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乐园活动反思 [案例反思《动物乐园》]》
摘要:要掌握“”“”符号,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等活动,掌握比多少的方法;借助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和“=”,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要使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择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标准》的理念。要掌握“”“”符号,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本市两大区之一——云岩区,在本区小学中,我校属于实验性大型学校,在办学水平及硬件设施方面名列云岩区前茅。 “比多少”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感。因此,这节课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符号感。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教师范文吧旗下教案网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E.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B.独立思考。 C.小组交流。 D.全班交流。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E.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
.
想到把“箭头符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角小,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4.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教师范文吧旗下教案网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四)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的一开始,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标准》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激发孩子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现在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只要是学生能说的就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就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了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 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案例点评〗
.
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变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为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通过比较活动,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同时还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引导和评价,此外还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注重运用课改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