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逐渐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特建立此项制度。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 XXX (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 XXX (安全负责人)
XXX (设备部负责人) XXX (生产部负责人) XXX (仓管部负责人) XXX (行政部负责人) XXX (财政部负责人)
……
成 员:XXX、…… (二)领导组职责
1. 主要负责人是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对隐患排查全面负责。 2. 安全负责人负责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 各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 设备部负责具体实施公用辅助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5. 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6. 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设置 主 任:XXX 副主任: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 办公室:安环部 联系人:XXX、XXX 办公室职责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安环部处,由XXX(安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
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方法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 指导、督促各部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4. 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 承办上级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隐患排查依据及范围
公司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对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进行隐患排查。
三、隐患排查方法及频次
1.组织制定各部门、岗位、场所、设备设施的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风险辨识清单,明确隐患排查及风险辨识的时限、范围、内容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不同方式进行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建立隐患和风险清单及数据库,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组织有关人员对本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作出认定,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及风险辨识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和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对排查的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辨识出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在现场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根据风险大小绘制企业风险四色分布图及作业风险比较图。企业根据责任分工组织整改。主要负责人针对重大隐患组织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应急预案。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
3.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重大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本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收或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进行评估。
四、信息报送
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査治理情況,至少每月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设置重大风险公告栏、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及风险四色分布图,及时将隐患排査治理情况和风险管控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企业应运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隐患排査、报告、治理、销账等过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和统计分析,建立风险清单和数据库,并按照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定期或实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