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 型 建议课时 新授 2 主 备 人 教学方法 2、繁星 审 核 人 品读感悟,注重引导 知识要求: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 课程标准 要 求 能力要求: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作的思路,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学 习 三 维 目 标 过程与方法: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繁星的思想感情 学 习 重 点 学 习 难 点 学 习 材 料 课堂 结构 师 生 学 习 过 程 教师、学生行为 教材目标 教、学有感 1、 巴金生平及文学创作有关材料 2、 录音机、投影仪 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 运用想象和联想写景状物。 1、由夜晚群星闪烁导入本课。 一、 新课 导入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巴金生平及文学创作的有关材料。 学生说说夜晚看星的感受。 对这位伟大的作家有初步了解。 1、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 一些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通过自二、 检查 预习 情况 己 查工具书,有的已经搞清楚,还有一 些不明白,请互相交流,对大部分同 学存在的疑惑的词语老师进行指导。 2、同学互相交流预习的读书笔记。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读课文 2、在文中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三、 整体 感知 课文 间 地点、感受。 3、注重选材的详略。 4、初步体会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 5、你在初读课文后,还有哪些感受、收获?请把它写下,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 注重基础知识 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人的心情不一样。 体现学习自主性 四、 品读 第一节 1、学生默读 2、划出表露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 3、深入理解小时候看繁星的感受 3、 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4、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繁 星 巴金 学会分析和概括 五、 目标 再现 学到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从前家乡 母亲怀里 看繁星 三年前南京 如今海上 爱繁星 1、抄写有关词语 2、回想自己夜晚看繁星的感受与本文进行对比,作 业 与 评 价 把 感受写下。 教 、 学 反 思 课 题 课 型 建议课时 新授 2 主 备 人 教学方法 2、繁星 审 核 人 读议结合,注重感悟 知识要求: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了解两次看繁星的感受。 课程标准 要 求 能力要求:把自己的看法或感受用准确语言表达出。 知识与技能:学习两次看繁星的内容,深刻领会作者当时的感受,体会虚学 习 三 维 目 标 实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点拨,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繁星、追求光明。 学 习 重 点 学 习 难 点 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能在课堂内写出自己独特感受。 学 习 材 料 课堂结构 一、 复习 检查 二、 分析三年前看繁星的内容 1、 重点优美的语句 2、 录音机、小黑板 师 生 学 习 过 程 教师、学生行为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怎样 组织文章的材料的? 2、交流自己写看繁星的感受。 3、听写相关词语。 1、学生速读 2、讨论“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句话的含义。 3、把星星比作朋友,这里的内心感受怎样? 4、你还有哪些收获? 1、学生齐读 2、按“仰望、欲睡、沉睡”给这一分析文章的能力 重点词语的内涵 写作方法 从句意看词意,理解作者的心情。 教材目标 温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能有所比较,有所受益。 分析重点语句的内涵。 教、学有感 三、 分析海上看繁星的内容 节分层 3、如何理解“摇摇欲坠”一词。 4、体会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5、文章这一节虚实结合的写法运用成功,试分析说明。 6、“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一句中“微笑”一词如何理解? 四、 分析 最后 一节 1、指名朗读 2、画出对那几颗星描写的语句 3、“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如何理解“跑”? 1、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样?好在 从三个方面理解 学习知识应及时注意积累 五、 全文 小结 哪里? 2、分组讨论 3、小组交流 4、师生互评 2、繁 星 巴金 板 书 设 计 从前家乡 母亲怀里 看繁星 三年前南京 朋友 仰望 如今海上 欲睡 沉睡 热爱繁星,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 1、写一段景物描写,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作 业 与 评 价 2、把自己学习这一课的心得感受写下。 教 、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