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化核心知识学习描写方法———四下“我的‘自画像’”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介绍的目的与对象,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特点。
2.学习用动作、语言的描写方法,写出自己的特点。
【教学流程】
板块一:纸笔交友,创设语境
同学们,下周我们班将和XX小学四年级五班举行“手拉手,共成长”纸笔交友活动。多一个朋友就多一分快乐。要想交到朋友,就得向他们介绍自己,也就是介绍“自画像”,你们愿意吗?(板书:我的“自画像”)
【设计意图:根据本次习作的内容,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的自我介绍有了对象和目的,拨动学生心弦,触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觉投入到习作中。】
板块二:构建知识,突显特点
(一)从多方面介绍自己的特点
1.大家互相没有见过,你想介绍自己哪方面的特点?不仅让对方了解你,还愿意和你做朋友。
2.抽生交流。
预设1:没有见过面,所以可以介绍自己的外貌。
预设2:可以介绍自己的爱好,因为如果有共同的爱好就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预设3:可以介绍自己性格好的一面,让人喜欢。
预设4:如果介绍一下自己的特长,可能会让对方很崇拜,还能吸引到更多好朋友。
3.为了让四年级五班的同学更好地了解你,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介绍自己的特点,如刚才提到的外貌、爱好、特长等等。接下来,请你选择2~3个方面,用关键词将自己在这个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填写在学习单相应的地方。(出示学习单)
4.同学们,真诚交友就要展现真实的自己,请你再看看自己写下的特点,想一想这是自己最大的特点吗?这张“自画像”与你的相似度为多少?这样写对方会想和你交朋友吗?(学生自我审视刚才记录的内容)
5.交流分享,互动评价。
抽生交流时,教师提醒其余学生:请大家认真倾听,看看这是他最突出的特点吗?与他的相似度为多少?能不能交到好朋友?
(二)学习把特点写清楚
1.找准了自己最突出的特点,还得把特点写清楚,这样,对方才能更好地了解你。想不想看看陈老师是如何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出示范文)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陈老师贪吃、能吃?
3.总结:像陈老师这样,多写几个动作,多写几次对话,让对方看到、听清事情的经过,就能把自己的特点写清楚,让对方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范文中用“○”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画出对话。板书:多写几个动作 多写几次对话)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前已经有三次指向“写人物特点”的练习,借助图示工具找到自己多方面的特点并不难,但要根据习作的目的与对象,找准特点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积极调动认知,多问问自己“这是我最大的特点吗?”“与我的相似度有多少?”“这样写对方愿意与我交朋友吗?”以达成学习目标。本单元表达要素为“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笔者将“多种方法”定位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上,并借助范文,将习作核心知识转化为儿童语言——“多写几个动作”“多写几次对话”。一步一步,让学生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板块三:迁移运用,内化提升
1.出示习作任务,抽生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确定的特点,写一写“我的‘自画像’”,向XX小学的同学介绍自己。注意用上“多写几次对话”“多写几个动作”的方法,把自己的特点写清楚。
2.学生自主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提示:请将能表现自己特点的“对话”或“动作”勾画出来。再问问自己,这是我的特点吗?我运用了“对话”或“动作”将特点写清楚了吗?
4.根据评价量表同桌交换评价,并提出建议。
5.结合同伴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6.总结:从外貌、性格、爱好等多个方面找准自己的特点,运用“多写几个动作”“多写几次对话”的方法将特点写清楚,对方就能更好地了解你,这样真诚地介绍自己,一定能交到好朋友。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例文知道应该如何将特点写清楚,但要真正的理解,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写作活化思维。虽然在语境的创设下,学生愿意写、想写,但并不代表就可以完全无拘无束地写,同样需要调动认知进行自我审视。将学习目标与本课的核心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检测的评价标准,让评价不仅易懂而且易测,互评又让学生经历一个反思、修改的
动态过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