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技巧】年轻律师同行,让我们一起成长
执业律师初期,律师前辈们说“律师职业初期的三五年很重要,务必要努力学习律师实践,提高执业技能,这几年很可能决定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律师”。三年后,我非常庆幸,庆幸自己还能以一名执业律师的名义,与同行们交流一下经验和感悟。
一、什么是可怕
1、没有案源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会以为案源会主动找上你;
2、没有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不到自己能力的不足;
3、公检法轻视律师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自己都瞧不起律师;
4、没有老律师带你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老律师愿意带你;
5、业务收费低不可怕,可怕是业务水平比收费还要低;
6、律师没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律师干什么都是为了钱;
7、律师协会从律师收点会费不可怕,可怕的是律师协会就会向律师收费;
8、律师为不讲理的当事人办案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讲理的当事人找上你;
9、律师没有“关系”不可怕,可怕的是律师只会千方百计的拉关系;
1
10、律师执业环境差不可怕,可怕的是律师们把执业环境搞的越来越差;
二、什么是重要
1、律师“说”很重要,但“做”比说更重要;
2、胜诉对于律师很重要,但胜诉的理由更重要;
3、律师与公检法的交往很重要,但是交往的方式更重要;
4、律师的能力很重要,但信仰比能力更重要;
5、律师的责任心很重要,但专业素养比责任心更重要;
6、律师的经验很重要,但与时具进的前瞻性思维更重要;
7、律师的热情很重要,但持之以恒更重要;
三、什么是矛盾
1、律师职业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一个混口饭的职业而已,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钱,其实这也没什么错,但他们却认为这个目的很见不得人;
2、国家赋予律师的光有使命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但有时政府却要律师“闭嘴”;
3、律师与代理人在判决结果出来之前是朋友,而在判决结果出来后往往又变成了仇人;
2
4、本来大部分律师都出身贫寒,但他们的执业方向或是服务对象都是选择的富人;
5、穷人赢得了案件胜诉也不能成为富人,而富人即便输掉了诉讼也变不成穷人;
6、律师都说收入不菲,但律师事务所账面存款却少的可怜;
7、律师事务所是律师们工作生活的地方,但却很难找到“家”的感觉;
8、律师协会本来应该是律师的娘家,但很多律师甚至连自己的“娘”是谁都不知道;
9、很多律师都宣传自己可以做国际贸易、涉外法律事务,但真正懂英语的却不多;
10、律师事务所开例会律师们都很兴奋,但例会的内容往往让人很萎靡;
11、律师本身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职业,但律师做久了越来越没激情,什么也不敢挑战了;
(一)实习律师的现状
1、实习律师首先得挨得了饿,受得起穷,经得起寂寞和被冷落。这不是抱怨,当然也不是什么秘密。
2、实习律师没有任何报酬和生活保障,他们虽满腹法学理论,胸怀鸿鹄之志,但却不得不面对连清洁工都不如的待遇。
3、大部分律师事务所根本就没有科学系统的实习律师培养机制和考核制度,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律师事务所里的“守望者”。
4、与实习律师的生存环境相比,实习律师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则更让人堪忧。他们中间普遍存在的迷茫、
3
颓废、愤世、偏执、轻狂等不健康心理,因缺乏有效疏导和关心,始终得不到有效纠正和缓解。
5、实习律师要舍弃学校的东西,再获取社会的东西,而不论舍弃的,还是获取的是好是坏。
6、实习律师最宝贵的是什么?是信仰,这往往在他们求学时代已然形成。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让他们毫无保留的放弃自己的信仰,更为残酷的事情了。
这就是在国内中小城市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的现状,他们孤单的游走于贫穷与富有的两级,痛苦的挣扎于城市的边缘,表面的光环不能掩饰他们内心的无助与不安。律师实务的学习不但未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和丰富他们的灵魂,甚至遗失了原本属于他最宝贵的信仰和优秀品行,他们比以前变得更贫穷。说得更为惨烈一点,他们的生存状况被社会的关注程度,甚至不如民工和罪犯。
(二)对实习律师的建议
1、从事律师职业前的心理准备
律师行业的胸怀很宽广,它很容易接纳你成为他们的一员,但它的成功之路却漫长而曲折。所有有志加入律师队伍的实习生都知道做律师难,但关键是他们不知道有多难。
2、把握从事律师职业的时机
我个人认为从学校毕业考取司法资格证后,马上进入律师事务所实习,而后注册专职律师,并不见得适合每个人。因为实习律师缺乏生活保障的问题是个普遍问题,绝非某个律师事务所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单从保障基本生活的角度考虑,应聘进入企业从事法务,即可解决生存问题,又有机会直接参与解决法律事务,而且有机会培养一些对将来从事律师职业有益的社会关系。
4
3、再说信仰。
信仰一词似乎离我们这个社会渐行渐远,不知从何时开始,信仰不仅不再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崇拜,甚至成为他们嘲讽的对象。他们认为信仰不过是自欺欺人。律师不能没有信仰,即便这是一种欺骗,因为很有可能……信仰是一个律师职业生涯唯一的财富。
律师业内或名或利的你追我赶,已越来越无需隐晦。这无意中竟然给了年轻律师在是否坚持职业信仰方面进行选择的借口。
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
假如各位通过几十年甚至大半生的努力,仍旧不能名利双收,那留给我们的会是什么?
信仰,我想只有信仰。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放弃了信仰,就意味着我们职业生涯结束的时候很有可能还是个穷光蛋,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样的结果,何其悲哉!
话题:年轻律师转所,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痛苦徘徊
我认识一位同一年注册执业的兼职律师,任教于唐山某大学法律系,是一位温文尔雅业有专攻的讲师。他执业三年连续转所三次,却几乎没有办理过律师业务。我曾经无奈的调侃,他创造了唐山年轻律师的一个纪录,不是律师业绩,而是连续转所的纪录。
年轻律师跨所、跨城市间的流动,本是律师自由职业者职业自由的表现之一。但年轻律师频繁流动,也暴露了这个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律师的,更有律师事务所的,归根揭底还是律师的。
5
今天,我不想谈律师事务所诸如团队精神、管理制度之类的话题。我只想和同行聊聊,律师与律师之间的关系现状。
我们就从耳熟能详的《士兵突击》谈起吧——
《士兵突击》里的伍六一感慨的说“当兵的最害怕一件事,人来了,人又走了”。因为老兵深知战友惜别之痛,每一次新的相聚都演变成同样的离别,以至于在他眼里连相聚都变得与离别一样难以承受。
士兵从来都不缺乏精神,保家卫国是神圣职责,团队荣誉是光荣使命,个人价值是人生追求;士兵的豪情来自于他们引以为荣的光荣团队,士兵的自信来自于他们有无数怀着同一理想生死相随的战友;士兵的悲壮源自他们可以为了理想和职责,国家、集体、战友不惜以命相搏。因此,战友情是士兵最乃以割舍的真挚情怀。
律师与律师成为同事是因为他们共同选择了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一定具备同样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中间有些为名,有些为钱,还有些不知何所为也……,同样,他们也没有共同的利益,他们各自为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什么能耐吃什么饭,没有能耐的靠边站。甚至有些刚刚满怀豪情加入律师队伍的年轻律师,因为不堪生存之负,在他同行的默然注视之下,含恨离开律师行业。
这样的律师事务所充其量是他们同食共寝的驿站,大家偶尔可以相互倾诉衷肠,品茶论道,喝酒谈天。但驿站终归是驿站,大家都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驿站式的律师事务所已不再适合律师职业的发展,甚至是不再适合法治社会的发展,这一点无需争辩,国际、国内的律师事务所制度发展经验已给我们最好的诠释。这不是某个律师的突发奇想,而是全体律师的共同心愿,更是法制社会对律师行业执业方式、理念的潜在要求。相信年轻律师在希望与失望的痛苦挣扎,可能就是他们不断转所的原因吧。
6
但是我想说的是——
1、年轻律师不应该把自己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某个律师或某个律师事务所上,毕竟只有自己职业心理的成熟,才会带给自己理智的思考和正确的抉择;
2、年轻律师不应该只想着索取,没有人必须为咱们付出什么,我们应该经常扪心自问自己给这个团队带来了什么;
3、每个律师事务所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哪个律师事务所是为某个人的理想准备的;
4、如果年轻律师已经做好坚持的准备,我想年轻律师选择的不应该是哪个律师事务所,而是要选择和什么样的律师同行一起坚持;
5、年轻律师没有钱,很穷,但是再穷也不能没有坚持,没有团队,没有战友。如果律师仅仅是为了钱,坚持、团队和战友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在没有硝烟的律师职场,律师已不能孤军奋战,为了实现律师职业的社会使命,年轻律师只有相互勉励,相互搀扶,逐步建立一个具备共同的职业追求,可靠的物质保障,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融洽的业务协作关系,真挚的战友情感的律师团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从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坦然。
当然,一个人的愿望无法左右律师合作关系现状和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道路,而无论这个人的愿望是好是坏,就像“驿站式”律师事务所的现状被现在大部分律师认同一样,反之亦然。年轻律师在现实困境之下,要做的只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转所不能解决实质问题,盲目转所不过是从此驿站到了彼驿站,从一个人的孤独,走向一群人的孤独。
7
话题:年轻律师应该注意积累的四类财富
提到财富这个字眼,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金钱等物质类的财富,但对于年轻律师而言,财富却可以分为很多种形式。这些财富将伴随年轻律师的成长,乃至贯穿整个执业历程。
财富一 平和的心态;
网上有过这样的评论,说整个中国乃至全体中国人都被烦躁的氛围所笼罩。无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被充斥着烦躁与不安,其原因在于社会分配制度失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欠缺,导致所有人都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压力之下。对此,我未置可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律师职业有压力,只是这种压力在律师不同的执业时期,有不同的诱因。年轻律师的压力主要是生存与案源的压力,有时产生悲观的心理和烦躁的状态在所难免。
人最难以控制和驾驭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年轻律师的烦躁固然是客观环境造成,但在别人眼里则是一种对自己能力和职业价值的否定,也就是说,烦躁的原因是由于不够自信,以及对律师职业的前途持悲观态度。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拿什么让别人去信任呢?连自己都不看好自己选择的职业,你又让人家去如何帮扶呢?
所以,年轻律师应该克服烦躁、焦虑的心理,相信自己,信任团队才能稳步提高,才能获得更多人的帮助。记得《士兵突击》里A大队队长袁朗是怎么评价许三多的么?——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我喜欢不焦虑的人。
财富二 合理的执业规划
很多年轻律师在执业之初,都梦想着自己成为律师舞台最闪耀的明星。但在执业之初发现自己不但迟迟
8
不能登上心中的那个舞台,而且自己永远是舞台下的看客,甚至是站在聚光灯后面的那个。年轻律师总认为自己出了什么错,是自己哪里不对才变成这个样子?这本没有什么不对,只是自己没有找到登上那个舞台的阶梯,然后坚定的迈出每一步。
我认为,合理的执业规划就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它没有多么神秘,多么高不可攀,关键是找准位置迈出第一步,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下去(注:这里的“下去”和“上去”是一个意思)。
万丈高楼起于累土,就是这个道理,最基本的律师业务就是我们的起点。年轻律师就是要勇于面对,善于解决标的少、收费低、工作量大的律师业务。只有经过这样的历练,才能为解决更复杂的法律事务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案源的增多,解决大标的的法律事务,甚至在有些方面会更轻松或容易一些。
不要整天在办公室里做大标的,收费高昂法律业务的美梦,你看得上的,往往别人看不上你,没办法,这个世界总会有很多你情我不愿的事情;
也不要整天想着我就代理企业法律事务,我就和富人打交道。事实上,大部分坐拥财富之人,都不把法律或是律师的看的有多重要,还是把自己真正的聪明才智献给最需要法律的人民群众吧!我们应该看清律师的市场和价值在哪里,然后你再淌啊淌着走(这叫“探戈”)。
财富三 可信赖的人际关系
律师业务开拓需要一定人际关系,这虽然是一句再俗套不过的陈词滥调,但毫无疑问,人际关系当之无愧的属于律师的重要财富之一。为什么要在人际关系之前坠以“可信赖”呢?我个人认为,信息沟通方式的发达造成人与人的交际呈泛滥趋势,而真挚的交际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量与质的转化,以及与个人精力的矛盾是一门艺术。人际关系处理得当恰如其分的叫艺术家,而终日忙于应酬焦头烂额的顶多算是个搞艺术的。
9
什么是可以信赖的人际交往?有人肯定会认为,拎着水壶进菜地呗——可着有用的浇(交)。我觉得这大错特错,我并不认为白菜和水壶会成为可以信赖朋友,因为白菜心儿里都是白的(明白),别看这家伙天天被主人拎着向自己献殷勤,它越勤快白菜张的越快,死的就越早。
我觉得律师应该找到与律师职业无利益关联或冲突,崇尚法制,尊重律师职业,欣赏自己并愿意助人成功的朋友,并与之相互勉励,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成长。
年轻律师在执业之初,可先进行人际关系的积累,而后再甄别慎重交往。在年轻律师除了先天的亲戚、朋友、同学之外,何来人际?
我的建议是——在提供任何法律服务时,首先不要关注收费的问题,因为人际关系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无论是收费与不收费的法律服务,我们都以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赢得当事人的信赖为要务。特别是年轻律师执业之初,往往存在大量低收费或不收费的法律事务,对此不应轻视,假如你不能用你的劳动和智慧换回物质回报的话,那么就积累些用金钱都换不来的人际关系吧!
财富四 良好的口碑
我不得不承认,口碑这个东西很神秘,也太深奥。怎么说呢?它是一个人的评价,它不太好诠释,举个例子吧:
它是从A嘴里说出来,进了B的耳朵,几经周折过后,在C、D、E、F、G......等等一直到Y中间广为流传,直到有一天Z在某种场合告诉你,你是如此这般那样一个人。
口碑有好有坏,你既不能改变,也无法解释。其内容无非就是你的姓名,五官,体态,行为作风,业务能力,价值观、人生观,有无不良癖好等等信息。
10
律师有口碑是好事,说有了一定知名度,起码已经有二十六个人(从A到Z,自己数,我是百度上查的)关注过你,但如果是像李庄这样的知名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想年轻律师还是轻易做不到的。
口碑这东西看似难以把握,其实不然,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在与众多的A在接触,你的言行举止,专业素养都在这个人面前一览无遗,不要试图在这些A面前装腔作势蒙混过关,不知会有多少高人卧虎藏龙其中。用信心、诚心、热心、责任心赢得每一个A的认可和褒奖,才是获取良好口碑的关键。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时刻牢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