松树,振落正在补充营养的成虫。推算成虫单位面积数量;喷药击落调查成虫数量,在林间样地上铺塑料薄膜,喷洒农药后收集击落成虫数量,推算出单位面积虫口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2 设置诱木加以推算。在小班的山顶、山脊、林道旁或空气流通处,选择衰弱或较小的松树作为诱木,引诱松褐天牛集中在诱木上产卵。每0.33hm2设置1株,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5月上旬),在诱木基部离地面30~40cm处的3个方向侧面,用刀砍3~4刀,刀口深入木质部约1~2cm,刀口与树干大致成30°角。用注射器把引诱剂注刀口内。于每年秋季将诱木伐除并进行除害处理,收集记录其中所诱天牛,推算林间虫口密度。
3.1.3 用诱捕器诱杀:在林间一定的距离挂设专用诱捕器,在诱捕器内放入引诱剂,每3天收集记录成虫数量,推算林间虫口密度。 3.2 多种形式开展松褐天牛综合防治
3.2.1 开展天敌生物防治。花绒寄甲是星天牛类昆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通过施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可达到防治松褐天牛,减少传播媒介,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或减轻发病危害程度。一般选择晴天早上进行,将成虫施放于枯死木或衰弱木树下根部或树皮下,用树皮或其它物体遮盖,将卵块袋用订书机订于枯死木或衰弱木树干上,注意卵块袋开口向下。最近几年来,遵义县在南白镇、龙坑镇、鸭溪镇、石板镇都实施花绒寄甲生物防治技术,并且,防治效果较为明显。
3.2.2 开展无公害化学防治。噻虫啉是近2年推广的防治松褐天牛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化学农药。遵义县于2009年开始使用,于每年5~6月份天牛羽化盛期,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组织人工在林间使用大功率喷粉机将药尽量喷洒至松树顶端。通过几年的防治,对控制松褐天牛数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较少了虫口密度。
3.2.3 设置诱木、诱捕器诱杀。每年设置诱木500~1000株,挂设诱捕器500个左右。收集虫体上万头,取到监测效果的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虫口密度。 (收稿:2012-08-05) 参考文献:
[1]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J],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6 [2]遵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资料[Z].2006.
[3]遵义县2010年松材线虫病除治和防控实施方案[G],2008.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