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六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来源:九壹网


第六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确立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评 审 标 准 评 价 要 点 6.1.1 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C】 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会议记录),实施目标管理。院科两级管理委员会 6.1.1.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订做 护理 2.按照标准配置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护士长、护士 【B】符合“C”,并 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对各层次护理管理者有考核。护士长工作手册 【A】符合“B”,并 护理管理体系惯性有效运行。 6.1.2 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C】 6.1.2.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1



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 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工作方案与具体措施。责任护士 2.护士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 3.有统一管理的护士分级管理档案。 【B】符合“C”,并 1.有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规范明示,并有效执行。 护理 2.科室能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管检查的结果反馈和整改意见。 【A】符合“B”,并 1.有事实证明落实“护士岗位责任制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取得成效。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的持续改进有成效。 6.1.3 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C】 1.有全院护理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标准并实施。科室制定,符合现行法律法规 2.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履行职责。 6.1.3.1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 相关人员知晓 2



护理 【B】符合“C”,并 科护士长负责落实本科护理管理目标及并按标准实施护理管理。 【A】符合“B”,并 护理部对科室护理管理目标、护理质量执行有定期的检查、评价、分析、反馈,有整改具体措施,对护理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标准落实中存在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持续改进效果评价。 【C】 1.有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及时修订。 2.对护理核心制度(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等制度)和岗位职责有培训、考核。 3.相关护士掌握上述内容并执行。 【B】符合“C”,并 1.科室对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反馈及整改。2.护理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6.1.3.2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培训、考核 相关护士掌握 护理 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持续改进有成效。 3

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评 审 标 准 6.2.1 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 【C】 1.有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新护士录用办法。护理部制定 6.2.1.1有护士管理规定,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统一、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考评和监督。 考核 护理 【B】符合“C”,并 1.落实聘用护士同工同酬规定,能够获得相同的奖金报酬、享有相同的排班补休,职称职务晋升、进修学习、评优等待遇。绩效方案 2.职能部门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内容。 【A】符合“B”,并 对护士管理工作有追踪和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 6.2.1.2.对各级护士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C】 相关人员知晓 护理 1.有各级护士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并执行。 2.相关人员知晓资质审核规定与履职要求。 2.各护理岗位人员符合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要求(考核)。 评 价 要 点 4



【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符合相关执业资质的要求。 2 职能部门监管并执行(考核表)。 【A】符合“B”,并 对护士资质审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评价,改进有成效。无问题,不做 6.2.2 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床位使用率对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C】 根据护理工作量、患者病情和床位使用率,合理配置护理人力,可达到以下标准: (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比例≥95%。 6.2.2.1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放弃 【B】符合“C”,并 医院对科室应基于病人危重程度及护理工作量来配置护士人数。 【A】符合“B”,并 能够依据专业特点,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效果良好。 (2)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 5



6.2.3 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 【C】 1.有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绩效考核方案。 2.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应充分征求护士意见。 6.2.3.1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 1.绩效考核方案护士知晓率≥80%。 护理 2.绩效考核结果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 【A】符合“B”,并 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 6.2.4 有护士在职培训计划、保障措施到位,并有实施记录。 6.2.4.1有护士在职培训和考评。 护理 【C】 1.有护士在职培训与考评制度 2.有护士在职继续教育计划,并有专职部门和专人负责落实。 【B】符合“C”,并 6



【B】符合“C”,并 培训与考评结合临床需求,充分体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护士的特点,并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 【A】符合“B”,并 制度完善、内容详实,效果明显。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评 审 标 准 评 价 要 点 6.3.1 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C】 1.依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分级护理制度、标准及护理措施。 2.护士掌握所管患者的护理级别及对应的护理内容。 3.有护理级别标识,患者的护理级别与病情相符。 【B】符合“C”,并 1.科室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6.3.1.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版)》等文件要求,制定并实施病人的各项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做床头卡 护理 7



2.护理部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被检查人签字),并提整改建议,有记录。 【A】符合“B”,并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规范护理行为进程中体现有持续改进事实。 【C】 6.3.1.2执行查对制度,能遵照医嘱正确提供治疗、给药等护理服务,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及治疗反应。 护理 4.护士根据处方或医嘱给药时须对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药品效期、外观质量等进行核对与检查,并签字确认。 5.护士在给药前后应当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并记录。 【B】符合“C”,并 1.给药前要尊重患者对药物使用的知情权。 2.护士按照给药时间分次为患者发放口服药,并说明用法。 3.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 【A】符合“B”,并 1.经过资格认定及相关培训的护士方可执行给药治疗医嘱。不做 2.用药医嘱抄(转)录须经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并有转抄者签名。需外院学习 3.有医嘱核对与处理制度、流程,有落实“安全目标(查对、医嘱执行、优质护理)”的措施。 8



有给药差错分析,对在执行药物治疗医嘱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6.3.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C】 1.医院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 6.3.2.1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2.医院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进度安排、重点任务、相关政策、保障措施。 护理 3.医院有各级关于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骨干培训的工作方案或计划。 4.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士知晓率100%。 【B】符合“C”,并 1.改革护理分工方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2.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3.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掌握所负责患者的诊疗护理信息,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 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 5.考评激励机制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并与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等相结合。 6.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50%。 9



【A】符合“B”,并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评 审 标 准 评 价 要 点 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2.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6.3.3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C】 6.3.3.1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溯机制。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 2.建立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中医,永兴拷贝)控制与评价标准,对全院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3.公开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4.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 5.基础护理合格率80%,1级护理合格率80%。 6.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治疗要点、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评估标准 7.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护理操作技能(铺盘),体现法律法规安全意识、专业技术水平、交流、沟通能力(培训)。 1.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士工作中的责任制。 培训 护理 公开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10



【B】符合“C”,并 科室定期对危重病人和其他住院病人的基础与专科护理(中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护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意见和改进措施有记录。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 6.3.4 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C】 1.有与抢救、监护床位数相等的监护仪,并备有便携式监护仪,且监护仪可以正常使用,有使用培训,护士能熟练使用。 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3.有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和措施。 4.护士掌握上述相关的理论与技能。 【B】符合“C”,并 1.由具备上述技术能力的护士对危重患者实施护理。 2.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6.3.4.1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制作“正常”标识 护士掌握 培训 护理 11



3.重危患者护理合格率≥80%。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体现持续改进危重患者护理质量。 6.3.5 遵照医嘱为围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E 【C】 1.有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与处置流程。 2.对患者及家属、授权委托人做好术前、术后的解释和教育工作,与记录。 6.3.5.1有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对危重患者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1.执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评估制度与处置流程,有记录。 2.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围手术期护理评价,改进相关工作。 【A】符合“B”,并 落实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B】符合“C”,并 12



6.3.6 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C】 6.3.6.1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护理 2.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观察记录输血过程。 3.有输血反应处理预案、报告、处理制度与流程。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评 审 标 准 6.3.7 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 【C】 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评 价 要 点 【B】符合“C”,并 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A】符合“B”,并 对在执行输血治疗医嘱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1.在输血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准确无误。 6.3.7.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13



购买 培训 护理 2.护士知晓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培训) 【B】符合“C”,并 1.护士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监护仪(购买)、除颤仪(借)、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 2.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 【A】符合“B”,并 1.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 2.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措施,全部符合处理预案的要求。无意外情况,不做 6.3.8 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C】 6.3.8.1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护士知晓 护理 1.根据分级护理标准,建立具有专科特色的患者康复指导计划,充分运用讲座、板报、图片、宣传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康复和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或掌握康复和健康指导知识。有符合专业特点的心理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方便护士使用。 2.护士知晓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方式将上述内容提供给患者。 【B】符合“C”,并 14



1.对指导内容及时更新。 2.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宜时机,分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对意识障碍患者的照顾者进行相应的康复和健康 指导,以协助患者恢复健康。 3.对指导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有记录。 【A】符合“B”,并 对在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1. 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1.1 落实各项检查、治疗时告知制度、隐私保护制度。 1.2护理服务用语规范,护士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并实施。 6.3.9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C】 6.3.9.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 考核 护理 3.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85%。 1.有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及时完善修订,定期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评记录。 2.护理记录内容客观、实际,关键时间点与医疗一致,护理记录反映病人病情动态情况,为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护理记录交接体现连续性和专科护理特点,不得涂改护理观察记录,应有记录者的亲笔签名。病历 15



【B】符合“C”,并 护理管理部门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核记录。 【A】符合“B”,并 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6.3.10 建立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C】 6.3.10.1定期进行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对疑难护理问题组织护理会诊。 2.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病历讨论,并有记录。 护理 3.有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护理会诊的工作制度。(科内会诊) 【B】符合“C”,并 落实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解决患者实际问题。 【A】符合“B”,并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四、护理安全管理 1.有定期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制度。 16



评 审 标 准 6.4.1 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相关安全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C】 评 价 要 点 1.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办公室 2.有年度护理质量工作计划。 【B】符合“C”,并 1.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 2.护理质量工作计划落实到位。 3.设专职人员负责护理质量管理,有考核记录。 【A】符合“B”,并 对各科室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再改进的具体措施。 6.4.2 有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 【C】 1 有护士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激励机制。衡张制定制度 6.4.1.1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护理 6.4.2.1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与激励措施。 17



培训、知晓 护理、医务科 2.有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 【B】符合“C”,并 1.有多种途径便于护士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2.护士对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的知晓率大于90%。 【A】符合“B”,并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6.4.3 有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 【C】 1.护理不良事件有成因分析和讨论。 2.定期对护士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3.护理部有“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B】符合“C”,并 1.科室有“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年度书面总结。 2.护理部应用年度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报告的结果,修订护理工作制度或完善工作流程,并落实培训。 6.4.3.1有针对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及讨论记录。 护理 18



【A】符合“B”,并 1.修订后的工作制度或流程执行情况有督查。 2.对各科室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 6.4.4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知晓。 【C】 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 2.有对员工进行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 【B】符合“C”,并 1.有指定部门向师市卫生局医政科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衡张找直报系统ID 2.医护人员参加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的合格率≥95%。 【A】符合“B”,并 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 6.4.5 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的管理方法与工作流程,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瞒报和漏报。 【C】 6.4.4.1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护理(C)、医务科(B、A) 衡张找直报系统ID 6.4.5.1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控制的管理19



方法与工作流程,按规定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不瞒报和漏报。 1.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应建立医疗风险防范及管理档案,并保持资料完整和可追溯性。拷贝资料 2.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管理方法,建立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流程。 护理、医务科 3.有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技能的培训计划,按计划组织培训。 【B】符合“C”,并 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与分析,并提出对应管理措施。 【A】符合“B”,并 对存在问题与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四、护理安全管理 6.4.6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C】 6.4.6.1 执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指南。 2.有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 培训、考核 护理 3.护士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等常见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培训 【B】符合“C”,并 1.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20



1.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相关要求的手册发至对应岗位的人员。 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A】符合“B”,并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2.对各科室落实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 6.4.7 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与演练。 【C】 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6.4.7.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3.病区有与ICU、急诊室、手术室或其他科室的转入(出)病人交接护理记录。 知晓 培训与考核 护理 5.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培训与考核,记录详实。相关岗位护士均知晓。 【B】符合“C”,并 1.应急预案有培训或演练。 4.病区有检验标本采集与转运规范(修改规范:病人在检验室采血)、危机值报告程序,护士知晓率100%。 2.对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 21



2.护士在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到位。 【A】符合“B”,并 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成效明显,并持续改进。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6.4.8 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C】 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 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 6.4.8.1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理 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 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床挡等。 【B】符合“C”,并 相关人员知晓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 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 22



【A】 符合“B”,并 1.有坠床、跌倒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 2.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 6.4.9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C】 1.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2.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3.有压疮及预防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6.4.9.1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置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 护理 1.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率0% 2.职能部门有督促、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对发生压疮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B】符合“C”,并 1.采取措施的监测结果,包括成功地减少跌倒损伤和任何非有意的后果,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23



估率≥80%。 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无非评估压疮事件发生。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评 审 标 准 6.5.1 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C】 6.5.1.1建立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常规,有考核及记录。工作人员配备合理。 E 2.对围手术期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 3.有手术室各级各类人员的相关培训。 4.根据手术量及工作需要,配备护士、辅助工作人员和设备技术人员。 5.手术室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5年及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 6.相关护士知晓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7.按照《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等要求,有手术室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 【B】符合“C”,并 1.有手术室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常规。 评 价 要 点 24



6.5.1.2手术室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患者交接、安全核查、安全用药、手术物品清点、标本管理等安全制度,遵1.对新入职手术室护士有考核;手术室护士培训能体现内容与资质要求相符合。 2.有培训效果的追踪和评价机制。 3.手术室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10年及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 【A】符合“B”,并 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训工作,效果良好。 【C】 1.有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并执行。 2.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有医生、麻醉师、护士对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等相关信息核查制度及相关落实情况记录。 医嘱正确用药,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3.有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和麻醉及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有实施记录。 E 4.有手术患者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标本的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有实施记录。 5.遵医嘱正确为手术患者实施术前与术中用药(包含使用预防性抗菌药)和治疗服务。 6.有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有实施记录。 7.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有演练记录。 8.护士知晓手术室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 25



【B】符合“C”,并 1.有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2.有保证医护相互监督的相关制度落实的措施。 3.职能部门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意见。 【A】符合“B”,并 1.对科室落实“手术患者交接、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2.择期手术《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际执行率100%。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