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9卷第2期 集美大学学报 Vo1.9 No.2 2008年4月 Journal of Jimei University Apr.2008 福建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的思考 刘会勇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福建省是海洋大省,福建省高等教育应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基于福建省海洋经济和海洋高 等教育的现状,福建高等教育应加强海洋学科专业调整,扩大办学规模;加快海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 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提高服务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海洋高等教育;海洋经济;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1—6493(2008)02—0035—05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8%,是人类生存和 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从总体上看,陆地自然资 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 源比较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不及全国 的增长,陆地资源日益减少,海洋以其蕴藏丰富的 人均水平1.6亩的一半,不及世界人均水平7.5亩 生物、化学、矿产、淡水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 的1/12,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在全国平均线之下, 新空间,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 各种矿产资源较缺乏。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与环 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海 境承载力形势将更为严峻。海洋是缓解这一压力的 洋资源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目前,海洋资源开发 重要出路。福建沿海陆地面积占全省的1/3,却承 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沿海国家尤其是海洋大国的国 载着2/3相对富裕的人口,创造出占全省3/4的生 家发展战略,各国争取海洋经济的制高点,纷纷制 产总值,原因即得益于靠海、用海。福建海域面积 定开发、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海洋领域内的 13.63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 竞争日益加剧。 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1倍多。全省海岸线3 300 海洋经济的竞争,关键是海洋科技人才的竞 多千米,拥有1 546座海岛,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 争。为实现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洋强省的 1/6,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共有125个港湾,其中 战略决策,把海洋大省建成海洋强省,福建要大力 深水港22个,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加快海洋高素质人才培养。本 港湾6个,占全国的1/6。福建地处亚热带,沿岸 文拟通过了解世界各国和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情 海域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具有经济价值的各 况,分析福建海洋资源特点和福建海洋高等教育现 类生物400多种,海珍品驰名中外;福建海洋生物 状,以及对福建海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种类达2 000多种,其中鱼类就有752种,经济鱼 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提出福建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对 类有100多种,贝、藻、鱼、虾等资源闻名全国。 策与思路。 福建沿海蕴藏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据 调查,已发现矿产6O多种,有工业利用价值的2O 一福建省发展海洋经济及海洋 余种,矿产地300多处;福建海峡油气资源丰富, 高等教育的战略意义 总量约2.9亿吨,风能、潮汐、波浪、海流、温差 等发电前景广阔。福建沿海人文景观多,滨海旅游 1.福建省的海洋资源简况。福建省地处祖国 资源丰富,沿海旅游景点有380多处,其中国家级 东南部,东海之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 景点就有23处。利用辽阔而宝贵的海洋资源,建 [收稿日期]2008—01—24 [作者简介]刘会勇(1962一),男,福建闽清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集美大学学报 第9卷 设海洋经济强省,对保证福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始,随着我国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前沿地带,海洋经济成为这些地区新的经济增长 点,特别是临海的上海、浙江、广东、广西、江 2.福建省政府的海洋资源发展策略。福建省 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人才培 苏、山东等纷纷提出了“海上山东”、“主体开发 海洋”、“蓝色计划”、“海上苏东”等海洋强省的 养,为加快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资源大省 向海洋经济强省的转变,在《福建省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刚要》中,以及在省十 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 战略目标,并大力实施科教兴海,使海洋经济步入 稳步发展轨道,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要发 展海洋经济,海洋人才是关键,这些省份都大力发 经济区纲要》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 济,科学规划海洋产业布局,综合协调各类海洋资 源开发,逐步形成海岸带、海岛、近海、远洋等多 层次的海洋开发格局,把福建建成特色明显的海水 养殖基地、海洋制造业基地、滨海旅游基地以及海 洋科技和教育基地。要加快与海洋密切相关产业的 发展,力争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海水淡化及 综合利用等领域有重大突破;要以海洋生物工程、 海洋能、海洋工程、海水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重 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为进一 步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实现“十一五”时期,海 洋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到2010年海洋经济 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8%以上,推 进福建由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2007 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 做好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分解承办抓 落实的通知》,明确了各部门在海洋经济建设中的 职责与任务,也对福建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 的要求。 3.发展海洋高等教育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 保障。为发展海洋经济,争取海洋经济的制高点, 各国特别是沿海国家高度重视海洋高等教育发展, 如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日本等国大力发 展海洋高等教育,培养海洋类人才,推进海洋科技 创新,争占海洋这一新的制高点。德国的基尔大 学,进行海洋人才培养与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 史,设有海洋地学研究中心,下设古生物和古海洋 系、海洋环境地质系、海底岩浆和岩石学系等,以 培养研究生为主,每3人中就有1人研究生,这所 大学为德国输送了大批的海洋类高层次人才。还有 美国的缅因大学、乔治亚大学、南加州大学、麻省 州立大学和日本的东北大学等都大力发展海洋类学 科专业,培养了大批的海洋类高层次人才,为其海 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海洋强国战略的统领下,从2O世纪9O年代 展海洋高等教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加强海 洋学科专业建设,海洋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以及整 合,设立海洋院校,提升海洋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 研究能力。如山东省力争办好综合性海洋高等院 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体制,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使该 省的海洋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我国的领先地位,为山 东的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浙江省通过 组建浙江海洋学院,充分发挥有关高校涉海专业的 潜力,积极促进各层次海洋人才的培养。我省海洋 教育发展也较早,早在1946年厦门大学就成立了 海洋学系,其海洋学科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科学 研究的发祥地且发展迅速。另外还有上海海运学院 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 洋大学,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这些 学校通过整合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极大地提高了 海洋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为海洋经济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保障。 二 福建海洋高等教育现状及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我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高等教 育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我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 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有海洋化学、海洋 生物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 微生物学、物理海洋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海上智能交通系统方向)等博士点7个、硕士点 15个,在校博士生41人,在校硕士生161人,在 校本科生3 545人。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有海洋科 学、海洋技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交通运输(国际航运管理方向)、船舶 与海洋工程、水产养殖学等12个本科专业。集美 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 学院有船舶驾驶、轮机工程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刘会勇:福建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的思考 37 理、船舶检验(船舶修造方向)、船舶检验(游艇 制造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水环境监测与保 护、港口物流设备及自动控制等18个高职高专专 教育领导部门、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应主动适应这 一需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 海洋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业,在校高职高专学生2 635人。在海洋科学研究 1.科学制定海洋高教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 上,也取得一批成果,其中厦门大学从2003— 2007年获教学成果奖17项,发表研究论文40篇, 获成果奖14项,申请专利l0项,承担科研项目 124项,获资助金1 743万元。¨ 以上信息显示,我省海洋学科专业设置覆盖面 比较广泛,专业设置比较全面。在人才培养上,形 成了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人才 培养模式。在科研上,我省海洋高等教育取得了较 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海 洋高等教育发展还不够充分,与其他省份相比还存 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规模较 小,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数量太少,不能适 应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对海洋类人才的需求,海洋专 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二 是专业结构与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不相适应,学科专 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任务相当艰巨,海 洋知识和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质量保障体系和办学 条件不够完善;三是我省至今还没有一所专门的海 洋大学,这与我省这样一个海洋大省的现实不相 符,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海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 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我省海洋高等教育提出 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深 化改革,加强建设,努力培养适应海洋产业发展需 要的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不断 提高海洋知识和技术创新水平,已成为建设海洋经 济强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成为 巩固海洋学科高等教育成果,提高为建设海洋经济 强省服务水平的一项迫切要求。如何主动适应建设 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加快我省海洋高等教育发 展,是一个急需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三 推进福建省海洋高等教育 发展的对策 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我省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 省的转变,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大战略 举措。众所周知,海洋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特别是海洋高等教育,应该将其放在优先发展的战 略位置上来。结合我省海洋高等教育的情况,有关 福建海洋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建 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贡 献求支持,从我省高校的办学实际出发,找准为建 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的定位,认真制订好海洋高等 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 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开发和社会 服务等方面主动融入、主动呼应、主动对接海洋经 济发展。结合办学实际,确定一批有基础、有优 势、有特色、有发展前景,能直接支持海洋经济发 展的重点工程项目,制订具体工作方案,通过重点 突破,带动整体,在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中发 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调研,充分了解和 掌握海洋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以海洋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 一步明确海洋类专业建设的定位,研究制订好专业 建设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 有重点地开展海洋类专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建设发 展工作,努力形成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相适应的人 才培养结构,加快为海洋经济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 才和技能人才。 2.加强海洋学科专业调整,扩大海洋高等教 育办学规模。为适应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我 省海洋高等教育必须围绕提升海洋产业层次、优化 产业结构的战略要求,在对我省的博、硕点建设, 本科、专科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与设置时,既要充分 体现新型的海洋教育观,又要坚持宽口径、多学科 交叉、渗透和综合的特点。要加强我省海洋类学科 专业特别是紧缺的海洋学科专业如海洋物理、海洋 地质等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海洋类专业课程体系 要借鉴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 成果进行调整和改革。在加强海洋类学科专业建设 的同时,要扩大海洋类学科专业特别是紧缺类海洋 学科专业的办学规模,以培养更多的、适应我省经 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根据我省海洋产业的发展需 求,我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依托国家海洋 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培养创新 型高级人才420人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60人以 上,硕士研究生360人以上;依托厦门大学、集美 大学等高校培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渔业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 集美大学学报 第9卷 学与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本科专业方面的 5.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创建海洋科技创新平 台。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加强海洋科技 技术型人才4 800人以上;依托集美大学、厦门海 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船舶 创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高高校服务海洋经 济强省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6 我 省是一个海洋大省,但不是一个海洋强省,根本的 驾驶、轮机工程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船舶检 验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3 500人以上。 3.加快海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办 学水平与质量。2l世纪海洋经济科学发展趋势和 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推进海洋科技创 新,要积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在海洋自主创新 中的生力军作用,整合科技资源,加强海洋科技中 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 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 的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 化的吸收,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宽阔的眼界,善于国 际合作与国际竞争。-5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福建 海洋高等教育要人才培养改革力度,只有改革旧的 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式的、多样化的、突出个 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将知识传授型教学转 变为获取知识能力的教学上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 分析、科学研究、开拓创新、 国际交往等能力,才 能培养出适应我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所需要的高层 次人才。因此,福建海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封闭的培养模式向开放式的 培养模式转变;二是从过分专业化的单一的培养模 式向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转变;三是从专业规格化的 统一培养要求向突出个性的培养要求转变。这种新 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 化、多层次的要求,又能为海洋高教教育注入新的 生机和活力。 4.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海洋人才培养基地。 福建海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积极发展与海洋企 业合作办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委员会,充分发挥 海洋企业的行业优势和科研院所及学校技术、人 才、信息、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制订、培训实习基地建设、科技项目开发等 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 作共赢。实行“定单式”人才培养,与相关海洋 企业高校联合建立海洋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基 地,培养适应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 才。要大力支持厦门大学的生物学(含海洋生物 学)国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集美大学的福 建省航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支持厦门大学 向国家教育部和国家基金委申请的“海洋科学类 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及“研究型海洋科学创新人 才培养实验基地”。 心基地及研发平台的建设。要大力支持厦门大学的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声通信与海 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海洋微生物 新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集美大学的水产科学技 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围绕海洋经济强 省建设目标和海洋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一批高校海 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支持海洋企业与相关 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共建技术中心,开展重 大科技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 技新成果,特别是在水产品深加工、良种的培育和 引进、生态渔业等技术领域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紧扣目前我省水产养殖等项目中的热点、难点问 题,鼓励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组织申报国家、 省、市级科研项目,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 推进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不断提高 知识和技术创新水平。 6.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 海洋高等教育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富 于创新性、凝聚力的海洋人才队伍。福建海洋高等 教育要加强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人才等海洋类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 要加快海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有效发挥领军人物 的作用,同时,选派研究人员和优秀中青年教师到 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高级访问或进修学 习,不断提高海洋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十一 五”期间,通过设立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资金, 支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集美 大学从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引进能够进入世界科 技创新前沿的专家1—2名,国内知名专家2—3 名,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3—7名,引进或培养长 江学者1—2名,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 理、素质优良、创新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 7.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服务能力。福建海洋 高等教育肩负着三大使命:一是肩负着全省民众海 洋意识、海洋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二是肩负着培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刘会勇:福建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的思考 39 能参与国际海洋大科学研究的高水平人才和海洋高 科技竞争及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端技术人才; 三是肩负着培养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海洋公益事 业、海洋军事利用服务的海洋应用科学与应用技术 育,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唐礼智.福建省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研究[J].国土经济,2002(8):15.1 8l [2]邢作云.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科建设的初步思考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 2003.30:180-181. 人才。面对责任与使命,福建海洋高等教育要加大 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根据专业办学和 科技创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实验室、 实训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为海洋产业相关专业人 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切实保障。要加强海洋科普 教育,定期发布海洋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信息,及 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各地成功经验,提高公众的海洋 意识,形成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良好氛围,努力促 进海洋经济强省目标的早日实现。 在海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竞争焦点、国内 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形势下,福建要紧密结合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服务海 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宗旨,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 [3]勾维民.海洋经济崛起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 [j].高等农业教育,2005 t5):14-17. [4]粱传杰,王传兵.论地方经济与高校学科建设[J]. 交通高教研究。2004(5):73-75. [5]刘平昌.发展海洋高等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建设[J]. 海洋信息,2003(4):8-10. [6]高艳,潘鲁青.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的改 革与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02(5):7.1O. (责任编辑:上官林武) Thoughts on Marine Hiher Educatigon in Fujian LIU Hui—-yong (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Fujian is a marine province;it must devote major efforts to developing marine higher education.This tga— 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ujian’S marine economy and marine hi.gher education,and proposes that the parties concerned restructure the specialized courses,enlarge the scale,revamp the pattern of training students, improve the art of teaching,ameliorate conditions,and stimulate academic research on marine science SO as to serve better the province’S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Key words:marine higher education;marine economy;pattern of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