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太湖石

来源:九壹网


太湖石

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经过长期的湖水淡化,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石:因最早发现于江苏、浙江之间的太湖地区而得名。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石灰岩由于受长年水浪冲击而成。它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可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形状奇特竣削,宛转险怪,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自古受造园家青睐。

太湖石按地域分有:“南太湖石”和“北太湖石”。人们以长江为界,称江南的为“南太湖石”称江北的为“北太湖石”。

按色泽分有:白、青黑、黄三种,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

按产地分有:“江苏太湖石”、“安徽太湖石”、“房山太湖石”、 “临朐县五井太湖石”、“广义太湖石 ”。

江苏太湖石: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此处所产的太湖石,多窟窿和褶皱纹理,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上等石材。古人所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指的就是江苏太湖石。

安徽太湖石: 指安徽太湖县太湖石基地。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居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此处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四周山峦叠嶂,果木葱笼。

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房山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层里,因红色山土的作用,新开采的多呈土红色、橘红色、土黄色,日久后表面带些灰黑色。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临朐县五井太湖石:五井太湖石主要分布在临朐县五井镇政府驻地以南的山地丘陵中,现在以莲花山为中心,沿冶(源)五(井)路两侧的地区开发较多。从冶五路西头开始绵延约2公里的山路两侧的山坡上布满了高、矮、胖、瘦、大、小各异,姿态万千的太湖石,形成了一个著名的“石林”。当地人每天都可见络绎不绝的赏石、买石的人在这里流连观光、洽谈生意。五井太湖石现在不仅是五井镇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也早已成为临朐县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亮点。

广义太湖石:有一种广义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产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广义太湖石。

古人对太湖石的鉴赏:据《清异录》载:五代后晋时期开始有人玩赏太湖石,到唐代特别盛行,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收藏太湖石极富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