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28《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来源:九壹网
word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教学难点:

分析女娲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设计二)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

1 / 13

word 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女娲造人》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设计三)播放两段动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教师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引出课题:《女娲造人》 二、初读解疑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造人? ②怎样造人? ③怎样让人生生不息? 2.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明确:

造人原因:寂寞荒凉,添点生气。

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 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好办法:男女结合 3.归纳文章结构。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1-4) 孤独寂寞 添加生物 揉团黄泥 藤条挥溅 分为男女 创造后代

三、细读探究

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女娲精神、性格以及神奇本领的语句,用“这篇神话塑造了一个的女娲形象”说话。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归纳:

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2 / 13

女娲造人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5-16) 人类怎样繁衍下去?(17-18) word 她又是一个普通的“人”.有人的孤独感,有人的喜怒哀乐,有人类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勤劳、坚持、聪慧和充满活力等。

2.结合背景资料分析,女娲形象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并受到人们的尊崇?

背景资料: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女娲、伏羲和神农并称“三皇”。千百年来.人们将许多创造世界和人类社会文明的丰功伟绩.毫不吝啬地附会在女娲身上.女娲成为我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女神。是华夏民族公认的创世祖。而民间对女娲的尊崇和敬仰更是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传统。时至今日。很多地方传承了祭祀女娲的民间习俗。每逢三月十五日.一些乡间山村的农民群众还会自发地同聚女娲祠.上香献供。祈福纳祥。 学生学生联系课文.结合背景资料思考讨论.师生归纳总结:

女娲形象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尊崇的原因:

①女娲身上体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慈爱、勤劳、坚持、智慧……)。这种崇高的母爱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

②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探求与创新精神。

③女娲造人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家庭带来了吉祥和幸福 ④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 3.教师微讲座,补充中国神话的社会意义。

教师引言: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查尔斯·盖雷在《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神话》一书中说:“对于从古到今的诗歌、雕塑和绘画来说,古代神话一直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了黄金般珍贵的故事、闪闪发光的思想、粗野或者顺畅的激情以及珠光宝气的幻象。”那么,中国神话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呢?请看以下资料:

资料一:中国的神话,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如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所记述的事迹看,我们的民族.毋庸自愧地说.是一个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神话里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实在是值得作为后代子孙的我们很好地去学习.去发扬的。这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当然也还是有帮助的。(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导言》有删改)

资料二:从中国神话中,可以看到一个崇尚道德、大公无私、思维峻极、境界高远的民族,一种宽厚、和平、仁道、讲信、尚礼的国风。中国神话充分展示了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性

3 / 13

word 格、品德、素质和灵魂。中国现代文明远离神话.现代人不能从祖先那里感知“灵性”,这个损失太大了!(王星泉《有关祖先的传说》) 四、阅读比较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比较阅读课文与《风俗通》译文。完成表格。 【思考】 ①在古代版的基础上,扩写了哪些内容? ②为了表达想像,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古代版的《女娲造人》(选自《风俗通》) ①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②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第1、2段 (3——4段为女娲造人的动机) 第5——10段 ③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④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任命她做女媒。 第17——18段 ⑤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想象的内容: ①造人动机的产生。 ②造人的具体过程。 ③女娲的心理情绪。 ④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⑤作者的评述。 3.归纳小结:

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我们可以对人类的起源问题作出一些科学的解释:由猿猴进化

(11——12段为“人类诞生的喜悦”) 第13——16段。 课文中的相对应内容 4 / 13

word 而成。但这种说法现在也渐渐受到冲击,可见茫茫宇宙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五、放飞想象

1.阅读《某某子·姮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2.学生发挥想像,进行人性化的改写。 3.学生改写,荐读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故事梗概:善射的羿射下过九个太阳,射死过封豕长蛇,一切大动物和小动物,最后“射得遍地精光”,只好在“无物之阵”中奔驰,天天和嫦娥一起吃乌鸦炸酱面。嫦娥熬不过这样的生活,终于吞下金丹,独自向天上飞升。而昔日的弟子逢蒙又在这个时候出现,欺世盗名,利用向师傅“偷去的拳头”施放冷箭,想置羿于死地。 六、教师小结:

(设计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象”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X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

(设计二)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曾说过:“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无论人类是由女娲创造的或是从猿人进化而来,无论是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生命本身的就是个奇迹,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奇迹变为永恒。 七、板书呈现

女娲造人 袁珂 慈爱、辛劳 5 / 13

word 女娲 母性 爱

勤劳、智慧

《女娲造人》相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某某省新繁县人,现为某某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断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三、文学常识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开辟(pì)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 揉(róu) 掘起(jué) .....2.形近字辨析

蓬勃(péng) 枯藤(téng) 延伸(yán) ... 乌篷船(péng) 腾空(téng) 朝廷(tíng) ...

6 / 13

word 3.词语解释

【蓬勃】繁荣,旺盛。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澄澈】清澈透明。

【气概】在对待严重问题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绵延】延续不断。 五、中心思想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六、相关资料

1.《女娲造人》的对话型赏析(李莉)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钱理群先生曾经这样说过:“通过书籍,我们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克服了个人生命的有限X围, 在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里, 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 与古代最出色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 与现代第一流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进行心灵的交流, 精神的对话。”在语文课堂上, 只有把自己作为融注于内的对话者, 才能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从而领悟文中的奥妙,体会文中的情思, 涤荡自己的心灵。因此, 让我们穿越时空, 用对话的思路引导学生赏析袁珂先生的《女娲造人》。

一、与女娲的对话赏析

走近女娲, 我们首先感知到的是一位智者的形象, 她是生命的缔造者, 由于她的绝顶聪慧, 这个世界上才有了人类。不是吗? 我们一起来看: 因为女娲的“灵机一动”, 才有了“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的念头; 因为她的创造,人就有了“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当她忙碌的工作仍然不能使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时,“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用藤条溅泥成人,于是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为了使人类绵延生存, 她“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人类自己去创造后代。从有了造人的念头,到人类的缔造,到人类的延续,无处不包含着女娲的心血和智慧。学生和这样一位女神进行交流, 一定能获益匪浅的。

7 / 13

word 再深究一下女娲为何造人, 我们又能感悟到这位女神的浓浓的情感, 她不是高高在上的、板着冷脸的不可接近的神, 而是一位与我们一样有着丰富感情的“人”。看, 大神女娲“感到非常孤独”, 于是就想“添点什么, 让天地间生机蓬勃起来”,在她疲倦的时候, 偶然发现了池水中自己的影子, 于是就有了第一个娃娃, 于是就有了她的“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有了“精神上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文章中的女娲, 并不是为了给谁恩惠才去创造人类, 完全是因为造人带给了她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她在为自己寻找同伴, 所以造人的愿望就显得那样自然而真实。她有着人的情感、人的心理、人的生活体验, 她的情绪与我们的情绪息息相连, 我们感受到的她, 是那样活灵活现。把握了这些, 文章的脉络自然就清晰了。

二、与先民的对话赏析

在人类生命本源之谜的众多原始解说中, 女娲造人在中国古典神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远古的先民给我们缔造了这个有着无穷智慧和神奇创造力的英雄女神形象。从课文中走出来, 让我们带着无限景仰之情, 和学生一起翻阅资料, 看看在先民的视野里, 大神女娲的卓著业绩: 创造万物, 造人创神,创造婚姻制度, 创制乐器, 补天。今天的我们已经能够科学地解释众多现象了, 再追溯这种种神话, 我们感受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确立。“ 我从哪里来”是人之初对个体生命源的本能扣问:“人从哪里来”是先民对生命源基于经验理性的执著探寻。笛卡尔说:“我思, 故我在。”正是先民们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种种叩问,才有了神话这样一种“神圣而真实的话语”, 使它成为我们民族的宏伟叙事, 保存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我们民族的史诗。与先民的对话, 可以引导学生走向对神话的溯源。

三、与袁珂的对话赏析

我们从神话溯源中看到有关女娲神话的小小短文, 再回过头来看袁珂先生笔下的《女娲造人》, 两相对比之中, 不能不折服于袁珂先生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写。让我们与作者在思想上做近距离的接触,仔细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如何进行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 这样的对话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作文中的相关问题,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当然,作为一位神话研究专家, 袁珂先生还对神话做了理论上的深入思考,我们的对话如果深入下去, 学生将会在作者的众多神话论集中汲取更多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8 / 13

word 文本的最终完成, 必须依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 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 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X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而运用对话的方式, 和学生一起赏析文章, 走进作者, 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知体验, 完成对文章的意义建构, 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同时, 文本也是一种呼吁, 它渴求被理解。我们的对话赏析的思路也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一种对话,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对文本进行理解是一种对话, 而师生不同理解的碰撞也是一种对话, 有了多种多样的对话, 文本就会被赋予各种新的意义, 也就真正鲜活起来了。 七、阅读

嫦娥奔月

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她勤劳朴实活泼可爱,尤其有着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为百姓做好事。嫦娥有个恋人叫后羿,是个神箭手,也是个好后生。

有一天,嫦娥与几个要好的女伴在村边小河旁洗衣。不料,无所事事、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正闲逛到此。他见到嫦娥的沉鱼落雁之容,顿时惊为天人,便一抹脸变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觍着脸走过去跟嫦娥搭话。嫦娥见他不怀好意便急忙躲开,可是河伯露出了狰狞的真面目,要强抢嫦娥入水。正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他一看,顿时气得剑眉倒竖,怒发冲冠。他拈弓搭箭,“嗖”地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睛。河伯疼痛难忍,大叫一声,便跳下河去。

经过这件事,嫦娥和后羿恐怕夜长梦多,便提早成婚。婚后,二人过得非常幸福。当然,他们并没完全沉浸在小家庭的美满快乐之中,两颗善良的心总想为乡亲们我做些好事。

有一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都快要着火了。人们无法耕种,无法生活,处于被灭绝的灾难之中。后羿便决心要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拯救百姓于火海之中。他天天挥汗如雨,苦苦练习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他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着的美女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

有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好心告诉他,河伯报仇心切,他将要面临一场大祸,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独寂寞的煎熬。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中,将仙的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

9 / 13

word 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嫦娥坐立不安了,她在房中走来走去,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她心里非常痛苦。她深爱着后羿,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的折磨,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正受着烧烤之灾的乡亲们需要他去拯救。嫦娥心中十分明白,河伯对于丈夫的威胁,都源于自己。河伯对她仍没有死心,为了得到她,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怎么办呢?嫦娥想着,想着,突然,她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为了让河伯对她死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后羿醒了,他发现嫦娥心神不定,脸上泛着神奇的红光,很是诧异,又觉不祥。嫦娥深情地望着丈夫,她知道与丈夫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便眼含泪水嘱咐丈夫要好好珍重自己,请求丈夫原谅她不能再尽到做妻子的义务了。话犹未尽,嫦娥只觉得心中恍惚,身子突然变轻了,接着,双脚离地竟飞了起来,她边往天上飞边回头高声叫着:“后羿,我的好夫君,永别了!要珍重!”

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然而,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欢笑,只有一只惹人怜爱的玉兔相偎依,只有那总在砍着桂树却总也砍不倒的吴刚相陪伴。

自从嫦娥牺牲自己,飞上月宫后,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后羿明白妻子的作为是替自己和百姓着想的缘故,他深深地被感动和激励着,日夜苦练着射箭的本领,终于战胜了河伯的挑战,射掉了九个危害生灵的太阳,拯救了人类。人间有了欢乐,乡亲们过上安宁祥和的日子。

天帝也被嫦娥和后羿这种为了乡亲们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了,后来,便封后羿为天将,于中秋佳节日使二人重逢团圆。从此,嫦娥和后羿在天上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天帝还规定月亮每月十五一圆,以祝愿花好月圆夜,天下有情人成眷属。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10 / 13

word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做“精卫誓水处”。

后羿射日

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他们的母亲是东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中心是只鸟。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每夜一换。

11 / 13

word 当黎明预示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

那时候,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动物像邻居和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动物将它们的后代放在窝里,不必担心人会伤害它们。农民把谷物堆在田野里,不必担心动物会把它们劫走。人们按时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人和动物彼此以诚相见,互相尊重对方。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想到要是他们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森林着火啦,烧成了灰烬,烧死了许多动物。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动物流窜于人群之中,发疯似地寻找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涸了。所有的鱼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许多人和动物渴死了。农作物和果园枯萎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人们在火海里挣扎着生存。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大地越来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太阳的光。

可是,这个剩下的太阳害怕极了,在天上摇摇晃晃,慌慌XX,很快就躲进大海里去了。 天上没有了太阳,立刻变成了一片黑暗。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人

12 / 13

word 们无法生活下去了。他们便请求天帝,唤第十个太阳出来,让人类万物繁衍下去。

一天早上,东边的海面上,透射出五彩缤纷的朝霞,接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露出海面来了! 人们看到了太阳的光辉,高兴得手舞足蹈,齐声欢呼。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生长,万物得生存。

后羿因为射杀太阳,拯救了万物,功劳盖世,被天帝赐封为天将。后与仙女嫦娥结为夫妻,生活得美满幸福。

13 /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