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方 志 历 史 渊 源 和 新 方 志 的 作 用

来源:九壹网
方志历史渊源和新方志的作用—以山西编修地方志为例——田智红【内容摘要】我国编修地方志延续了2000多年,据统计,历代存下来的旧志书达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从秦汉发轫以来,唐宋大体定型,至清而称极盛。这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编修地方志的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新编地方志在更加开阔的领域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以山西为例探讨编修地方志的历史和新编地方志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地方志历史当代作用一编修和使用地方志历史悠久地方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地方性百科全书,它以丰富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曾视方志为“博的资料和特殊的价值受到了中外学者的格外重视。物之书”。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典籍,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称其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被誉为“一方之全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还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古代的地方志,源于记载考察各地的历史、地理。秦代以前偏重于历史,唐汉时期偏重于地理,宋以后史志合一。历代存下来的旧志书达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这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115山西博物院学术文集(2011年)到清代中后期形成编修地方志的鼎我国地方志发轫于秦汉,成型于唐宋,造极于元明,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秦统盛时期。纵观古代编修地方志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汉魏六朝时编修地理一六国后虽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但仍下令各地官员上报地情资料。强调“治天下者志、郡书、都邑志已有较大的发展。到隋唐,编修地方志成为官方的一项要务,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书成为各级当政者必读的典籍。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曾亲自过问修志、用志大事。当时的统治者,视地方志为“资治之书”、“致用之书”。在现存的千余种10万多卷地方志书中,清代的有5700余种,其中康、乾两朝最多。即使在战乱不断的民国年间,各地也编修地方志书1200余种,辑录古方志100余种。山西自古以来素有“文献之邦”称号。自魏晋以来到明清两代,编修地方志始终不衰。山为起点,山西方志的编修,至今已延续西最早的方志为魏晋时期的《上党记》。若以《上党记》山西的地方志编修共计898种,了1700多年。从魏晋时期起至民国时期,其中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前共修65种。永乐十九年后共修志301种。清代共修志441种。民国共修志91种。若除去山、水、寺等志,仅按行政区划(从省至村)编修的志书,山西共有方志460种,约占全国现存方志数的1/20,居全国各省、市、区第八位。在这些志书中,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和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两部《山西通志》,一直被方志学家公认为是地方志的精品之一。成化《山西通志》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的存目中。光绪《山西通志》全面记载了经济、天文地理、文化教育、金石上起唐虞三代,下至清末的山西历史及与山西有关的政治、是古代山西6部通志中内容最丰富、古迹、风土人情等,考证最精要、体例最完备、资料最翔中称其为“出自学者之手,斐然可列著实的一部,梁启超在其《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山西通志》之模范,且可为它省志书之准作之林者”。《续四库全书提要》则评价它“不独为绳”。该书中由山西洪洞人王轩撰写的《山西疆域沿革图考》和杨笃手订的《山右金石记》,专门印成单行本发行,至今仍被海内外地理学家、金石家、考古学家所重视。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斗转星移,沧桑巨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逐步发展起来。我们党的新纪元,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在继承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编撰社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历来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和利用。新中国成立后,会主义新方志的任务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56年国务院在制定我国第一个12年社科远要将编修地方志列入20个国家重点项目之景规划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就提出,中。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再次倡议各地要编修地方志。同年8月9日,周恩来在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邓衍林教授谈话时提出,要“系统整理县志”。1959年7月,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编写山西现代史、整编地方志。会议通过由专人起草整理和编写历史资料等问题的方案。到1960年秋天,全省已有原平、离石等50余县开始编修新县志。这标志着山西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撰正式起步。在这次新方志的编撰中,山西走在了全国兄弟省市的前列,在全国出版的为数有限的新志书中山西就有《盂县人民志》(1959年116方志历史渊源和新方志的作用———以山西编修地方志为例(1960年内部刊印)(1962年内部刊印)·革内部刊印)、《山西矿产志》、《晋城志》、《闻喜县志(1962年内部刊印)(1962年内部刊印)(1963年中国命斗争史部分》、《祁县志》、《陵川县志》·革命烈士部分》(1964年内部刊印)等7种志书问世,为山西青年出版社刊印)、《闻喜县志此后,修志活动因“文化大革命”一度中省的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写下了亮丽而精彩的一笔。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方志事业迎来“盛世修志”的大好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首届修志在全国逐步开展,山西作为修志工作开展较早的省份,承办了多次全国性的地方志会议,对全国的修志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5月1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467号令,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将编修地方志列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职责之一,并规定“每二十年左右编修一次”。经基本完成了省、地过20余年的辛勤耕耘,山西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部门志、学校志、企业志、乡镇志、山(市)、县(市、区)三级志书的编纂任务,同时各类专业志、数量已远超出三级志书。据初步统计,本水志以及年鉴等地情书籍的编纂成绩也非常可观,轮修志成果达1000余种,超过了山西历代编纂志书的总和。二新修地方志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地方志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2000多年,主要的原因是,在每一个朝代,地方志都发挥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地方志功能的逐渐明晰,各级政府对方志工作重视,方志部门对读志用志工作开展,地方志的作用已经从旧方志的“资政、教化、存史”的概念上不断扩大和提升,具有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特征,使所谓“老古董”、“冷部门”的地情资料,投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达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效果,这是旧方志时代所不可比拟的。地方志作为一种其根本作用在于它的服务性。功能越大越广迅速、便捷、全面、正确地展示地情的特殊工具,泛,服务也就越周全。提供的服务越周全,地方志的读者群和利用率也就越大。从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角度考察,新编地方志在更加开阔的领域已经和将会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综合分析其作用,(一)首先可为各级政府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地方志中既有历史的记载,又有当代的各种资料可以为各级各部门领导决策提供大量成为决真实可靠的资料。它将一个地区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资料汇集成一个系统的信息库,资料性、可靠性等综合性特征又特别适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其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注、原合决策的需要,这是别的学科所望尘莫及的。如山西太原市修筑太原至古交高等级公路,计划走北线,太原市交通局志办主任王玉林同志在修志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古晋阳城西向古道,认为走南线更好,于是便向市领导提交了“关于太原至古交高等级公路线路走117山西博物院学术文集(2011年)综合效益诸方面论证了走南线的优越性。此方向的建议”,从地形地质、工程投资、环境保护、确认。阳泉、晋城、河津、黎城等市县案引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进一步论证、为党委、政府掌握地情、科学决策、都编辑出版了地方百科全书,汇集了各方面的地情资料,服务现实提供了重要依据。因而,地方志是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正确施政所必要的辅助工具。(二)为科学考察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市政府对旧志中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如在永济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协作下,中共永济市委、然后进行发掘,使这一极其珍贵的认真考证,确定了唐代开元年间所铸黄河大铁牛的位置,历史文物重见天日。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著名诗句而名扬千古,但鹳雀楼早已影迹全无。永济也是根据旧志中的有关资料考证了该楼的位置和原貌,进而绘制了建造鹳雀楼的图样,使这一名楼得以重建。汾西地震预报中心曾多次利用《山西通志·地震志》的历史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活动。(三)可作为各地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地方志记载了各地区的悠久历史、山水名胜、建设成就、学术著作、文化艺术、文物古迹、历史人物、英雄模范、能工巧匠等,这些本乡本土的真实资料,对于人们了解家乡历史,提高思想情操,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观念,进行道德品质的修养,提高精神文明素质,起到了积改编为《汾阳地理》、《汾阳历史》等单行本,极的推动作用。如汾阳市将《汾阳县志》化整为零,作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使青少年加强了对家乡的认识。(四)为当代旅游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产业。旅游业要持续蓬勃地地方志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料可供各地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各地的旅游资源,在这方面,书院、文庙、关帝庙、城利用。一般的地方志卷首均有舆图、府州、县城图,不少志书还有学宫、用照片保存隍庙、县衙图,及大量名胜古迹风景图。尤其民国时期摄影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后,了大量历史遗址和名胜,图文结合,这就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更好的资料。在这方面我省是充分利用地方志资料优势,开发利用旅游产品搞的好的省份之一。我省的地形地貌,天然就是一个由滔滔黄河、万里长城和雄伟的太行山组成的环状风景带。省内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都记载在全省地方志书中。特别是近30多年来新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编地方志时,专门列了旅游志和旅游景点专志,更为详尽地将全省各地已开发和将开发、可开发的旅游资料编入志书中,为使我省开发成为中外著名旅游胜地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使全省的旅游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五)为中外交流合作服务地方志以其真实准确的地情资料,是各地各部门对外交流合作最好的工具书,一经出版,不仅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并漂洋过海流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世界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增118方志历史渊源和新方志的作用———以山西编修地方志为例山西省已出口志书进世界各国同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促进海内外交流合作发挥了及地情书籍500余种,为“使山西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山西”重要作用。地方志作地方志可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简言之,为一种服务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书,提供的服务是不可低估的,是全方位的。上述所列的五个方面,只是择其要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地方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地方志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民的创造智慧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展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长卷和文化风貌,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富着地方文化及社会文明的内涵。它保存了许多史书中没有的珍贵史料,是我国极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资料库、情报库和数据库。地方总之,一部地方志书就是一个地方经过浓缩了的信息库、我们应该认真加强研究,使地方志的作志中的信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参考文献1.2.3.4.5.梅森.方志学简论.黄山书社,1997山西通志第39卷.社会科学志.中华书局,199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任根珠.西樵志语.方志出版社,2003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67号令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