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体育教案 穿过小树林_小学体育教案

来源:九壹网
四年级体育教案 穿过小树林_小学体育教案

时间

第一周 第二节

课型

一课时

内容

1、队列队形; 2、游戏:穿过小树林;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小游戏;

“抓人”

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

4、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5、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和教师一同做游戏。

3、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

4、学生精神饱满。

1

1

2

1

10

一、队列队形:

1、集中注意力联系;

[1] [2] [3] 下一页

《跳圈游戏》

课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本节课尝试着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低,但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好提问,好表现。头脑中总有一些出乎常规的“奇特”想象。

本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围绕“圈”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线。课的开始,通过游戏接触到圈,然后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发展跳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和创新的要求,激发学生学生的创新欲望,然后采用表扬、奖励的方法,如:“创新奖”“聪明奖”等,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学生创新过程中感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丰富其想象获得更多新颖的创意,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创新过程中,由个人创新到集体创新,体现了学生间要相互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获得体验,不管成功与否,因为失败的体验也是一种收获。

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学习内容

游 戏

学习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与活动形式

教师的指导

活动队形

集合整队

快、静、齐

学生自觉的集合

提出站队的要求

四路纵队

游戏:占圈

反应快

学生在了解游戏方法后进行游戏

[1] [2] [3] 下一页

教学内容

顺序

篮球运动概论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作用、起源与发展,以及中国篮球的现状,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持之以恒,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篮球运动的特点、作用、起源与发展、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篮球运动的特点、作用、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和讲授内容

一. 开课常规(1分)

二. 导入:什么是篮球运动(3分)

篮球运动是以篮球为竞赛工具,在特定条件(规则、场地、器材、设备等)限制下,比赛双方各出5名队员,参加比赛的个人和集体以一定的身体素质为基础,以掌握特定的专门技术和战术方法为手段,在比赛中争夺球权,力争在攻守交替和对抗中获得球和展开投篮得分,并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集体球类运动项目。

三. 授课:(35分)

篮球运动的特点:(5分)

集体性特点 综合性特点 对抗性特点

健身性特点 增智性特点 商业性特点

篮球运动的作用:(8分)

具有培养团对精神的作用

具有提高国民体质的作用

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具有促进国际交往和增进友谊的作用

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的发展 (3分)

篮球运动的初创时期

篮球运动的完善与推广时期

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时期

篮球运动的全面提高与对抗时期

篮球运动的创新与攀高时期

教学内容与过程

我国篮球运动的简况

我国篮球运动的差距与努力方向:(4分)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15分)

高的新意:

第一 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平均身高的增长

第二 随着高大运动员的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有制空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

快的延伸:

第一 继续加快进攻速度,争取主动,增加进攻次数。

第二 继续强调提高攻守转换速度。

第三 继续提高运用技术和战术间衔接的速度。

准的发展:

第一 以三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

第二 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攻守技术准确性提高。第三 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结合的准确性提高。

全的演进:

[1] [2] 下一页

课时计划 第十册课题:手拉手的动

物 第7课教时:一教

时 时间: 教学目标:1.掌握制作手拉手的动物的设计和制作技能,设计出新颖可爱的立体造型作品。 2.通过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掌握设计、描绘、剪裁、插接等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教具准备: 师:多种手拉手的动物、幻灯片 生:卡纸、剪刀、彩色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排用具。二.引入新课 1.出示范作。欣赏,体会结构的新奇巧妙 揭示课题——手拉手的动物 2.手拉手的动物,是一组形象重复的立体造型,由三只形象相同的动物经立式 插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造型作品。三.新课教学 1.各种动物都可以制作成手拉手的动物。 2.仔细观察单个动物的造型,特别要看清插口的设计、插口的形状、开口的方 向、插口的深度、插接方法。 3.制作方法 (1) 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 设计动物形象,如:企鹅、熊猫等。 (3) 设计立式插口。 在双翅与身体之间画一个垂直的十字形,在双翅的每边设计一个垂直插口, 开口的方向相反,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插口画到十字垂直线的横线上, 这样左右插口的高度保持相同,插接后形体不会歪斜。 (4) 剪裁。 将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一次剪出企鹅的形象,同时也剪开插合。 (5) 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同时话上眼、嘴、翅。 (6) 按顺序插合。四.作业 1.用卡纸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动物。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五.作业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讲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