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字阅读推广全民阅读
世界读书日,各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推动阅读、倡导阅读的热潮。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电子阅读、有声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风生水起,改变了很多人传统的阅读习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喜欢。
近年来,人们的阅读方式经历了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再到有声阅读的三个阶段。
长期以来,捧着书本、闻着书香读书是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风起云涌。据了解,数字化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网络化的浪潮催生了阅读介质的改变,纸质书不再一统天下,人们可以在电脑PC端阅读,也可以在ipad、kindle等平板电脑上阅读。电子书比纸质书价格便宜,而且携带方便,广受欢迎。数字阅读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主要是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便快捷。打开App,历史、人文、财经、音乐等内容应有尽有,既可以选择电子阅读,也可以选择听书模式,还有海量的视频供选择。既有传统经典,也有最新上架的畅销书。在听书时,文字可以同步显示。打开移动图书馆App,既有报纸浏览、期刊阅读,也有新书推荐、有声读物。
现在什么人青睐数字阅读?一份调查显示,其用户中26岁至35岁的占47.46%,36岁至45岁的占20.53%,19岁至25岁的占20.29%。从分布区域看,5亿多用户中排前三位的是北京、广东、浙江。基于听书的特点,通过听书的听众主要在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和睡前四个时段。
随着数字化阅读浪潮袭来,准确把握阅读发展新趋势,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在今年年初出台的“书香”建设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数字阅读”产业化的要求。很多
数字阅读商业平台纷纷在布局数字阅读产业。
在特色文博会上,以有声阅读为主题的“书香”展区,吸引了7家线上阅读企业参展。据这次活动策展人介绍,前来申请要求参展的线上阅读企业很多,经过筛选确定了这7家实力比较强、在行业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正致力于数字阅读产业的开发和拓展的企业。
此外,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十分重视数字阅读建设,专门有部门负责这项工作的推广,他们希望数字阅读平台能增强用户的黏性。
传统阅读积极拥抱数字化
各级文化单位也十分重视阅读的数字化浪潮,并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动传统阅读数字化,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
图书馆近年来在积极采购纸质图书的同时,也同步采购了大量的数字化内容版权,同时对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取得了突出成效,建立了网络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视图书馆等。网络图书馆通过用户认证,可以让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远程免费获取电子文献。凡持市公共图书馆借阅卡的读者,无论是在馆内或在馆外,都可以用卡号密码登录“网络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检索、下载图书馆的200多万种中文电子图书、1万多种报刊。此外,2012年图书馆开通微博服务,将市图书馆天一讲堂的网络服务阵地搬上新浪微博;2014年,该馆又开设“市图书馆”
官方微信,经历了数次栏目调整和功能扩充,目前已成为融合全馆线上线下服务的集合地;2016年,该馆开通了“书香甬图”App,支持移动端书、报、刊、视频的阅读和下载。电视图书馆是市图书馆与华数公司合作的项目,市民在家用电视遥控器就可以获得图
书馆服务。
不久前,图书馆推出了电子阅读本外借服务。图书馆购置了60台超星阅读本,读者只要支付1000元押金,就可以免费借阅,借期一个月。超星阅读本有5万种图书,而且每月都在更新。目前已有30台外借。
据博物馆副馆长介绍,博物馆从2010年开始,已完成了200多万页的古籍、家谱数字化扫描。为了方便读者,博物馆还在馆内开设了古籍数字阅览室,目前已有30多万页的古籍进入数据库,读者在网上就可以查阅。今年,博物馆从国家文物局争取到经费600多万元,主要用于书画和碑帖的高精度数字化。
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需一部手机几乎装下了一个微型“图书馆”,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或者进行休闲阅读。如果工作繁忙,没有整段的时间阅读,则可以利用刷洗、开车等时间听书,既不浪费时间,又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此外,数字阅读还可以在网上跟帖、评论,或者直接和作者对话,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但数字阅读也有其弊端。市场上各类阅读微信公众号、阅读App数量众多,良莠不齐。有的内容把握不严,错误百出,容易误导读者;有的情趣不高、格调不雅,不但不能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反而带来困惑,影响身心健康。此外,数字阅读在很多情况下是浅阅读、娱乐性、消遣性阅读,无法达到像纸质阅读一样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目的。因此,要让数字阅读成为撬动全民阅读的一个支点,需要扬长避短,推动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发挥数字阅读领域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促成在全国有影响的数
字阅读企业落户,将其海量数字文化资源与本土文化有效对接,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阅读内容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将的传统优秀文化植入其平台,利用其数亿用户资源“借船出海”,宣传文化、推广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据了解,公司通过与海曙区的合作,制作了“千年海曙”等视频、音频资料,在其平台上播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引入数字阅读平台的理念、思路和模式,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打通公共图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政府埋单的公共文化服务精准抵达读者心中。
大家普遍认为,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相互依存,融合发展。据了解,除了积极布局线上阅读,十分重视线下阅读。其在大街小巷、机场、火车站、电影院等布局了几百个朗读亭。据介绍,他将布局1万多面阅读墙,让市民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带一本书回家。此外,他们还将推动城市书房建设,将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在城市书房完美融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